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胞因子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以骨的活性成分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其发生与多种疾病、药物及髋关节创伤有关。其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病因学假说,诸如脂肪代谢紊乱、骨髓内压力升高、血管内凝血学说、骨质疏松学说等等,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股骨头坏死有无促进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兔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 ,在同侧股骨颈中央钻直径 1.5mm孔 ,实验组术中及术后第 2、4、6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asicfi 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 2 0 0UI/次 ,术后 2、4、8周分别处死各 4只动物 ,观察有关指标。结果 :(1)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 :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见增高 ,4、8周时均增高 ,但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单光子骨密度 (BMD)测定 :4周以后手术侧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 )组织学观察 :4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 ,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 ,8周时实验组手术侧股骨头内坏死修复大部分已完成 ,而对照组坏死修复仍在大部分区域内进行。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实验修复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60-2164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好发于30~50岁中青年人群的难治性、致残性骨科疾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人工髋关节假体寿命有限,远期将面临翻修的现实。因此,对于早期坏死及年轻患者,应尽可能保留其自身髋关节,物理治疗作为选择之一越发受到重视。目前常用于股骨头坏死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非负重(non-weight-bearing,NWB)、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本文就股骨头坏死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既往许多股骨头坏死病理形态学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对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表现已有详细描述,一些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理论学说相继出现。随着实验技术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股骨头坏死病理形态学研究有了新发现。该文就股骨头坏死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1):1971-1974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好发于青壮年人群,致残率高,其病因、病理机制的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ONFH主要为各种因素引起股骨头微循环障碍,骨组织缺血坏死,后期纤维、血管增生使髓内压增高,而髓内高压进一步影响股骨头血供,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早中期ONFH如何逆转缺血环境、保存股骨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将保髋治疗现状及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ONFH)研究取决于高质量ONFH动物模型。应用创伤或非创伤方法制作的ONFH模型至今仍未达到与人类ONFH病理改变相似、能逐渐进展至股骨头塌陷的模型要求。目前报道的造模方法多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尤其是激素联合脂多糖或异体血清。两足大型动物鸸鹋ONFH模型成功出现关节面塌陷,其较大体型适合对不同保头手术效果进行比较,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各种股骨头坏死治疗新方法的发展基于能够模拟人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的动物模型.通过外科手术或化学药物使动物股骨头坏死并不困难,但建立一种与人股骨头坏死发展相似的、能够逐步进展至晚期关节面塌陷的动物模型却十分困难.目前报道的各种四足动物模型均无法模拟人股骨头坏死逐步进展至晚期的关节面塌陷.两足大型动物鸸鹋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成功使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该文就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优缺点及其主要的建模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退变性、破坏性疾病,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总体疗效尚不理想。随着干细胞研究和再生医学的发展,有学者提出ONFH可能源于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变性或数量变化,因此细胞疗法治疗ONFH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就ONFH病因之细胞学研究,细胞疗法之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及难治性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较多,需根据ONFH的分期、年龄、病因、坏死范围、负重区累及程度、症状、身体一般状况及单髋或双髋损伤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根据Ficat分期,Ⅳ期患者通常需行关节置换;而对于FicatⅠ、Ⅱ、Ⅲ期ONFH的治疗方法众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骨瓣移植、髓芯减压、钽棒植入、药物治疗及细胞治疗等。一、骨瓣移植骨瓣一方面通过增加血供和各种成骨因素,诱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复习了1982年6月至1997年5月采用滑膜切除、血管束植入为主,结合病灶刮除、钻孔、旋转截骨钢板固定、臼盖成形、髋人字石膏外固定等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共224髋,其中Perthes病16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158髋.结果随访10个月以上,并资料完整者172例,在14岁以下166髋中优占94.7%,良3.3%.成年人组优占81%,良5.2%.结论综合治疗是一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俊杰  肖鲁伟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06,19(11):671-673
目的研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临床确诊的股骨头坏死的100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配对与病例同性别、同一年龄组、同一居住地区的非股骨头坏死者(排除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作为对照组,对主要疾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以及一些中医症候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危险度分析表明,可能与股骨头坏死危险性有关的因素(OR及95%CI)病史有下肢骨折、髋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发现面色苍白、畏寒、四肢酸软等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也有联系(P<0.05)。结论下肢骨折、髋关节炎等病史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肾阳虚症状与股骨头坏死有联系;对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永辉  曹斌  王俊国 《中国骨伤》2006,19(10):587-588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13.
刘永辉  曹斌  王俊国 《中国骨伤》2007,20(10):587-588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以保护髋关节,改善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髋关节滑膜切除、股骨头髓心减压及旋股外侧血管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5例(91髋),男62例,女23例,年龄1459岁,平均39·8岁。术后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510年随访,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5例,良32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90·59%(77/85)。结论:采用新鲜胎儿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用于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尤以中青年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髂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灌注尿激酶、络泰、罂粟碱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4例.其中男98例,女66例;年龄7~71岁,平均44.2岁.结果: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6例,显效9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3.9%.其中12例经治疗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一提的是,X线片改善表现与临床症状改善不一定一致.结论:选择髂内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THA)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Ficat Ⅲ、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疗效.方法41例(55髋)行初次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患者(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5岁)分为两组,第1组为无系统性疾病组(包括创伤后和特发性的股骨头AVN),共17髋,第2组为有系统性疾病组(乙醇中毒、服用类固醇激素、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股骨头AVN),共38髋.两组随访时间、体重、Ficat分期和所用的假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连续的X线观察评估股骨侧假体的移位与稳定性.结果38例52髋获得随访,第1组平均随访时间(40.0±7.5)个月,第2组平均随访时间(38.0±6.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6.8±9.4)分,其中优30髋,良9髋,一般10髋,差3髋;第1组平均(91.6±8.9)分,第2组(84.4±10.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2.55±1.23)mm,第1组(1.75±1.43)mm,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翻修,第2组(2.63±1.11)mm,6例(8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的翻修,两组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特发性或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好于由类固醇、乙醇、镰状红细胞贫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后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0.7~7.8年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参照Ficat分期标准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0~Ⅳ期。2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接受含激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均快速减少激素的用量,并于2周内停用,在保守疗法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结果 发病早期(Ⅰ~Ⅱa期)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膝关节、患侧髋区、腹股沟或大腿前面疼痛,进展期(Ⅱb~Ⅳ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部分病例伴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及内旋功能受限。经保守治疗,4例次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次症状有所缓解,但Ficat分期无变化;8例次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4例次停用激素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逆转,并可耐受再次停用激素。结论 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肾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8.
bFGF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探索新方法。方法 :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真核表达质粒pCD rbFGF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RT 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表达情况 ,组织切片及组织形态学分析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2周RT PCR及免疫组化证实转染bFGF基因的股骨头内有bFGF表达。术后 2周股骨头内血管生长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 8周股骨头内新骨形成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利用bFGF基因转染可刺激股骨头坏死内血管再生和新骨形成 ,为临床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位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ANFH 22例22髋.男18例,女4例;年龄28~48岁,平均37.5岁.左...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hemie Neciosis of the Femoial Head简称INFH)是骨科常见病,是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除创伤性坏死外其余病理机制也不甚明了,故其治疗至今仍是难题,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