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HCM组与正常组心尖位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外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整体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尤以肥厚节段较多的乳头肌水平明显(P〈0.01)。结论HCM患者肥厚与非肥厚节段于左室纵向及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均受损,并且径向收缩功能受损以心内膜下心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乳头肌收缩功能,探讨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功能改变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关系.方法 采集急性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的患者26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48例.分为4组:前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无MR组)、下壁心肌梗死不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无MR组)、前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ant-MI伴MR组)、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组(inf-MI伴MR组).应用STI技术测量两组乳头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达峰时间.比较各组间及各组内各参数差异.结果 与ant-MI无MR组相比,ant MI伴MR组APM S减低;与inf-MI无MR组相比,inf-MI伴MR组PPM-S减低;ant MI无MR组与ant 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小于PPM-S值;inf-MI无MR组与inf-MI伴MR组相比,APM-S值均明显大于PPM-S值;inf-MI伴MR组,后内侧乳头肌收缩期达峰时间大于前外侧乳头肌.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梗死壁附着乳头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两组乳头肌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径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方法 16例DCM患者和20例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分析左室短轴观中6个基底节段和6个中间节段共12个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ε)、应变率(SR)、径向速度达峰时间(PTV)、应变达峰时间(PTε),计算12节段的最早与最晚速度达峰时间差值(T-max)及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结果 ①DCM组各节段的V、ε、SR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1);②DCM组的PTV除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及后间隔外,其余节段均大于对照组(P<0.05),PTε除前间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后间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外,其余节段均显著延长(P<0.05);③DCM组的T-max及T-S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VVI能检出DCM患者的左室壁径向运动异常,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速度矢量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扩张型心肌病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脏动态数字化超声图像,用心肌速度矢量软件分析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心肌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和达峰时间。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期心肌速度、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应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速度达峰时间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O.01)。结论:速度矢量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影响,能够无创、客观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肌节段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长轴各节段心肌二维应变的变化.方法 对16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DCM患者,获取心尖左室长轴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图像.应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图像,得到各切面的收缩期整体应变峰值及各节段时间-应变曲线,记录纵向、横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获取左室相同切面超声心动图图像及参数.结果 DCM组各切面的收缩期整体应变峰值、各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多数节段(16/18)横向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多数节段(14/18)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提前(P<0.05);除前壁心尖段和中间段外,DCM组横向应变达峰时间延后,但仅后壁基底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左室18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增大(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及多数节段横向应变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18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增大,提示其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并出现左室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观察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及时空相关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采集99名健康成年人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测取前壁、后壁共6个节段的同步心肌与相邻心包组织双脉冲频谱多普勒图像。观察不同水平和节段室壁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在线测量左心室短轴3个水平前壁、后壁心肌与相邻心包在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运动峰值速度、速度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分析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速度及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图像显示,在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同一室壁即同一节段心肌和相邻心包运动方向一致,同一水平前壁(心肌及相邻心包)与后壁(心肌及相邻心包)运动方向相反。峰值速度比较:前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小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舒张早期,心尖水平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大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7、-2.078、4.575、-2.277、-2.440、-2.292、5.980、2.604,P均<0.05)。起始时间比较:前壁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心肌起始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起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2.020, P均<0.05)。达峰时间比较:后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达峰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达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0、-2.411,P均<0.05)。所测各节段心肌与邻近心包的峰值速度、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07~0.933,P均<0.01)。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实时同步双脉冲频谱技术可观察到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的运动速度显著相关、运动方向一致。有望为临床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及其与限制性心肌病相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乳头肌电-机械收缩运动与二尖瓣反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16例DCM患者和22例正常人入选.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面积法和频谱多普勒法分别计算二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左房面积比(JA/LAA)、二尖瓣反流容积(RV)、反流分数(RF).在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实时双平面图像上获取左室两组乳头肌近室壁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其收缩期峰值速度(VS)时限(TQ-SA、TQ-SP).计算TQ-SA与TQ-SP差值(Inter-ΔTQ-S).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TQ-SA、TQ-SP、Inter-ΔTQ-S明显延长.DCM患者TQ-SA、TQ-SP、Inter-ΔTQ-S与JA/LAA、RV、RF均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DCM左室乳头肌存在电-机械收缩运动延迟和不同步,其是造成二尖瓣反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检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e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乳头肌纵向收缩功能、同步性及位置特点。方法:收集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HCM的患者34例,和同期健康人34例,采用STE检测乳头肌纵向应变、两乳头肌达峰值应变时间差及圆周角度,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HCM组患者两乳头肌圆周角度及前外侧乳头肌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患者乳头肌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值均<0.05)。HCM组患者两乳头肌应变达峰时间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患者会出现乳头肌前移,乳头肌纵向收缩功能减低且两乳头肌收缩不同步。利用2D-STE可全面评价乳头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徐伟忠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2):1093-1095,F000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30例正常人和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Ve/Va)明显低于正常组;二尖瓣环水平的平均Vs与LVEF显著相关(r=0.571,P=0.009)。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快速、直观、无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ST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短轴各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进行定量研究,探讨其变化情况.方法 对26例经临床证实的DCM患者,获取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平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图像(三个平面显示左室18节段).应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各短轴平面的整体应变峰值和各节段的收缩期应变峰值.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以相同方式获取图像.结果 对照组各平面间及同一平面内节段间收缩期应变峰值具有一定规律,DCM组失去这种规律.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室整体应变峰值、所有节段径向应变峰值及左室18节段中16节段环向应变峰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短轴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及多数节段环向应变峰值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其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