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按病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护理方法是除了对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外,对观察组在另外进行构音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康复护理并观察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构音障碍改善,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 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的语言清晰,交流能力明显的提高,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然后对2组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除了对2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外,对治疗组再另外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病人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卡方检验,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8)。结论: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致构音障碍惠者能有效地改善构音障碍,使患者在语言清晰度,交流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改善和提高,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冰刺激联合低频理疗仪对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早期吞咽障碍进行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收集脑梗死至假性球麻痹的患者59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实验组加用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经过4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运用冰刺激和低频电刺激,能有效的促进急性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给予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经研究,对照组有效率21例(70.0%).观察组有效率29例(96.7%).对照组住院费用(2.68±0.39)万元,住院时间(22.36±4.90)d,满意度21例(70.00%).观察组住院费用(1.83±0.47)万元,住院时间(19.21±2.46)d,满意度29例(96.67%).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让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从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患者快速康复,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及临床验证综合后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经过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方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构音障碍各小项分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除静止呼吸外,其他所有分项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在流涎、静止呼吸、言语呼吸、静止时颌位置、软腭抬高、舌运动抬高、言语会话、言语速度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0.01),治疗组在以上各项维度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案针刺和康复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吞咽言语治疗仪对脑梗死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脑梗死球麻痹的治疗提供可靠治疗措施。方法: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吞咽言语治疗仪加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用常规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实验评分之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吞咽言语治疗仪使用前构音障碍情况严重程度之间比较,P0.05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后,治疗组构音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为92.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7%,2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之间比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吞咽言语治疗仪加常规康复护理治疗脑梗死球麻痹患者优于常规康复护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仿生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的疗效和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并发假性球麻痹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仿生电刺激治疗,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再次进行吞咽、构音障碍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言语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生电刺激治疗对改善假性球麻痹症候群有比较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电针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除常规脑梗死药物治疗外,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电针治疗。结果 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结合康复训练及电针治疗治愈率78.1%,总有效率100%。结论 综合治疗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 年7 月~2011 年10 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 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改善效果.结果:2 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肢体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其中试验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 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引起急性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假性球麻痹可导致病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导致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护理水平,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我科2003年3月~2008年6月对64例脑梗死致急性球麻痹患者分组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NIHSS量表评分及肌力评分和ES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肌力评分、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肌力。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致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皮质脑干束发生梗死患者表现为除构音障碍和饮水呛咳外,还有强笑和强哭等表现。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吞咽、发声、情感和心理障碍。目前对假性球麻痹的早期治疗原则已由单纯的药物治疗,转变为药物和早期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全面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快刺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快刺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哑门、金津、玉液、风池、廉泉、左右夹廉泉、通里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120例。10次一疗程,共2~5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快刺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前后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的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应在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开始。我科2003年1月~2006年6月对184例脑卒中致急性假性球麻痹患者分组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假性球麻痹为双侧皮质脊髓束病变引起的唇-舌-咽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引起假性球麻痹的最常见原因是脑血管疾病,其次为炎症、脱髓鞘病、变性疾病等.吞咽困难易导致不良预后,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解语利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P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解语利窍针法",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教科书常规针法。3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总积分,吞咽障碍、情感状态、构音障碍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吞咽障碍、情感状态、构音障碍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语利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理想措施及效果。方法:对57例脑血管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重点对病人进行了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发声困难、偏瘫和心理护理。结果:本组57例,21例重症患者无1例发生褥疮,褥疮发生率0%,36例轻症患者于第4~5周吞咽及语言功能有所改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康复有效率63.2%,1例重症患者死亡,死亡率1.8%,存在心理障碍者57例,经过心理护理55例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康复有效率96%。结论:早期应用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的康复率,降低残障率,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