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45例哮喘患儿血免疫球蛋白E(IgE)、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细胞因子与IgE之间的关系 ,为长期防治和规范管理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gE及白细胞介素 (IL) 2、IL 4、IL 6、IL 8、干扰素 γ(IFN γ)等细胞因子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析方法。结果 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3 、CD4 、CD4 /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P <0 .0 5) ;CD8 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发作期IL 2、IFN α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0 1,P <0 .0 5) ;IL 4、IL 6、IL 8、IgE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P <0 .0 1,P <0 .0 1)。哮喘缓解期IL 2、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IL 4、IL 8、IgE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0 1)。IL 6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变应性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仍存在免疫失衡状态 ,表现CD4 T细胞增多 ,功能亢进 ,CD8 T细胞数量和 (或 )功能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 ,提示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应继续进行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 1型糖尿病TH1 TH2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测定 30例儿童 1型糖尿病和 30例健康儿童的干扰素γ(IFN γ)、IL 4水平。根据不同病程、不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及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进行比较。结果  1型糖尿病患儿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其中病程 <2年者 ,IFN γ水平高于病程≥ 2年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1型糖尿病患儿的IL 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IFN γ IL 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HbA1 c <7 0 %、HbA1 c 7 0 %~9 0 %及HbA1 c>9 0 %的三组患儿作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自身抗体阳性患儿和自身抗体阴性患儿的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 IL 4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儿童 1型糖尿病存在TH1细胞免疫应答增强 ,TH2细胞免疫应答减弱 ,且这种特征在糖尿病发病早期表现得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状况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Hou AC  Lu Y  Sha L  Liu LG  Shen J  Xu 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9):652-65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B细胞 ,同时通过检测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的CD+ 4细胞方法 ,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 ,并与2 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 3 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 3 0例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精制结核菌素 (PPD)皮肤试验。全部患儿均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9岁。对照组男 14例 ,女 1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7岁。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 3 、CD+ 4T细胞百分率为 68 0 0± 6 66及 3 7 86± 5 84,较对照组 63 71± 7 92及 3 4 54± 6 2 3高 ,(P <0 0 5) ;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 14 13± 8 46,对照组为 2 0 77± 6 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NK细胞及TH1/TH2比值在患儿组降低 (P分别为 <0 0 1和 <0 0 5)。两组间CD8、TH2、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3 0例患儿之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 ,IgG全部正常 ;IgA升高 7例 ;IgM升高 4例。皮肤P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 (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 ,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 ,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4(IL 4)、干扰素 (IFN γ)及血清中IgE用ELISA法测定。结果 经PHA刺激后 ,SHP患儿急性期CD30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P <0 .0 0 1 ) ,T细胞产生IL 4明显升高而IFN γ显著下降 ,其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接种卡介苗 (BCG)的SHP患儿OT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SHP急性期以Th2亚群占优势 ,表明SHP的发生与结核菌素反应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 (CSF)γ 干扰素 (IFN 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α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14例化脓性脑膜炎 (PM)、30例病毒性脑膜炎 (VM)及2 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CSF中IFN γ、G CSF、TNF α、IL 6及IL 8水平。结果 PM组G CSF及IL 8[(132± 4 1)、(2 5 3± 0 5 6 ) μg/L]水平明显高于VM组 [(5 3± 2 2 )、(0 5 3± 0 4 6 ) μg/L](P <0 0 0 1) ;IFN γ在VM组 [(2 0± 0 4 ) μg/L]水平明显高于PM组 [(0 8± 0 5 ) μg/L](P <0 0 1) ;各脑膜炎组中TNF α及IL 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 CSF及IL 8水平增高程度与CSF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IFN γ增高程度与CSF白细胞数及葡萄糖定量间无相关性。结论G CSF、INF γ及IL 8在CSF中显著增高有助于PM与非PM的鉴别诊断 ;TNF α、IL 6在感染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其在CSF中的变化对感染性脑膜炎患儿鉴别诊断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缺铁性贫血患儿T辅助细胞 (TH)的细胞调控及免疫功能。对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住院患儿进行TH 细胞检测 ,同时设正常健康儿童 2 8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应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γ干扰素 (INF γ)水平 ,用单细胞内染色法检测TH1、TH2 百分率。结果 :缺铁贫血患儿IL 2 ( 1 6 55± 2 87ug L)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IL 2 ( 2 4 73± 4 37ug 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t =8 6 2 ,P <0 0 1 ) ;INF γ( 4 75 6± 2 7 1pg mL)水平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IFNγ( 6 54 0 7± 1 4 6 4pg mL)比较 ,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t =7 4 2 ,P <0 0 1 ) ;缺铁性贫血患儿TH1百分率( 1 2 2 4± 2 51 % )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H1百分率 ( 1 6 6 7± 2 73% ) ,经t检验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 (t=6 89,P <0 0 1 ) ;缺铁性贫血患儿TH2 百分率明显升高 (t=5 37,P <0 0 5)。结果表明 :缺铁贫血患儿机体TH1细胞数量及功能低下 ,TH1 TH2 值下降 ,TH1、TH2 极化异常 ,导致细胞毒性T细胞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及分泌白细胞介素 4(IL 4) ,5 ,6的TH2细胞活化状态 ,进一步证实SSNS免疫异常模式。方法 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SSNS与健康儿童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浓度 ;用SSNS患儿CD30细胞百分率与PBMC培养上清中IL 4,5 ,6及血清IgE作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率、IL 4及血IgE( 11.96 %lg 2 .11pg/ml,2 99IU/ml)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 2 .81%lg 1.37pg/ml,110IU/ml) (P均 <0 .0 1) ,但IL 5 ,6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则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与IL 4及血IgE水平相关有显著性 (r =0 .94,P <0 .0 1,r=0 .74,P <0 .0 1) ;与IL 5、IL 6水平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结论 SSNS患儿CD30阳性细胞增加并不意味着存在TH2类细胞全面活化 ,SSNS患儿既有某些TH2类细胞因子 (IL 4)升高 ,又有一些TH2细胞因子的降低 (IL 5 )或无变化 (IL 6 ) ,本文资料不能证明SSNS发病与TH1/TH2失衡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细胞免疫状况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小板生成素 (TPO)水平。方法 检测 2 4例ITP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NK细胞 (CD56)及IL 2、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TPO水平。结果 CD3、CD4、CD4 /CD8、IL 2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 ;CD8、CD56、TNF、TPO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TP患儿T细胞亚群异常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TP患儿TPO接近正常水平 ,故对ITP患者予TPO治疗 ,难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制 ,应用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 ,观察患儿机体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IFN γ、IL 4的水平变化及改变程度。方法 将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与灭活卡介苗治疗组 (卡介苗组 ) ,进行 6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患儿在治疗前后的IgE ,ECP ,IL 4 ,IFN γ的变化 ,另设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卡介苗组和常规组IgE ,ECP与IL 4均高于对照组 ,IFN 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卡介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卡介苗组治疗后ECP与IL 4低于治疗前 ,IFN γ较治疗前有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IL 4和IFN γ呈明显负相关 ,且IFN γ与IL 4的变化各自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IgE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常规组治疗前后IgE ,ECP与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IFN γ水平治疗后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灭活卡介苗治疗能刺激婴幼儿哮喘患儿IFN γ生成增多 ,下调IL 4水平 ,可能与干预治疗能诱导TH1细胞的优势分化 ,调节TH1 TH2平衡有关 ;同时 ,能降低ECP水平 ,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但短期内对IgE水平未发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观察定喘汤及“宣法”、“降法”、“清法”三组分解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组织RSV量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TH1细胞因子γIFN的含量的影响,探讨定喘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小鼠随机分正常组,病毒组,定喘汤组,宣法组,降法组,清法组6组(均n=20)。后5组小鼠接种RSV,制成小鼠RSV感染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定喘汤及宣法、降法、清法3种分解剂灌胃给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RSV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γIFN的含量。结果:RT-PCR结果显示定喘汤组、清法组和宣法组RSV的含量较病毒组显著降低,而降法组和病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SV感染后,BALF中IL4增高而γIFN降低,导致IL4/γIFN显著增高。定喘汤治疗能减少BALF中IL4含量,增加γIFN含量,恢复IL4/γIFN平衡。宣法组、降法组可减少IL4含量,但对γIFN没有明显影响;清法组可增加γIFN含量,对IL4无明显影响。结论:定喘汤具有抗RSV作用,主要表现在清法组和宣法组,而降法组作用不明显;定喘汤可调节TH2/TH1免疫失衡,主要表现在宣法组、降法组降低IL4,清法组提高γIF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病程的 1型糖尿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第 1组为新诊断 1型糖尿病患儿 2 6例。第 2组为病程 >3年、长期治疗不伴其他疾病的 1型糖尿病 2 0例。第 3组 :因身材矮小但无慢性疾病的患儿为正常对照组 30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β、2、4、12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干扰素 γ(IFN γ)水平 ,计算Th1、Th2来源细胞因子比值。 结果 第1组IL 1β较第 3组显著增高 ,第 2组IL 1β水平下降 ;第 1、2组IL 4水平低于第 3组 ,第 1、2组间IL 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 1、2组IL 2 /IL 4、IFN γ/IL 4较第 3组升高 ;第 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 1组IL 2明显低于第 3组 ,第 2组IL 2明显增高。IL 12、IFN γ和TNF α水平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1.IL 1β、IL 2水平与病程有关。 2 .IFN γ/IL 4、IL 12 /IL 4未随病程延长而改变 ,以Th1来源的细胞因子占优势 ,提示糖尿病患儿免疫系统本身存在Th1优势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Zhang QY  Dong Z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57-858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J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明了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D+ 4 T细胞功能异常在J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资料提示JRA的免疫损伤主要由I型辅助性T细胞 (TH1)介导 ,但也有人发现不同病期或不同临床亚型其TH 细胞优势克隆不同[1 4] 。为进一步阐明JRA患儿TH 细胞亚群功能特征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诱生γ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 ,对JRA患儿TH1/TH2应答状态及与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JRA组 :1996年 6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患儿血清白介素15变化及其TH细胞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9例JRA患儿的血清IL15的水平,并同期选择26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儿童为对照。对其中24例JRA患儿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结果:JRA患儿组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JRA常见亚型中全身型患儿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少关节型、多关节型患儿IL1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IL1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JRA患儿血清IL15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47,P<0.05),与血沉无相关(r=0.307,P>0.05),与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IL15高表达组患儿外周血CD4+CD45RO+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IL15低表达组患儿(P<0.05),CD4+CD45RA+T淋巴细胞数、CD4+CD45RA+T/CD4+CD45RO+T比值略低于IL15低表达组患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JRA患儿血清IL15的水平显著升高;IL15升高使JRA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45RA分子向CD45RO分子转换,促使T淋巴细胞大量激活,进而介导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在临床上可通过检测IL15以判断JRA的病情状况,为JRA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SNS)患儿T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对SNS患儿 1 4例活动期和缓解期 (1 2例 )及 1 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 (Ig)进行检测。结果 SNS患儿活动期组外周血总CD3 、CD4、CD8细胞低于对照组 (t=2 .1 4 ,2 .86 P均 <0 .0 5)。活动期组CD4 、CD8 细胞明显低于缓解期组 (t=2 .49,2 .2 9 P均 <0 .0 5)。活动期组CD4 /CD8 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 (t =2 .75 ,4.1 0 P均<0 .0 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清IgG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 (t=2 .75 ,7.0 1 P <0 .0 5 ,0 .0 1 )。结论 SNS患儿在活动期周围血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 ,且T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失调 ,且伴体液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近年来苏州地区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感染特点及支气管肺炎 (支肺 )细胞免疫等指标改变情况。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DFA)对 2 6 72份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鼻咽分泌物行RSV抗原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对 2 0例RSV支肺婴幼儿血液进行细胞免疫指标测定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其血清IFN r、IL 4及IgE。设同龄健康对照组。结果 婴幼儿RSV感染率以冬春季最高(49.13% ) ,夏秋季最低 (4.6 0 % ) (χ2 =4 11.2 2 P <0 .0 0 1) ;1岁以内组 (不包括新生儿 )婴幼儿RSV感染率高于 1~ 2岁组 (χ2 =12 .34 P <0 .0 0 5 ) ,1~ 2岁组高于 2~ 3岁组 (χ2 =8.0 8 P <0 .0 0 5 ) ;男性婴幼儿RSV感染率高于女性 (χ2 =6 .6 7 P <0 .0 0 5 ) ;RSV支肺婴幼儿存在较低的CD3+ (% )、CD4 + (% )、CD8+ (% )水平 (5 3.17± 5 .4 8、34.4 8± 3.6 7、2 2 .5 4± 2 .93,P均 <0 .0 0 1)及较高HLA DR+ (% )水平 (2 3.70± 3.97,P <0 .0 0 5 ) ;血清IFN r(kU/L)、IL 4 (kU/L)水平则分别低于、高于健康组 (0 .38± 0 .2 0 P <0 .0 0 5 ;5 2 .18± 2 9.99,P <0 .0 5 ) ,而血清IgE(kU/L)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RSV感染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周期性 ;年龄越小其RSV感染率越高 ;RSV支肺  相似文献   

16.
IL-13、SccAg与毛细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3(IL 13)、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及免疫球蛋白E(IgE)与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 )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36例毛支患儿、2 6例哮喘患儿、4 0例肺炎患儿及 33例正常儿童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10 4 91± 18 0 5 )ng/L及SccAg(2 4 9± 0 38)ng/m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85 15± 17 98)ng/L ,(2 30± 0 34)ng/ml及正常对照组 (77 2 7± 18 16 )ng/L ,(2 2 9± 0 34)ng/ml(P<0 0 5 ) ,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gE水平(370 91± 6 9 2 6 )kU/L显著高于缓解期 (189 4 6± 70 36 )kU/L(P <0 0 5 ) ,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1 6 6± 70 17)kU/L(P <0 0 5 )。 (3)毛支发作期患儿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发作期 (14 7 0 0± 2 3 78)ng/L ,(3 0 1± 0 37)ng/ml,(6 5 9 5 2± 70 5 1)kU/L(P <0 0 0 1)。 (4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显著高于肺炎组 (80 74± 18 0 8)ng/L ,(2 31± 0 35 )ng/ml,(15 2 87± 6 6 91)kU/L(P <0 0 5 )。 (5 )毛支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水平与SccAg、IgE及SccAg与IgE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喘息发作情况。 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 ,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 ,以联合IFN γ/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 γ/VitA组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 ,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 ,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 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 42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和 8(IL 6和IL 8)及T淋巴细胞亚群 ,以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IL 2、sIL 2R、IL 6、IL 8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和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标记法进行。结果 CD3 、CD4 、CD4 /CD8 和IL 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而CD8 、sIL 2R、IL 6、IL 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 ,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在该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小儿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Thomas法 ,采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联合培养诱导哮喘患儿外周血DC细胞 ,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B7 1(CD80 )、B7 2 (CD86)的表达 ,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以及其分泌的IL 10、IL 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外周血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cpm值分别为 115 6 0± 12 6和 6 5 39± 12 6 ,t =12 1 6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其分泌IL 10水平 [( 3 6± 0 3)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9± 0 8) 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2 0 6 0 8,P <0 0 1) ;分泌IL 12水平 [( 2 9 7± 8 4 )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9 8)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979,P <0 0 1) ;同时 ,哮喘患儿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19 9± 1 3)和协同刺激分子B7 2 (CD86)的表达水平 ( 36 3± 14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6± 1 5和 2 4 7± 8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分别 =2 3 30 1和 3 314 ,P均 <0 0 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小儿哮喘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1型糖尿病患儿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 1型糖尿病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3+ 、CD4 + 、CD8+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变化 ,以了解其在 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 1型糖尿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同时用ELISA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IL 2 /sIL 2R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6例作比较 ,且与胰岛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型糖尿病患儿CD3+ 、CD4 + 细胞均显著升高 ,CD8+ 细胞显著降低 (P均 <0 .0 1)。 2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IL 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sIL 2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IL 2与反映胰岛功能C 肽 (C P)、胰岛素呈负相关 ,而sIL 2R与C P、胰岛素呈正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IL 2及其受体参与介导胰岛 β细胞的损伤和 1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