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瘦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用含11.1 mmol/L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系胰岛素-1(insulin-1,INS-1)细胞,实验分为5组,培养液瘦素浓度分别为0、5、10、20μg/L和50μg/L。培养24 h后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的表达及上清液胰岛素浓度。结果在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瘦素作用24 h情况下,胰岛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随培养液瘦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上清液胰岛素浓度随培养液瘦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瘦素可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结论重组瘦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瘦素作用24 h)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随瘦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胰岛B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和适宜的原代培养条件.方法 正常Wistar大鼠,胶原酶消化及网筛过滤初步纯化胰岛,双硫腙染色及葡萄糖刺激实验鉴定胰岛及其活性.胰岛以胰蛋白酶和DNA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在2.8 mmol/L葡萄糖条件下,用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FACS)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葡萄糖刺激实验鉴定分选的β细胞及其活性,所分选β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葡萄糖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50μmol/L浓度的Ham's F-10培养基中培养24 h,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IBMX对β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可获(550±95)个胰岛/只大鼠,活性良好.FACS后,可得约5688个β细胞/只大鼠,回收率(93.69±1.26)%,纯度(85.5±1.24)%.原代培养24 h后,10.0 mmol/L及16.0 mmol/L葡萄糖中β细胞活性较高,死亡和凋亡也较少.结论 胰岛的单细胞悬液,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2.8 mmol/L时可以FACS对β细胞进行分选纯化;原代培养24 h后,在外界葡萄糖浓度10.0~16.0 mmol/L时,β细胞有较高存活率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B细胞株NIT-1细胞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NIT-1细胞按5×104个细胞/孔至24孔培养板中培养,根据培养基RPM1640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以下5组:G1组(5.6 mmol/L)、G2组(11.1 mmol/L)、G3组(16.7 mmol/L)、G4组(22.2 mmol/L)及G5组(27.6 mmol/L),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给予10-5 mmol/L罗格列酮干预48 h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胰岛素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凋亡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罗格列酮能够明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施加罗格列酮浓度10-5 mmol/L 48 h时后,能够明显抑制16.7 mmol/L、22.5 mmol/L和27.6 mmol/L浓度的葡萄糖所诱导的细胞凋亡.(2)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浓度葡萄糖组NIT-1细胞的增殖活性.(3)罗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各葡萄糖浓度组的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改善的胰岛B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4.
高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刘好  曹仁贤  文格波  刘江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82-885,i0007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葡萄糖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胶原酶P消化Ficol1400纯化的成年SD大鼠胰岛细胞,经RPMI1640培养7天后铺成单层,分别设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组,用放免法测定加葡萄糖后1、3、5、7、9和11天胰岛素浓度。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加处理因素后11天的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另取单层培养的胰岛细胞,亦设立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甘露醇组,培养11天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胰岛细胞凋亡率。结果:①葡萄糖为11.1mmol/L时,胰岛素浓度开始升高;当葡萄糖升至22.2mmol/L时达高峰,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②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最高,5.5mmol/L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胰岛细胞的bax及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无著著差异。③葡萄糖在11.1-22.2mmol/L时,bax蛋白表达阳性,bcl-2蛋白表达阴性,葡萄糖在33.3mmol/L时,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匀为阴性,5.5mmol/L组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糖(葡萄糖为11.1和22.2mmol/L)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素释放增加,当葡萄糖浓度升至33.3m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率开始下降,胰岛素释放也减少。表明高渗状态与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持续高糖刺激对胰岛β细胞株MIN6增殖活力、分泌功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葡萄糖(5.6、25和33.3mmol/L组)分别加入胰岛β细胞株MIN6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24h和96h)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Total XBP-1、Spliced XBP-1 mRNA及磷酸化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葡萄糖后96h,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孵育后24h;在同一时间点,33.3mmol/L组和25mmol/L组显著低于5.6 mmol/L组(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96h,33.3mmol/L组胰岛素分泌较干预后24h明显减少,而胰岛素原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24h和96 h的各组Spliced XBP-1 mRNA表达,以及加入葡萄糖后96h的各组Total XBP-1 mRNA和磷酸化 IRE1α蛋白表达,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持续性高糖可使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分泌功能受损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增加,而后者可能是导致葡萄糖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持续高糖刺激对胰岛β细胞株MIN6增殖活力、分泌功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葡萄糖(5.6、25和33.3mmol/L组)分别加入胰岛β细胞株MIN6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24h和96h)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分泌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Total XBP-1、Spliced XBP-1 mRNA及磷酸化IRE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葡萄糖后96h,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孵育后24h;在同一时间点,33.3mmol/L组和25mmol/L组显著低于5.6 mmol/L组(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96h,33.3mmol/L组胰岛素分泌较干预后24h明显减少,而胰岛素原分泌显著增加(均P<0.05).加入葡萄糖后24h和96 h的各组Spliced XBP-1 mRNA表达,以及加入葡萄糖后96h的各组Total XBP-1 mRNA和磷酸化 IRE1α蛋白表达,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上调(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持续性高糖可使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分泌功能受损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增加,而后者可能是导致葡萄糖毒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胰岛β细胞增殖凋亡与胰岛素分泌以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结节性硬化症-2(TSC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NIT-1细胞按每孔5×10个放置于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各处理组:5.6、7.8、11.1、16.7、22.2 和27.6 mmol/L葡萄糖组,继续培养24 h后再分别施加1×10-5mol/L罗格列酮,分别于干预24和48 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半定量法检测FOXO1和TSC2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1×10-6~1×10-5 mol/L罗格列酮可以分别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条件下使胰岛NIT-1细胞增殖(P<0.05),且这种变化趋势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即1×10-5 mol/L罗格列酮组>1×10-6 mol/L罗格列酮组>1×10-7 mol/L罗格列酮组)。1×10-5 mol/L的罗格列酮干预后,可见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趋势随着葡萄糖浓度不断升高;②在同一浓度罗格列酮作用下,当葡萄糖浓度为11.1 mmol/L时,胰岛素分泌水平最高,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逐渐下降(11.1 mmol/L葡萄糖组>16.7 mmol/L葡萄糖组>22.5 mmol/L葡萄糖组>27.6 mmol/L葡萄糖组),而葡萄糖为5.6 mmol/L时,胰岛素分泌量最低;③ 在1×10-5 mol/L罗格列酮干预后,FOXO1和TSC-2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且呈现出5.6 mmol/L组<11.1 mmol/L组<16.7 mmol/L组<22.5 mmol/L组<27.6 mmol/L组的变化趋势,而且葡萄糖浓度>16.7 mmol/L的各组均较前面小剂量葡萄糖组(≤11.1 mmol/L各组)表达明显。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内FOXO1和TSC2表达促进胰岛β细胞的增殖及影响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提示通过调控FOXO1和TSC2表达,可以直接影响胰岛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如分泌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MIN-6细胞72h,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MIN-6的细胞活性增殖率,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低浓度(5.6mmol/L、11.1mmol/L)及高浓度葡萄糖(33.3mmol/L)作用72h后可抑制MIN-6细胞的生长;5.6mmol/L、11.1mmol/L、33.3mmol/L组处理72h后,细胞凋亡明显(P〈0.05)。结论低浓度(5.6mmol/L)及高浓度(33.3mmol/L)葡萄糖均可抑制小鼠MIN-6细胞增殖并使其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P11-1C8.5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5.5、10.0、13.9、22.2和33.3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心肌HCM细胞24h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下HCM细胞中RP11-1C8.5的表达水平。选择RP11-1C8.5表达最高的葡萄糖浓度继续培养HCM细胞,分别感染RP11-1C8.5干扰腺病毒(实验组)和对照病毒(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HCM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活力。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RP11-1C8.5与miR-181a-5p的结合作用。qPCR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HCM细胞中miR-181a-5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调RP11-1C8.5表达对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Bcl-2、CED-9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葡萄糖浓度(5.5mmol/L)比较,在高糖培养心肌HCM细胞中RP11-1C8.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其中在33.3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HCM细胞中的表达最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M细胞中RP11-1C8.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M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P11-1C8.5与miR-181a-5p存在互补结合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CM细胞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CED-9表达增加。结论 下调RP11-1C8.5通过结合miR-181a-5p发挥抑制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解偶联蛋白2在高糖致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β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分组:A组5.5mmol/L葡萄糖培养3d;B组11mmol/L葡萄糖培养3d;C组22mmol/L葡萄糖培养3d;D组5.5mmol/L葡萄糖培养6d;E组11mmol/L葡萄糖培养3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d;F组22mmol/L葡萄糖培养3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比较UCP-2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E组UCP-2基因表达则显著减少(P<0.05);与C组相比,F组的UCP-2基因表达水平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一定葡萄糖浓度和暴露时间范围内,葡萄糖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UCP-2基因表达增加,高糖对UCP-2基因表达的诱导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分别刺激培养的胰岛β细胞1、7、14天,提取细胞总RNA,运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刺激胰岛β细胞1天后,葡萄糖浓度为2.2 mmol/L时,胰岛素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当葡萄糖浓度高于对照组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当刺激时间为7天时,除葡萄糖浓度11.1mmol/L外,其余胰岛素基因表达均降低;如果刺激时间延长到14天,非生理浓度葡萄糖均表现为胰岛素基因的抑制作用。结论:短期的血糖升高可以一定程度地刺激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但长期的高血糖则表现为葡萄糖毒性作用,低血糖也可以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荧光D-葡萄糖同系物2-NBDG作为肝癌细胞BEL-7402荧光探针的价值.方法 肝癌细胞株BEL-7402培养24h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加入5 mmol/L D-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不合5 mmol/LD-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再将两组各分为两个亚组加入不同浓度的2-NBDG(0.3 mmol/L、1mmol/L),即共4组:0.3 mmol/L2-NBDG +5 mmol/L D-葡萄糖组、1 mmol/L 2-NBDG +5 mmol/L D-葡萄糖组、0.3 mmol/L 2-NBDG组、1mmol/L 2-NBDG组.比较各组细胞荧光强度,分析2-NBDG在肝癌细胞BEL-7402中的摄取及荧光成像情况,以及D-葡萄糖对2-NBDG的抑制竞争作用.结果 0.3 mmol/L 2-NBDG组的相对荧光强度为(78.72±3.78)%,低于1 mmol/L 2-NBDG组的(100.00±8.23)%(P<0.05).0.3 mmol/L 2-NBDG +5 mmol/L D-葡萄糖组的相对荧光强度为(20.67±1.46)%,明显低于0.3 mmol/L 2-NBDG组的(78.72±3.78)%(P<0.05).1 mmol/L 2-NBDG +5 mmol/L D-葡萄糖组的相对荧光强度为(22.23±2.01)%,明显低于1 mmol/L 2-NBDG组的(100.00±8.23)%(P<0.05).结论 2-NBDG可被肝癌细胞BEL-7402快速摄取,并可通过荧光强度的方式量化其摄取程度,D-葡萄糖可竞争性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对2-NBDG摄取.2-NBDG可以作为人源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检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炎症情况下,瘦素(leptin)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含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传代的大鼠胰腺癌细胞系(INS-1E)和大鼠原代分离的胰岛,经生理浓度leptin(...  相似文献   

15.
烟酰胺对高糖介导胰岛细胞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烟酰胺对高糖环境下胰岛细胞bax及be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22.2mmol/L及加入烟酰胺后胰岛细胞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 培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22.2mmol/L时,胰岛细胞bax表达阳性,bcl-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加入烟酰胺后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强。结论 烟酰胺能够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在高糖介导的胰岛细胞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PN)对体外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揭示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①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用5.5 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30.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甘露醇组)、30.0 mmol/L葡萄糖+2.5μg/ml ADPN(脂联素组)分别培养24 h,48 h,96 h后,运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②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用5.5 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30.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0 mmol/L葡萄糖+不同浓度ADPN(ADPN终浓度分别为2.5,5.0,7.5,10.0,15.0和20.0 μg/ml,脂联素组)分别培养48 h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CAM-1的含量.结果 ①高糖组细胞增殖被抑制,加入低浓度脂联素(2.5 μg/ml)后促进了细胞增殖;②ICAM-1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中等以上浓度脂联素(ADPN浓度为10.0,15.0,20.0 μg/ml)ICAM-1的表达减少.结论结果 提示脂联素可能通过减少ICAM-1的表达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倩  章文俊  杨国军  潘晔  陈乃君  朱巍  金华伟 《浙江医学》2020,42(5):418-421,429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对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1(p-FoxO1)表达水平,确定高糖诱导细胞FoxO1磷酸化最佳时间。小鼠胰岛β细胞根据培养条件分为4组:(1)常规糖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2)高张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和35mmol/L甘露醇的DMEM培养液培养;(3)高糖浓度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4)高糖浓度+渥曼青霉素干预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和50nmol/L渥曼青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1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7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神经元素3(ngn3)、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糖能刺激FoxO1蛋白磷酸化;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渥曼青霉素同步干预后,FoxO1磷酸化减少,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结论渥曼青霉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渥曼青霉素可能通过抑制FoxO1的磷酸化而产生该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CaCo2细胞单层肠上皮系统-感染模型,将1×10-6mmol/L、1×10-7mmol/L和1×10-8 mmol/L三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胺DMEM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已形成类似肠上皮的CaCo2细胞单层系统中,和定量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观察侵入细胞的大肠杆菌量,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组织胺调节作用的时间效应.结果:经浓度为1×10-6mmol/L、1×10-7mmol/L和1×10-8mmol/L组织胺液处理过的CaCo2细胞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分别为52.5、30.3和91.3个,而对照组为536.2个,显示不同浓度的组织胺均能明显减少大肠杆菌进入上皮的数量(P<0.05).观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段发现:对照组及组织胺-DMEM培养0.5、1.0、2.0、4.0和18.0小时后的细菌入侵数分别为101.5、135.5、64.0、29.5、35.5和22.55个,说明组织胺的作用有其时相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组织胺能增强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减少大肠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萄糖、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生长因子IGF-1,EGF,FGF对胰岛细胞自身抗原IA-2表达水平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3,7,11和30mmol/L)、IFN-γ(10ng/ml)、TNF-α(100ng/ml)及IGF-1,EFG,FGF-10(10ng/ml),分别刺激胰岛细胞系RIN5F24h和48h,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RIN5F细胞中IA-2的mRNA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中胰岛素的浓度,3-(4,5-二甲基)-5-(3-羧甲基苯环)-2-(4-硫基苯)-2H-四唑盐复合物(MTS)法检测细胞生长速率。结果:RT-PCR结果显示以不同浓度葡萄糖(3,7,11和30mmol/L)分别刺激RIN5F细胞系后,IA-2mRNA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加;TNF-α、IFN-γ可抑制IA-2mRNA的水平(P<0.05),IGF-1、FGF使IA2的表达增加(P<0.05)。TNF-α或IFN-γ刺激RIN5F细胞系后,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均较基础值降低,并且作用48h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1,bFGF作用于RIN5F细胞系48h,上清中胰岛素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MTS结果显示IGF-1使胰岛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葡萄糖、TNF-α、IFN-γ和一些生长因子可改变胰岛自身抗原的表达,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对小鼠足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TP)和缬沙坦(Val)对高糖抑制后小鼠足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高糖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有效的药物干预浓度范围。方法将培养成熟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1.1mmol/L葡萄糖)和不同浓度高糖组(16.1、21.1、26.1、31.1、36.1mmol/L),以上述浓度培养48h后采用CCK-8检测足细胞活性的变化。取活性变化最大的浓度为高糖诱导浓度,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不同浓度的TP组(4、8、16、32、64ng/ml)和Val组(2×10-8、2×10-7、2×10-6、2×10-5、2×10-4mol/L),以上述浓度干预48h后,采用CCK-8检测足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除16.1mmol/L高糖组外,其余各高糖组的足细胞活性显著减少,其中以26.1mmol/L葡萄糖组减少最为明显(P<0.01)。(2)与26.1mmol/L葡萄糖组相比,TP组(除4ng/ml组外)和Val组(除2×10-8mol/L组外)足细胞活性部分恢复,其中以16ng/mlTP组和2×10-5mol/LVal组足细胞活性恢复最为明显(P<0.01)。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TP和Val可部分恢复受高糖抑制的小鼠足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