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CHD)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对其病因学研究进展缓慢.最近大量的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流感噬血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和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甲肝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在内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是CHD发病的感染因素,感染物质可能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细胞因子如TNF、IL-6、CRP及黏附分子等表达增强,诱发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发展为冠心病.抗生素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是针对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惮硬化(AS)是由于各种损伤因子反复不断刺激引发的一种以局部细胞增殖、纤维增生为基本病变的保护性炎症反应,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肺炎衣原体(Cpn)可能作为一损伤因素触发炎症反应,并通过与机体免疫系统及局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对冠心病病人血清Cpn IgG抗体进行测定,结合同期血脂水平,旨在探讨Cpn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阐明Cpn感染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冠心病发病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111例)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M、IgG及IgA,同时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冠心病组(97例)和对照组(95例)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Cpn抗体IgG和/或IgA阳性率及IgG和IgA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慢性冠心病(CCHD)患者血清Cpn抗体IgG及IgA滴度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组Cpn抗体IgM阳性率及滴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gG和/或IgA及CRP均为阳性组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pn慢性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P=0.045),Cpn慢性感染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间无相关性.结论Cpn慢性感染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是Cpn慢性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包含了许多相互联系、复杂的病理环节,关于其发病机制,人们曾提出了多种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侧面来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其中有两种学说较为人们关注:(1)内皮损伤反应学说[1]:明确提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由一系列损伤因子包括病原体(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血管管壁对这些损伤因子的一种保护性、炎症纤维增殖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CHD)中最紧急、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有关,由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是基本相同的,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外周动脉粥样病变来了解或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下肢动脉走行长,分段多,与CHD尤其是ACS的关系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两种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颈动脉彩超显示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5 mm的患者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而IMT< 1.0 mm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Cpn和抗CMV IgG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抗Cpn和抗CMV IgG抗体阳性率.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共纳入患者92例,其中稳定斑块患者30例,不稳定斑块患者62例;对照组共纳入49例健康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以及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抗Cpn IgG(69.5%对26.5%彩=23.887,P<0.001)、抗CMV IgG(75.0%对30.6%;x2 =26.156,P<0.001)阳性率以及抗Cpn IgG+抗CMV IgG阳性率(51.2%对10.2%;x2 =24.006,P<0.001)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不稳定斑块亚组年龄以及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与稳定斑块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稳定斑块亚组抗Cpn IgG(80.6%对46.7%;x2=11.025,P=0.001)和抗CMV IgG(83.9%对56.7%;x2=7.980,P=0.005)阳性率以及抗Cpn IgG+抗CMV IgG阳性率(44.6%对7.6%;x2=10.210,P=0.006)显著性高于稳定斑块亚组.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斑块稳定性均与Cpn和CMV感染相关,Cpn和CMV感染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 (AS)是冠心病 (CHD)的主要病理改变。近 1 0年来 ,众多的临床病理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传统的CHD的致病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外 ,感染与AS及CHD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可能是致AS与CHD的感染因素〔1〕。乙型肝炎病毒 (HBV)作为一种病原微生物 ,其与AS及CHD的相关性所知甚少 ,曾有报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但其与CHD的相关性笔者尚未见报道。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冠心病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论已得到了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动物实验及小规模的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1〕。Cpn可能作为一损伤因素触发炎症反应,促进AS发生发展。1 Cpn对人体心血管组织有亲嗜性Cpn易导致机体的慢性持续感染,其核酸序列被从单核细胞中检出,提示Cpn可通过呼吸道由肺巨噬细胞播散至全身其他系统。Cpn对人心血管组织有亲嗜性〔2〕,对不同患者多种组织研究发现,Cpn在心血管组织中检出率最高。在病变动脉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查,仅检测到Cp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含量及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情况及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采集100例CHD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抗凝血,用ELISA法对血浆中MBL含量及肺炎衣原体(Cpn)IgG进行检测。结果CHD患者血浆MBL含量(3900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2056μg/L)(P<0.01);CHD患者血浆CpnIgG阳性率(51.00%)高于健康对照组(33.33%)(P<0.05);CHD中51例血浆CpnIgG阳性者MBL含量(3819μg/L)与49例血浆CpnIgG阴性者MBL含量(3984μg/L)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L和Cpn感染与CHD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Cpn感染阳性和阴性组的MBL含量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