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鉴定的机会致病念珠菌,其表型特征如菌落颜色、形态及染色形态均类似于白念珠菌,许多生化特征也与其相同,所以需要多种表形特征结合才能鉴定都柏林念珠菌。鉴别方法较多,如培养基鉴定、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免疫鉴定及光学鉴定。尤其近年分子生物学兴起,提供了方便、快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鉴定的机会致病念珠菌,其表型特征如菌落颜色、形态及染色形态均类似于白念珠菌,许多生化特征也与其相同,所以需要多种表形特征结合才能鉴定都柏林念珠菌。鉴别方法较多,如培养基鉴定、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免疫鉴定及光学鉴定。尤其近年分子生物学兴起,提供了方便、快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念珠菌是近年来主要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念珠菌,因为其表型和基因型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成为一个独立菌种。现就其生物学性状,耐药性和流行状况等几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4.
马拉色菌作为一种嗜脂性的条件致病真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4个菌种,然而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对生理生化特征不典型的马拉色菌菌株难以鉴定,近年来对马拉色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为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本文就马拉色菌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鉴定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都柏林念珠菌是近年来主要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念珠菌,因为其表型和基因型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存在着一种程度的差异而成为一个独立菌种。现就其生物学性状,而药性和流行状况等几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阴道念珠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进行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少数非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有待商榷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阴道分泌物病原快速诊断、菌种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念珠菌主要通过形态学和生化试验来鉴别。新近发现的都柏林念珠菌的主要鉴定特征与白念珠菌极其相似 ,只能用其他不同的试验加以鉴别。Staib琼脂是临床用于从艾滋病患者分离新生隐球菌的常规培养基 ,作者研究利用Staib琼脂鉴定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 :待测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经分子生物学、表型和温度试验明确鉴定 ,接种于Staib琼脂 3 0℃培养。自培养皿上形成菌落开始 ,观察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形态。Staib琼脂的成分为鸟子粉 (Guizotiaabyssinicaseed) 5 0g、葡萄糖 1g、KH2 P…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DNA芯片技术鉴定念珠菌种和氟康唑耐药基因ERG11突变。方法 根据6种常见念珠菌内转录间隔(ITS2)区种特异性序列和白念珠菌ERG11基因中已证实可导致对氟康唑耐药的6种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DNA芯片,鉴定12条50 bp的念珠菌种特异性序列和ERG11突变序列及34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29株,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各1株)。结果 ①芯片正确鉴定12条人工合成序列;②正确鉴定34株试验菌株的菌种;③正确鉴定29株白念珠菌ERG11基因中可致耐药的已知突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用DNA芯片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白念珠菌ERG11突变筛查,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所以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对该菌在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及与白念珠菌致病性的比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岛及周边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特征。 方法 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鉴定菌种,包括沙氏培养基,血清芽管实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结果 2011年5 ~ 11月共收集362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析显示,念珠菌阳性例数为313例,总感染率为86.46%,菌种构成分布为白念珠菌275株,光滑念珠菌13株,近平滑念珠菌8株,热带念珠菌7株,克柔念珠菌5株,葡萄牙念珠菌1株,都柏林念珠菌1株,粘质红酵母菌1株,奥默毕赤酵母菌1株,粘性丝孢酵母菌1株。结论 白念珠菌仍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常见致病菌,非白念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YBC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80例患者共培养出93株阳性标本(24.47%),分离出白念珠菌81株(87.10%),非白念珠菌12株(12.90%)。93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5.70%,92.47%,67.74%,56.99%,45.16%。结论白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其次是酮康唑和氟康唑,特比萘芬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致病菌的菌种特征。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及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门诊就诊66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到的332株致病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4种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总感染率为69.45%共分离菌种6种。33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为288株占85%,光滑念珠菌23株占6.8%,热带念珠菌12株占3.54%,克柔念珠菌7株占2%,近平滑念珠菌4株占1.18%,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占1.18%,酿酒酵母菌1株占0.29%。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93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方法:收集93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采用Sabouraud琼脂培养基进行菌落培养,血清芽管试验及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株的筛选,DL-96 FUNGUS念珠菌鉴定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菌种构成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81株(87.10%),光滑念珠菌8株(8.60%),都柏林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各1株(1.08%)。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93.83%)、氟康唑(85.19%)和伊曲康唑(62.96%)。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87.50%)、氟康唑(62.50%)和伊曲康唑(25.00%)。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念珠菌主要菌种是白念珠菌,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4.
作者等通过对临床常见7种念珠菌的DNAG+C(%)测定,发现这些菌的G+C(%)变化范围在30.74-45.24之间,各菌之间相差不等,克柔氏念珠菌,副克柔氏念珠菌和伪热带念珠菌的G+C(%)值无明显差别,高里氏念珠菌的值最高.这些菌的DNA G+C(%)的测定目前虽不能完全作为菌种的鉴别特性,但可为菌种的鉴定提供遗传学基础.因为它们不受环境等生长条件的影响,可作为一种鉴定菌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一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1例营养不良和免疫低下所引起的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方法 取患儿不同部位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相关菌学鉴定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确定致病菌种及药物敏感范围.结果 患儿为5月女婴,大头貌,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头、双耳廓、鼻孔、口腔、颈部、双腋下、臀部出现红斑、糜烂,表面结痂,伴瘙痒,头发、指趾甲生长不良.皮损刮取物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发现臀部有白念珠菌生长,头屑有光滑念珠菌生长.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CD16+566.5%,血清IgG6.74g/L,IgA321mg/L,血清白蛋白18g/L,均降低.提示患儿为低蛋白营养不良并存在免疫低下.结论 结合喂养史、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营养不良所致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6.
皮肤念珠菌病为儿童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由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星型念珠菌/高里念珠菌等引起,1念珠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对临床诊断及抗真菌药物的选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的菌种及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初发型、复发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健康带菌者阴道分离的念珠菌菌种及菌株基因型与初发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分别来自健康带菌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首先经菌种鉴定,然后用RAPD技术对来自3组人群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83株,非白念珠菌共14株。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条引物(引物4和引物7)对初发组、复发组及健康带菌组分离株的扩增带型多数未表现出与菌株来源的联系,但少数菌株依来源不同表现出了一定区别。引物4和引物7可将来源于不同临床分型的97株菌及2株标准菌株分成19型和21型。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沙保罗琼脂平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酵母样真菌鉴定卡(ID 32C)、酵母样真菌药敏卡(ATB FUNGUS3)对包皮龟头分泌物进行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227例患者共培养出356株念珠菌,阳性率为29.0%。其中,白色念珠菌297株(83.5%)、光滑念珠菌41株(11.5%)、热带念珠菌14珠(3.9%),其它念珠菌4株(1.1%)。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8%、100%、97.3%、61.3%、100%和95.1%、100%、19.5%、12.2%、95.1%。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阴道念珠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作相似性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及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5株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将DNA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0株白念株菌可以分成7群共19个亚群,1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6株,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3株)至少可鉴定到种水平。白念珠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不同念珠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80%~90%。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用RAPD技术可将之分成不同的基因组型别。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并发深部念珠菌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皮肌炎伴发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症状 ,诊断菌种鉴定 ,治疗 ,并作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