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相关概念、定理和原理,以及该理论的评价原理、评价方法和基本评价过程.形象化的展示有利于理解中药物质组、物质组浓度和物质组释放度等概念,更好地将该理论推广和应用到中药给药系统设计、评价中,并在药物动力学水平赋予传统剂型新的内涵.该理论将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及其评价、中药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五子衍宗丸的物质组释放特性,探讨高效液相(HPLC)检测方法在以多组分整体为评价对象的中药制剂体外释放特征研究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以HPLC为检测手段,超纯水为释放介质,在(37±0.5)℃温度下,采用浆法75r/min考察五子衍宗丸的多组分体外释放度特征。[结果]A厂生产批号为9035019.24,9035019.12,9035119.00的五子衍宗丸(水蜜丸)在120 min内物质组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是92.44%,104.56%,88.57%;释放曲线的Weibull分布参数T50分别为(34.08±0.99)、(27.00±3.45)、(33.64±2.59)min,Td分别为(47.01±1.01)、(38.11±5.74)、(46.54±3.48)min。[结论]五子衍宗丸的多组分整体释放特征可用HPLC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评价一直是制约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为从整体角度对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评价,在回顾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校正灰色分析计量原理,前瞻性地提出了基于“物质粗糙集”的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随方同步/异步释放行为评价模式,以合理评价制剂释放过程复方化学物质总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符合中药复方复杂特点的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4.
田振  张晶  周欣  宋洪涛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130-2134
同步缓释具有缓释和多组分同步释放的特征,是口服中药复方、单方或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由于中药自身成分复杂的特点,使多组分同步缓释成为当前口服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难点问题。对近年来口服中药多组分同步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银翘解毒片经高温、高湿、强光处理后的物质组释药动力学特征及其同步性.方法:将银翘解毒片经60℃、80℃、75%相对湿度、90%相对湿度、4 500 LX光照,单因素处理0、5、10 d,共11组样本,按中国药典桨法50 r/min测定释放度.与物质组标准谱相比较,释放度样本的紫外扫描光谱经Kalman滤波后,计算得到各样本的物质组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用MatLab 软件将物质组释放数据转化成与浓度相关的颜色信息,可视化地评价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特征及其同步性.结果:经高温后,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度显著降低;经高湿处理后,其释放度略有提高;强光照射对其释放度无显著影响.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高温、高湿是影响银翘解毒片物质组释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及其相结合的PK-PD模型等研究方法方面综述了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其在物质基础研究、整体观认识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中药缓释制剂药物动力学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药动学的研究,探索体内释放过程,有助于促进中药缓释制剂的发展,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释放度测定装置、不同转数和不同释放介质对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物质组释放特性。[方法]运用中药物质(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方法,以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并计算各供试品溶液的物质组浓度及释放度。[结果]在溶出度测定条件为浆法,转速100r/min,以脱气蒸馏水为释放介质的情况下,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相关的文献,发现在中药单一成分、有效部位和复方等方面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和体外释放机制的探索,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渗透泵制剂技术的发展,中药口服渗透泵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目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逐渐从宏观(血浆和组织)拓展到微观(细胞药代动力学)、从单组分体内过程(化学药的单一组分)跨越至复杂组分体内过程(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从单靶点(药物的靶向分布)延伸到多靶点(内源性物质的整体调节,即代谢组学)。本文将从细胞药代动力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阐述药代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固体药物制剂体外溶出过程数学模型在中药丸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物质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过程进入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宏观动力学数学模型。将其实际应用于中药香连丸释放数据的考察,不仅确定了不同样品该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药物制剂工艺的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中医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对于理解中医的科学性有重要意义。采用具体数学问题的不同层次解题方法,尝试性使用数学思维对不同层次的中医理论内涵进行分析,以加强中医与现代科学的联系,为利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中医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构建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中医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中医理论是古人将临床经验通过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的推理总结上升的综合认识。取象比类的理论内涵包括了现代科学逻辑中的综合与类比等思维方法。基于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以汉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3个方面为例探讨中医理论构建的思维方法,既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中医学的鲜明特征,又能为中医学的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充实了原有医学模式中缺失的人文社会属性部分,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医文化人类学是医学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医学文化人类学的特点:研究范围广泛、特异性、整体性。它的研究方法有:现场调查法、全面考察法、比较法。文化人类学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将文化人类学很好地应用于中医研究中。将会使中医得到极大的阐释和发挥,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立足近十年中医药的发展情况,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医学是"复杂性适应系统";中医学始终处于"混沌的边缘",不断寻找新的发现,从而不断更新规则,实现自我完善;中医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人工生命"。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系统,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适合于研究中医,如复杂适应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重视相对不够。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中医病机辨证理论研究的体会,从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四个方面,提出中医药理论创新应溯本求源,以《黄帝内经》所蕴含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后世各家学术流派传承为载体,在临床实践和感悟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理论。主张道术并举,以病机理论体系重构为起点,开创中医学术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结合阳起石在中医男科疾病治疗中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探讨其对男科疾病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古医籍及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发现阳起石具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调节激素分泌及激素受体表达、抗肿瘤、提升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在安全剂量下,阳起石可以显著改善中医男科相关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中医研究和发展存在两大难题:传承难和临床服务能力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推动中医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全生态中医知识库和智慧系统将改善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提升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同时,完善中医智能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会推动智慧中医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最终实现面向基层的涵盖中医知识构建与分析的智慧中医体系,为我国智慧中医推广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珍玉先生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和临床家,主张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继承发展中医理论;注重中医经典研究,提出了经典是中医理论源头活水的学术思想。强调《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之作是中医理论的根基,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应从中医经典研究入手;对于经典理论的研究,不能为经典而经典,为文献而文献,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验之于临床,真正体现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