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 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封闭,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病人的镇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提高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封闭,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病人的镇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提高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效果评定以及推广应用的前景。方法本研究选择了60例患者,第一组为治疗组30例,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加服加巴喷丁。第二组30例为对照组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伍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结果显示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减少。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伍用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2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行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的情况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VAS评分均<3分,其中19例无疼痛。结论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8,A组)和对照组(n=27,B组),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曲马多、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药物治疗。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VAS平均为7.68±0.32,对照组为7.53±0.27;治疗五周后,治疗组VAS平均为2.42土0.26,对照组3.60±0.34。治疗前、后,A组和B组同组内各时间点的VAS分别随时问变化而减少,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二周起A、B组组间VAs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对20例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行患仙星状神经节阻滞后的情况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VAS评分均<3分,其中19例无疼痛。结论 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病1~2周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抗病毒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组(B组),每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1周评估一次,随诊12周,了解患者睡眠、疼痛情况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合并电针对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7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Ⅲ组给予常规治疗 电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恢复的无效率、有效率及治愈率,疗程的长短。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 电针组(Ⅲ组)治愈率为45%、有效率为95%,常规治疗 电针组(Ⅱ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80%,常规治疗组(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最低。Ⅲ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Ⅰ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并电针能明显提高顽固性面瘫的治愈率,并显著缩短其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臭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口服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臭氧组在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臭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处理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臭氧组相比,联合组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有严重并发症。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名亚急性期PHN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组,n=20)、加巴喷丁组(B组,n=20)和联合治疗组(C组,n=20),A组给予SGB治疗,每天1次;B组口服加巴喷丁1200mg/d;C组每天行SGB一次,并口服加巴喷丁900mg/d,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PI)变化,疼痛缓解度(PAR),镇痛有效率,不良反应及3月内的预后.结果:三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N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在相同时间点,B、C组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和眩晕、嗜睡,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B组遗留为长期PHN的遗留率要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头面部PH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24例给予泛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等综合治疗;治疗Ⅰ组42例、治疗Ⅱ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Ⅰ组第1天早、晚各75 mg,第2天早、晚各150mg,治疗Ⅱ组从第1天开始即早、晚各服用150mg,3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2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Ⅰ组、Ⅱ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A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Ⅰ组、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Ⅱ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具有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能改善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避免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并发症;且不同加量方法不影响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14.
朱宁  芦桂青  程浩  韩睿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29-1030
目的进一步了解带状疱疹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按年龄分成中青年和中老年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带状疱疹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节为主;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多为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中老年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头面部受累多,神经痛先于皮疹出现的比例高,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 结论带状疱疹的发病多与劳累、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发病的特点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推测这可能与劳累及年龄的增长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背部急性带状疱疹伴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及按需口服镇痛药物治疗,B组(试验组)同时接受在B超引导下选择性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7、14及30天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辅助镇痛药物用量、PHN发生率B组亦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抗毒治疗急性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安全有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继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10-361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12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抽签分为4组,每组32例,Ⅰ组只应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Ⅱ组除Ⅰ组药物外及早加用适量激素。Ⅲ组除Ⅰ、Ⅱ组药物加用针灸疗法。Ⅳ组采用综合治疗,除Ⅲ组治疗外再加用中药口服。各组治疗疗程相同。使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使用情绪评分及遗留症工作或家务能力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测试。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Ⅳ组与前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O.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各组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lt;O.05)。结论:采用第Ⅳ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达到满意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耳带状疱疹又称Hun 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后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耳甲腔疱疹,伴局部肿胀和持续性疼痛以及同侧面瘫。自2002-08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Hun t综合征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8例Hun t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综合疗法)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6岁;Ⅱ组(常规综合疗法)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为主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A组同时在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前后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7、14及30 d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A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B组(均P〈0.05);PHN发生率A组亦明显低于B组(2.5%与10.0%,P〈0.05)。结论:CT导向下选择性椎旁神经阻滞术配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12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抽签分为4组,每组32例,Ⅰ组只应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Ⅱ组除Ⅰ组药物外及早加用适量激素。Ⅲ组除Ⅰ、Ⅱ组药物加用针灸疗法。Ⅳ组采用综合治疗,除Ⅲ组治疗外再加用中药口服。各组治疗疗程相同。使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缓解程度。使用情绪评分及遗留症工作或家务能力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测试。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Ⅳ组与前3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各组自身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第Ⅳ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达到满意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SDZ-Ⅱ型电子针灸仪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针灸、神经营养剂、抗癫痫药物等内科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SDZ-Ⅱ型电子针灸仪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3周后的神经痛缓解情况,VAS及HAMA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周后的神经痛,VAS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DZ-Ⅱ型电子针灸仪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