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患者往往因为术前疾病本身的消耗,手术、麻醉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一段时间内对胃肠动力恢复及分泌、吸收功能产生了干扰及影响,统称为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PGID使机体吸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而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要求.有研究表明[1],胃的功能可于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与术后3~5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6h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胃肠道手术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又使分解代谢增加,机体营养消耗增多,笔者认为做好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灵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控制及减轻术后营养不良现象,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营养组25例,均于术中插入鼻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予以肠内营养,患者能较正常进食糊食或半流质后停止;对照组23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营养治疗,胃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和术后第5天、第10天监测体重、血浆蛋白.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P<0.01);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营养组术后在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体能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予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36例均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95-3695
目的 探讨鼻空肠营养管在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患者行普外科手术(如全胃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佳,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一些普外科手术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于术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为临床施行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尹光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01-540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3例,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组22例.均术中空肠造瘘,EEN组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delayed EN组术后接受常规输液,72 h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23例EEN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均显著优于delayed EN组.结论 严重腹部外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颖君  范英华  乔羽 《护理研究》2012,26(16):1489-1490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倒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2种方法,探讨食管癌术后用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经鼻肠营养管输入瑞素及流汁,肠外营养组经中心静脉输入"全合一",测定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观察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患者术后体重均下降,但肠外营养组比肠内组下降明显.肠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支持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胃切除术后行肠外营养(PN)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性并发症、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移位等.因此,随着研究的进展,肠内营养(EN)由于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对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普外科2003至2005年61例胃切除患者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EN)组与同期21例胃切除术后肠外营养组患者比较,观察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术后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岳爱学  耿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42-464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8 d检测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两组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期的肠内营养可促进贲门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文萍  王思亮 《护理研究》2004,18(4):315-31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 :将收治的 5 2例食管癌及胃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3 0例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 2 2例 ,EEN组采用液体型全营养制剂能全力 ,经鼻肠管或空肠营养管 ,通过输液泵输入 ,DEN组则行全胃肠外营养 3d~ 5d后 ,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营养方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对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上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 ,肠功能恢复较快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及经验。方法 2007-03-2009-12巩义市人民医院对4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其进行早期护理。结果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有显著的效果,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7-04-2009-09共5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螺旋式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48 h后开始肠内营养,观察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组6例出现轻度腹泻,经处理缓解;1例出现吻合口瘘,经积极保守治疗治愈。全组无呼吸衰竭。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有利于恢复,减少心脏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合于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总结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5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IEDs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组)均于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8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8天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IgA、IgG、lgM 、淋巴细胞计数、T琳巴细胞亚群分类.观察并记录患者对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8天.试验组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各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及时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比较,营养组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营养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术后早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涛 《临床医学》2010,30(7):53-54
目的总结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诊治的影响和效果。方法收集我科自2000年1月到2009年3月诊治的10例术后胃瘫患者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很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胃功能恢复较快,无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前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肠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是治疗胃瘫的积极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的恰当时机.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组(患者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ICU监护时间、营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导管源性感染率、营养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ICU监护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感染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肺部和导管源性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