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0例中36例(13%)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其中8 发生二次感染,再感染率22.2%,年龄<50岁感染发生率为10.5%,50-60岁为14%,>60岁为26%,住ICU3周以内感染发生率为10. 7%,3周以上者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72小时以上、术后短期支持及无人工气道三组间肺部感染率分别为71.15、13.3%及3.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痰细胞培养中81.7%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ICU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住ICU时间延长、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防治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正确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1~12月8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09年1~12月病情类似的85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及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干预组明显增多.结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及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房小利  王迎东  徐林楠  王端磊 《全科护理》2022,20(10):1403-1406
目的:基于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设计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确定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ICU 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人例数,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基于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设计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制订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出现肺部感染的ICU脑出血病人共41例,发生率为34.17%;单因素分析显示,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高血压、抗生素使用种类、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鼻饲管留置时间、ASA分级、住院时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抗生素使用种类≥3类、呼吸机使用时间≥7 d、气管切开或插管、鼻饲管留置时间≥10 d、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5级(P<0.05);基于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设计ICU脑出血病人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得到P=1/[1+exp(-4.153+1.095×年龄≥60岁+1.15...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21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并发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13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4例,发生率11.3%,共检出病原菌26株,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占65.4%;通过分析,年龄、机械通气、营养不良、昏迷、抗生素联用、气管切开或插管、住院时间和并发肺部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机械通气、住院时间10 d、昏迷、年龄≥60岁及气管切开或插管是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并发肺部感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护理干预,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卫生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2月3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2年1~12月36例病情类似的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留管时间、住ICU时间。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留管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手卫生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ICU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ICU转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症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ICU治疗的1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112例未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有恶性肿瘤率、APACHEⅡ评分≤19分率、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率、气管切开率、机械通气时间7 d率、气管插管率以及血流感染前ICU住院时间7 d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19分、机械通气时间7d、合并恶性肿瘤、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以及血流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2种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脑外伤并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感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合并伤占有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切开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GCS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导致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使用、合并伤以及气管切开时间、昏迷程度、低蛋白血症具有密切联系,针对存在发生肺部感染危险性患者应加强护理,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立床训练对转入康复科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留置套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管切开超过1个月并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切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式直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情况、痰细菌学培养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PIS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276,6.609;P<0.01)。干预后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拔管率为71.0%,肺部感染痊愈率为64.5%,痰培养阴性率为48.4%,CPIS 为(2.8±1.1)分,均优于对照组[43.8%,37.5%,25.0%,(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76,4.60,6.22,3.36;P<0.05)。结论直立床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多重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老年患者265例纳入研究.139例无多重耐药者为常规组,126例出现多重耐药者为研究组.整理2组一般资料和耐药菌检查结果,分析研究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277株病原菌,研究组144株,常规组13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研究组为46.93%,常规组为31.05%).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且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最高.年龄>70岁、有气管切开插管史、机械通气时间≥7 d均是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70岁、有气管切开插管史、机械通气≥7 d均是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以降低多重耐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切开气管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入住ICU病人中,选择62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对病人手术后的情况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感染组,并通过询问患者、查阅资料等方法对62患者的基本病史进行收集分析,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调查的62例病患中,有21位病患受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5%;其中,气管切开时间、年龄、GCS评分、吸烟史、合并症(肺损伤、糖尿病、胸部外伤、肺部疾病)激素的应用及留置胃管与气管切开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接下来我们分别对多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为,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GCS评分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合并症、应用激素。结论:通过此次危险因素分析,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切开的时机对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转入中心ICU需机械通气的确诊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比较仅行气管插管组和气管切开组在初始状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的不同.并将气管切开组分为早期(<2周)和延迟(>2周)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剔除死亡病例后,仅行气管插管组的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低于气管切开组(均P<0.05).而早期气管切开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延迟气管切开组(P=0.04、0.03),APACHⅡ评分及ICU停留时间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首选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发病急性期行气管插管.若自主呼吸及咳痰能力短期内不能恢复,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时机可考虑2周内.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143-2144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为8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根据住院编号奇偶随机分成对症组和综合组。对症组护理措施为对症处理,综合组护理措施为综合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肺部感染治愈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工作评分。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症组,肺部感染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症组短,护理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症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处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治愈,缩短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4%、77.6%和33.8%。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程规律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在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1例严重肺挫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气管插管组(A组)15例和早期气管切开组(B组)16例,两组均按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常规处理及治疗,行心电监测各项生命征及肢端氧饱和度,A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术,B 组开放气道方式选择气管切开术,两组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观察两组治疗后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病情平稳至停呼吸机时,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在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总费用、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显著缩短患者 ICU 停留时间、带机时间,明显降低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和气管切开套管管径短,易于护理,易于痰液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集束化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86例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2009年1~12月病情类似的85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及住ICU时间明显长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切开期间并发症发生较干预组明显增多。结论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感染持续时间、置管时间及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脑外科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6例及同期未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性别、麻醉维持方法、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的比例大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7月本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2例,对其感染原因从临床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反复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相关(P<0.05);双侧肺部感染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及年龄相关(P<0.05).结论 肺部感染依次与吞咽障碍、急性期气管切开、年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持续植物状态(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相关因素,为PVS患者尽早拔除气切管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成功拔除气切管将其分为拔管组和拔管困难组。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拔管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拔管组与拔管困难组在年龄、专业护理、营养方式、吞咽功能、是否低蛋白血症及带管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否气管结构异常、是否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方式、吞咽功能、带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专职陪护、年龄均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作为营养方式、有专职陪护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保护因素;吞咽障碍、带管时间>30 d、肺部感染、年龄较大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对于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IOE营养支持、吞咽功能训练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239例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239例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1例,其中>70岁的老年患者占68.3%,气管插管时间≥3 d,感染率明显增加,与气管插管时间<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3,P<0.05).结论 ICU气管插管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护士应加强插管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