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平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3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伤道入口感染情况,并取伤道人口内1.0cm深处组织进行细菌学和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1)高原两组伤道污染细菌的总量较平原组少一个数量级。(2)PP组伤后细菌复活定植的时间在伤后0~3h;GP和GZ组在伤后6~12h完成复活定植。(3)PP组伤道细菌数从6h的10^5繁殖到12h的10^7,用了6h;而GP组伤道细菌从24h的10^5繁殖到48h才达到10^7,用了24h。(4)GP和GZ组伤道污染菌的总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PP组。(5)PP组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5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在伤后6~12h;GP组枪弹伤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7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为48—72h;GZ组枪弹伤感染的临界细菌数量为10^6cfu/g湿组织,伤道组织感染时限为伤后24~36h。结论(1)高原枪弹伤伤道细菌污染较平原地区轻;(2)高原细菌的复活定植时间较平原地区晚3~9h;(3)高原伤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平原地区慢;(4)高原伤道污染菌的内毒素毒力显著较平原地区低;(5)高原感染时限延迟,引起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提高,依次为GP〉GZ〉P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寒区战时肢体枪弹伤对肝酶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采静脉血,测定ALT、γ-GT、LDH和Cr、BUN含量.结果 (1)PP组在伤后早期ALT、γ-GT、LDH均有一个轻度升高,GP组在伤后ALT、γ-GT、LDH变化与PP组基本一致,但变化的程度较重 而GZ组伤前肝酶谱有轻度改变,伤后改变的程度较GP组显著,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2)PP组动物伤后早期肾功能有轻度改变,2 d基本恢复.GP组伤后肾功能改变与PP组基本一致,但改变的程度稍重.GZ组伤后肾功能改变显著重于GP组,而且出现的时间早、恢复时间晚.结论 高原高寒地区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后,肝酶谱和肾功能异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平战时枪弹伤对猪伤道肌肉组织酶活性和物质消耗的影响。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组)、高原平时致伤组(GP组)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组),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周围肌肉组织匀浆,定量测定Na^-K^-ATP酶、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肌糖原(MG)、乳酸(LA)、游离无机磷(Pi^3+)的含量。结果 (1)PP组伤后伤道肌肉组织酶活力降低和物质消耗的程度最轻、发生晚、恢复早而快;(2)GP组伤后伤道肌肉组织酶活力降低和物质消耗程度>PP组而<GZ组;(3)GZ组伤后伤道肌肉组织酶活力降低和物质消耗程度显著大于GP组,且出现早、恢复慢。结论 高原猪肢体枪弹伤后,各组伤道肌肉组织酶活力降低和物质消耗的程度依次为:GZ>GP>PP。因此,对高原枪弹战伤应注意对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和酶活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肢体枪弹伤后血浆电解质代谢的特点.方法 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分别于伤前、伤后30分钟、2、6、12小时、1、2、3、5、7、10、14天采静脉血测定钾、钠、氯和钙、镁、磷的含量.结果 伤后平原平时组和高原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战时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组织血液灌注的特点。方法将24只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取伤道入口内距伤道壁0.5~1.5cm处伤道周围肌肉组织,匀浆后行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栓烷B2(TXB2)含量的测定,并测定伤道周围组织血流量和血球运动速率。结果(1)3组伤后伤道组织中TXB2均显著升高,伤后12小时形成高峰,然后稍有降低,在2天时形成一个低点,在3天时再次升高;伤后PGF1α的变化趋势与TXB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GZ组在伤前就出现PGF1α/TXB2下降,并且伤后PGF1α/TXB2变化的幅度最大;其次是GP组。(2)3组伤后2~6小时血流量和血流速率均显著降低,均在12小时时有所回升,PP组3天时达最低点、5天时开始逐渐回升,GZ及GP组均在5天时达最低点、7天开始回升。结论3组伤后血流灌注有相似的变化特点,但GZ组伤道组织发生的血液灌注障碍最重、血流恢复最慢;GP组次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平战时猪枪弹伤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b(IL-1b)、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实验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头...  相似文献   

7.
高原肢体枪弹伤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动物循环呼吸系统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4头实验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前、伤后不同时相点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1)高原两组动物致伤后全身肌肉持续强烈痉挛,皮肤呈苍白色,程度较平原严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久,此后转变为红色并逐渐转为暗红色;大多在伤后几十秒钟后出现呼吸暂停,继之呼吸急促,以后逐渐平稳并慢慢转为深大呼吸,呼吸频率较正常明显减慢、呼吸幅度明显加大。(2)高原火器伤后早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强,但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心脏每博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均较伤前降低,1h时显著低于伤前水平。(3)高原战时组伤前动物就存在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伤后早期呼吸频率较平原快,过度通气较为严重而持久,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失代偿;在酸碱紊乱的同时,动物也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4)高原肺脏远达效应的发生率最高为53.85%,心脏发生率为19.23%。结论高原肢体枪弹伤后,外周血管收缩强烈,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酸碱紊乱和低氧血症,程度较平原地区重,持续时间较平原地区长。  相似文献   

8.
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简化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原寒区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初期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108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传统清创延期缝合固定组(GCT)、高原战时致伤一期清创固定缝合组(GYQ)、高原战时致伤简单清创引流延期缝合外固定架固定组(GJD)3组,分别于每组伤后6、12、24、36、48、72 h进行相应的初期外科处理。结果 (1)高原战时环境伤道组织肉眼可辨的炎性分界时间为伤后12~24 h;(2)伤道组织在伤后24 h明显肿胀,36~48 h肿胀达高峰,清创后7 d组织肿胀显著消退;(3)伤道感染最早发生在伤后24 h,伤后12~24 h清创细菌清除率最高;(4)GYQ组各时相点初期外科处理的伤道局部总感染率都很高,GCT组和GCT组36 h以后各时相点处理的局部总感染率均很高,GJD组在伤后的6~24 h初期外科处理的未见感染发生,36 h以后各时相点的局部总感染率与GCT组相似;(5)伤道闭合后28 d解剖动物发现,局部感染动物大多有全身脓毒血症,在肺、肝、脑、肾等处均有广泛的散在的脓肿形成,早期死亡动物在肺、肝、肾等脏器也可见广泛的出血点。GCT组和GYQ组早期死亡率较高,GJD组在任一时相点均未见死亡动物。结论高原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不行一期缝合、不做骨折一期内固定,伤后早期不宜扩大清创范围,伤后6~24 h实施简单初期外科处理是可行的,伤口延期缝合较佳时机在清创后7 d,应尽早应用外固定架进行骨折有效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血浆及肺组织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8只体重相近(10~15 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平原伤前组、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 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 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 mg/kg)后,用0.44 g钢珠以400 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各组分别在伤后2、4、6、8、12 h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取血标本,伤后12 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血和肺组织内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各组伤后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均明显升高,而TXB2和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在伤后6 h开始有明显升高。各组伤侧肺组织的TXB2/6-keto-PGF1α比值都比平原伤前组明显增高,尤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但是,健侧肺组织TXB2/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显著升高,其他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世居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水肿主要局限在伤侧;而高原移居组在胸部火器伤后早期,不论是伤侧还是健侧肺,均存在发生水肿的风险,在伤后应积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猪下肢枪弹伤所致肺间接伤的CT表现规律及机制.方法 将14头猪随机采用高速弹射击,建立猪下肢枪弹伤中等程度损伤(软组织贯通伤,M组)和重伤动物模型(骨折,S组),每组7头,利用CT技术对动物模型致伤前、后瞬时、10 min,40 min,6 h的肺部组织结构影像学进行观察,同时测定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 (1) 猪下肢枪弹伤不同伤情下的肺间接伤包括渗出、实变、出血、不张、细支气管炎、胸腔积液、肺间质改变;(2)肺间接伤发展程度与枪弹伤伤情程度存在一致性趋势.伤后40 min,S组细支气管炎发生率高于M组(P<0.05),伤后6 h S组的渗出、实变、胸腔积液、肺间质渗出发生率高于M组(P<0.05);(3)IL-6水平伤后上升,6 h达到高峰.伤后40 min,6 h 2组间IL-6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4) 伤后随IL-6水平的上升,肺渗出、实变和细支气管炎发展加重.结论 不同程度猪下肢枪弹伤所致的肺间接伤伤情程度与枪弹伤伤情相一致;致伤后早期,应激性炎症参与肺部间接伤的发展和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损伤的特点。方法:将240只雄性Wistax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与兰州地区(海拔1517m)严重烧伤动物模型(TBSA30%,Ⅲ度),并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应用HE染色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脑水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伤后24h达峰值。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显示:延迟复苏组脑损伤后24h达高峰,7d尚未恢复。结论: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脑组织损伤改变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肺组织G蛋白(Gq、Gs)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只体重相近(10~15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后,用0.44g钢珠以(350±50)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伤后12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G蛋白2个亚型(Gq、Gs)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2h各组右肺(伤侧)Gq、Gs的总表达量均明显增高,与左肺(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左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移居组右肺Gq、Gs的表达增高,与平原对照组及高原世居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胸部火器伤后,伤侧肺Gq、Gs表达均异常增高,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这可能是高原胸部火器伤后肺水肿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原短期暴露人群返回低海拔后性激素的变化。方法:对参加玉树(海拔3700m)抗震救灾116d后返回平原的613名官兵(观察组)在返回后的第2、15、30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放射免疫竞争法分析其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浓度。未到高原的140名官兵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返回平原第2、15天T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第30天T含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返回平原第2、15、30天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返回平原第30天E2含量明显低于第2、15天的含量(P〈0.05),但第15天与第2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年男性高原短期暴露返回低海拔地区后,血清T水平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并出现过度重新调整现象,E2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由于E2缺乏与骨质疏松相关,应避免过度训练引发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