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巧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5):336-337
目的 观察和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 对17例(17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进行观察,均在术后2周左右发生急性炎症反应,采用散瞳及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结果 除1例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视力较差外,其它病例均于5~10天内炎症消退,视力恢复。结论 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较晚的术后并发症,及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2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周后发生葡萄膜炎及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进行散瞳,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尿激酶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3~7天治疗,效果良好,视力由治疗前0.1~0.5,恢复至0.2~1.2.仅有2眼因虹膜后粘连及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视力恢复不理想(0.2).结论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术后出现较晚的眼内免疫性反应,如能早期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病人的发病时间、诱因、前 房渗出和皮质残留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发病时间一般在术后15~25天;(3)糖 尿病患者的发生率较高;(4)劳累和术后早期过度用眼是其诱因;(5)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结论本病可能是由免疫复合 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术后常规用药,避免劳累和早期过度用眼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tPA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3.29%,经过t-PA 10μg前房内注射,5~10天前房内纤维蛋白完全吸收,视力恢复良好,无后遗症。随访9~12月,无1眼复发,视力稳定。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前房内注射t-PA治疗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散瞳、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结果自身免疫反应为主因,视疲劳、身体劳累、糖尿病、感冒等可能为诱因。本组经综合治疗视力恢复较好。结论本病可能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葡萄膜炎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恢复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迟发性葡萄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所发生的迟发性葡萄膜炎11例(11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结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率为1.65%;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用量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结论本病是由自身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葡萄膜炎,术中尽量清理残余皮质,术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不可过早停药是降低本病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治疗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散瞳、结膜下及球周注射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玻璃酸酶等综合治疗。结果自身免疫反应和术后擅自停药、劳累为发病主要原因。本组患者经3~7 d治疗,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本病可能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早期避免局部停药、劳累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目前白内障复明唯一有效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作为一种严重术后并发症,对患眼术后视力恢复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指导临床防治,本文对我院9例(1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4年~ 2 0 0 0年共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 32 5例 32 5眼 ,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有 12眼 (均为单眼 ) ,发生率为 3.7%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12眼中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8岁 ,男 4例 ,发生率为 33.3% ,女 8例 ,发生率为 6 6 .7%。外伤性白内障 2眼 ,发生率为 17% ;老年性白内障 4眼 ,发生率为33.3% ;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 6眼 ,发生率为 5 0 %。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为后房型一体式。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 12眼 ,手术及术后恢复过程均顺利 ,出院时裸眼视力 0 .4~ 1.0 ,房水闪辉 (- ) ,瞳孔圆 ,对光…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30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2.81%,其中4眼最终发生眼球萎缩。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导致眼球萎等严重的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炎症反应,多数经治疗后在1周内逐渐消退和消失。但也有在炎症消退后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急性葡萄膜炎发生。治疗及时则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视力丧失及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我院在1996年6月~2000年12月间发现3例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的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545例(59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摘出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27眼;糖尿病性的白内障92例(92眼),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15眼;青少年儿童白内障73例(73眼),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11眼。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少年儿童白内障依次分作A组、B组和C组,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情况差异。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发生率为4.53%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发生率(16.3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青少年儿童白内障术后发生率(15.07%)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儿童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均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者为高,须早期注意并及时治疗以期恢复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26例(239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1例(11眼)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率为4.60%,多数发生于术后2~3周。应用散瞳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进行治疗,3~10d前房炎症完全控制,视力恢复良好,1例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结论迟发性葡萄膜炎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出现较晚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良好的视力又造成严重损害,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白内障35例(36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32例(33眼)经1~4周的治疗好转,2例(2眼)经治疗60d好转,1例(1眼)放弃治疗。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手术操作、晶状体材料等有关。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一旦延误治疗对视力影响很大,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过程,探讨迟发性急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20只,完成右眼透明晶状体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采耳静脉血,用聚乙二醇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并在裂隙灯下观察眼内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显著升高(t′=15.07,P<0.01),并在术后2~4周内维持较高水平。早期服内炎症反应在术后2周内基本消失。结论 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急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18.
人工晶体植入后迟发性葡萄膜炎:附8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人工晶体植入后迟发性葡萄膜炎(附8例报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谢立信,董晓光,杨雪萍,曹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这些反应经过药物治疗,多数在术后1周内逐渐减退和消失。但也有炎症消退后突然又复发,甚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状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诱因及防治。方法:对14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发病时间、诱因、眼部表现及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炎的发病率为3.1%。发病时间最早在术后第二周,最迟在术后1年。糖尿病及风湿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术后用药不规则及局部过早停药、早期过度用眼、过度疲劳可诱发本病。全部病体经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后,炎症在一周内完全消退,视力恢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葡萄膜炎症反应,正确治疗,预后良好。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其发病率会逐渐降低。术后定期复查及规则用药,炎症消退后局部常规用药1个月,避免早期过度用眼及过度疲劳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例1,男,63岁,农民。以双眼并发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人入院,于2003年2月2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中植入+22D人工晶状体(爱尔康),无后囊破裂,未发现晶状体皮质残留。术后第3天出院,出院时角膜透明,房水闪光(-),KP(-),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矫正视力0.6。出院后2月时出现右眼红痛,视力下降,来本院检查:右眼视力手动/10cm,睫状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积脓,瞳孔直径约1.5cm,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前灰白色前膜形成,眼底看不清。诊断为右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2型糖尿病。应用消炎痛、糖皮质激素、胰岛素、阿托品、典必殊滴眼液治疗。右眼充血症状有所减轻,前房渗出无明显吸收,1周后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取出术,术中切除浑浊玻璃体,全身继续应用消炎痛、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治疗。炎症控制.前房渗出吸收.眼底可见。玻璃体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半月后出院,矫正视力0.04,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