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惠琳  叶林 《现代保健》2009,(29):39-3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两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随访3个月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廊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快速稳定降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红霞 《现代保健》2009,(19):195-196
本文对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笔者认为,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其诊断主要依靠对B细胞功能的准确测定和观察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特点。具有保护和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K—ATP通道开放剂、益气养阴中药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来增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代谢,减少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细胞移植意义重大。现对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而导致血糖增高。从身体健康到2型糖尿病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连续过程。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人通过体检发现血糖高,但多数人是在出现并发症到医院就诊时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实,胰岛功能好不好,  相似文献   

5.
胰岛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发病的核心因素。应早期干预绝大多数慢性病的发生,犹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经过各种致病因素相当长时期的累积作用导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的7-12年,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就已经启动,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致胰岛功能负担加重。如各种致病因素持续存在,胰岛功能不断减退,当其功能丧失达到50%以上时,可使血糖升高至糖尿病的确诊水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的防治及保健咨询问题系列解答(四)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分泌科(110001)张锦22.手术能治糖尿病吗?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致力于胰岛移植的研究,期待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给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体内植入异体胰岛细胞,使其成活并分泌胰岛素,以...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联合科研小组在试管中培养人的胰岛获得成功,这一技术可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胰岛位于人体胰腺上,可分泌胰岛素,有调节体内血糖含量的作用。美国科学家从人的胰腺上分离出胰岛,日本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的培养通,对它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在繁殖。 大量培养胰岛,把它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方法。按照血型和白细胞的类型分别培养胰腺,可解决移植时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今后的课题是确定培养胰岛所需要的技术手段。美日人工培养胰岛成功@剪水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功能障碍所致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儿童期糖尿病主要有以下两种:①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所造成,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绝大多数儿童糖尿病属于此型;②2型糖尿病:是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和(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多见于成  相似文献   

9.
高鑫 《大众医学》2010,(4):19-19
1 普遍现状:糖尿病发现晚,治疗晚 现在中国的糖尿病发病时间越来越早,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6%。由于中国人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较差,更容易出现胰岛B细胞衰竭。发现晚是现状,治疗晚则受观念影响很重。以前,发现糖尿病后.医生通常建议先进行3个月的生活方式控制.再决定是否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新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早期需要保护自身胰岛的残存功能,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缓解病情,以及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胰岛残存功能的保护措施,因患者情况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西宁(低海拔)、木里(高海拔)地区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特点,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STZ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西宁、木里正常组;西宁、木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空腹12h后腹腔注射STZ,以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细胞凋亡检测分析胰岛面积、胰岛D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和胰岛细胞凋亡率。[结果]木里糖尿病组血糖水平低于西宁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数量减少、萎缩、形状不规则,胰岛细胞变性,胰岛内β细胞分布稀少,胰岛染色颗粒较少,着色浅,凋亡细胞较正常组多;木里糖尿病组在β细胞面积、β细胞面积/胰岛面积和IOD上显著高于西宁糖尿病组。[结论]高海拔STZ糖尿病大鼠血糖较低;胰岛β细胞受损较轻;高原缺氧环境可能对STZ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体免疫破坏了胰岛β细胞所导致的,这类患者可能通过移植新胰岛β细胞进行治疗。但他人捐献移植的胰岛细胞,只能维持数年的时间,并且能够提供这种供体的人简直是太稀缺了。  相似文献   

13.
韩咏霞 《家庭医学》2006,(21):45-45
糖尿病主要是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无论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都可引起血糖增高,促使糖尿病生成。众所周知,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一旦胰腺受到伤害而发生炎症,其组织水肿、增生、纤维化,胰岛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胰腺管的阻塞、破坏等病理改变,都将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由此引起血糖升高或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分型,并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状况、评价治疗效果以及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挪威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持续1年多的母乳喂养可降低有遗传倾向的儿童从胰岛自身免疫向1型糖尿病进展的风险。来自奥斯陆大学医院的Nicolai A.Lund-Blix及其同事对2001-2007年间的近50000例新生儿进行了筛查,从中入选908例高危HLA基因型有1型糖尿病遗传倾向者。起初每隔3个月后来每隔1年采集其血样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平均随访达7.7年。结果发现,随访期间,共计7.7%的受试者存在胰岛自身免疫,3.4%患1型糖尿病。进一步分析发现,患及未患1型糖尿病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并无明显差异。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胰岛自身免疫风险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对726例饮食数据可用的婴儿之分析发现,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2个月可降低1型糖尿病风险;校正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等因素后仍是如此。此外,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2个月还可降低胰岛自身免疫向1型糖尿病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索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和特征。有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早期代谢特征是胰岛紊作用不足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肥胖和高脂血症在近年来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中起了重要作用。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是导致IR和B细胞分泌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长链游离脂肪酸是孤儿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8,GPCR)——GPR40的特异性配体。GPR40被长链游离脂肪酸激活后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B细胞过度增殖,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一样,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并发症是使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最终会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功能减退、胰岛素合成、分泌减少,引起全身糖代谢、脂代谢紊乱,而成为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根源。目前,西药治疗糖尿病主要着眼于刺激已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加强分泌胰岛素,而不能保护受损的β细胞,在这方面,中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用益气养阴活血复方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葡萄糖酸铬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岛及B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Ⅰ组剂量为每日口服Cr^3+10μg/kg体重,实验Ⅱ组为每日5μg/kg体重。另设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实验周期为4周。结果表明实验Ⅰ组动物胰岛内空虚部分明显缩小,B细胞及其颗粒增多,界限较清、实验Ⅱ组胰岛内空虚部分缩小不明显,个别胰岛B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细胞界限比较清楚,空虚部变小。葡萄糖酸铬对实验性糖尿受  相似文献   

19.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胰岛移植不仅能纠正实验动物的糖尿病状态,重建葡萄糖内稳定,且能防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胰岛移植似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治疗。不过,临床移植效果目前尚不满意。据国际胰腺和胰岛移植登记处报告、在1984年6月,国际上已有166例Ⅰ型糖尿病作了胰岛移植,尚无1例变成不依赖胰岛素。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1978年起首先在我国开展胰岛移植实验研究,继而于1981年起开展了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全国逐步推广了此研究成果;迄1987年6月底,全国已有470例Ⅰ型糖尿病作了胰岛移植,416例有较完整的资料,其中12例已变成不依赖胰岛素,这是当前世界最大系列,且效果较好的拥有异体胰岛移植物的糖尿病例。  相似文献   

20.
β细胞凋亡是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Ⅰ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免疫机制在Ⅰ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Ⅰ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可活化多条凋亡途径,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过度氧化在Ⅰ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