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针穴位刺激对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穴位注射对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内科常规治疗及患肢功能锻炼,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穴位注射.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37.5%,显效率为83.3%;对照组分别为13.6%、52.2%.2组基本治愈率和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加用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针刺激患侧下肢穴位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3例进行治疗,治疗后步态变化、行走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提高,独立步行由治疗前0例提高到6例。提示电针刺激治疗下肢穴位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针刺激患侧下肢穴位位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23例进行治疗,治疗后步态变化,行走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提高,独立步行由治疗前0例提高到6例,提示电针刺激治疗下肢穴位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5.
梁连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98-4598
对偏瘫穴位电刺激治疗可使瘫痪肌肉得到部分或全部功能恢复,与中枢功能重建,受损肌细胞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穴位电刺激对瘫痪肢体有积极的康复作用,可促进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最终达到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偏瘫穴位电刺激治疗可使瘫痪肌肉得到部分或全部功能恢复,与中枢功能重建,受损肌细胞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穴位电刺激对瘫痪肢体有积极的康复作用,可促进偏瘫肢体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最终达到让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穴位注射并配合常规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SSS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刺是祖国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治疗手段,也是西方医学研究最多的中医康复方法[1-2].电针疗法因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疗效等优点,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3],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4].近年来,电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穴位特异性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肩周炎患者61例,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37—68岁;病程2—6个月43例,6个月以上的18例。所有病例均按《中医骨伤科学》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高压电并电针刺激穴位组采用日本HappyLife的高压电治疗仪,输出高压电9000V,局部治疗输出。肩周炎前缘疼痛,前屈困难者,取肩、曲池、正骨;肩关节外侧疼痛,外展困难者,取肩、会、外关;肩关节后缘疼痛,内收困难者,取肩贞、天宗、俞,…  相似文献   

10.
康复治疗结合电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脑卒中患者为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梗死侧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影响,探讨FES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FES治疗组、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进行FES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功能,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侧SVZ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BrdU/巢蛋白(nestin)、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果:各时间点FES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低于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FES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侧SVZ区BrdU+细胞数较安慰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BrdU+/nestin+细胞数占BrdU+细胞数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S能显著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促进梗死侧SVZ区N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康复的功能锻炼,实验组则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心理状态,同时对肌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肢体功能有所提高,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TEA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FMA[(80.71±6.88)分]、MBI[(82.69±5.62)分]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1±3.95)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TEAS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病人治疗均从起病后48h开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偏瘫治疗仪进行理疗,对照组常规药物、针灸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FMA评价: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治疗仪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2007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00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证实,男104例,女96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病程18h-7d,平均3.8d;均伴有一侧肢体瘫痪。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探索督脉穴位经皮电刺激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1.5T GE Signa Excite核磁成像仪对一位女性脑外伤患者进行BOLD成像。采用组块设计,静息期与刺激期交替,组块长度均为30 s。数据处理采用GIFT、SPM5和MRIcro软件进行,并将独立分量分析与SPM软件处理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GIFT中的扩展Infomax算法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显示有13个独立成分,每一独立成分包含一空间图和相应的时间变化曲线。任务相关性独立成分的空间激活图与SPM5的分析结果类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此外,这些任务相关性独立成分的时间曲线与SPM所用的经典血流动力相应函数模型的形状并不一致。结论在使用模型依赖的数据分析方法如SPM之前,可以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探索fMRI数据并获得先验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刺激(取穴与醒脑开窍针刺穴位相同)。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CNS、FMA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NS评分[(8.53±2.79)分]、FMA评分[上肢部分评分为(22.65±8.89)分,下肢部分评分为(27.65±9.63)分]及MBI评分[(72.29±13.36)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神经假体功能性电刺激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康复影响的对照研究表面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强直性腓肠肌肌腱接合的影响脑卒中后上肢电刺激:单纯伸肌刺激与交替屈伸肌刺激的效果比较功能性电刺激改善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其行走能力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早期重复性手臂电刺激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效果:5年随访随机试验研究1.Controlled study ofneuroprosthetic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 ulation in sub-acute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J Re-habil M ed2005;37(1):32-62.Effects of surface electrical stim-ula…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对象为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