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42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d。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33例正常体检者为NC组。治疗时间12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研究对象血脂、APN、hs—CRP等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CS组的血清APN明显低于NC组(P〈0.05),而血清hs—CRP明显高于NC组(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APN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升高血清APN水平,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ACS患者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和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两组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UAER、24hUPro、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UAER、24hUPro、CRP及IL-6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下调DN患者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入选的48例高脂血症患者经4周停用降血脂药物处理后,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分为3组,瑞舒伐他汀钙低剂量组(A1组)15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5mg/d;瑞舒伐他汀钙高剂量组(A2组)16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mg/d;阿托伐他汀钙组(B组)15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d,服药时间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变化,并记录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生化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年龄、性别、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和8周末,3组LDI,-C与TC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B组LDI,-C的降低值小于A1组和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1组和A2组降低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达标率中,B组低于A1组和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瑞舒伐他汀钙每日5mg~10mg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能有效降低LDL-C水平,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选取54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瑞舒伐他10mg,每日1次;治疗组28例,给依折麦布与瑞舒伐他汀各10mg,每日1次。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参数,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谱水平。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是一种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6例,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p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小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大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3服阿托伐他汀40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2周之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4.42±0.62)mmol/L孤(4.95±0.67)mmol/L,P〈0.01]、三酰甘油[(1.02±0.19)mmol/L诋(1.13±O.23)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0.46)mmol/L/)S.(2.64±0.33)mmo|/L,P〈0.01]及hs.CRP[(9.66±1.48)mg/L眠(10.59±3.32)mg/L,P〈O.01]浓度降低幅度更大,与小剂量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并且治疗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生后24h内使用两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60mg/d,用药时间1年。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住院期间及存活出院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60mg/d组在各时间段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2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60mg/d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20mg/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水平,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高剂量两组各36例,在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上,低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一天,高剂量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一天,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6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血清hs-CRP和IL-6水平都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血清hs-CRP和IL-6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尤其使用大剂量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内皮功能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另择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共4周;B组应用除瑞舒伐他汀以外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彩超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采用RT-PCR法测定eNOS mRNA表达,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A、B组治疗前FMD、eNOS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后eNOS mRNA表达显著增强,FMD改善(P均〈0.05),B组治疗前后FMD、eNOS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组、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增强eNOS基因表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颈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强化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mg/次,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mg/次,均每晚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AS斑块的面积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强化组上述指标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能更有效地降低CIMT以及TC、LDL-C水平,升高HDL-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7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为应变量,血清hs-CRP与TNF-α呈正相关(r=0.712,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及TNF-α,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hs-CRP及TNF-α平显著降低,显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反应,动态检测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肌酸磷酸肌酶、肌酐等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总胆固醇[TC(5.58±1.11)mmol/L:(6.39±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3.12±0.87)mmol/L:(4.22±0.91)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12周后,TC[(4.59±0.99)mmol/L:(6.39±1.10)mmol/L]、甘油三酯[(1.76±0.70)mmol/L:(2.20±0.78)mmol/L]、LDL-C水平[(2.30±0.78)mmol/L:(4.22±0.91)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28±0.25)mmol/L:(1.09±0.21)mmol/L,P0.01]。所有患者对瑞舒伐他汀有良好耐受及很好的服药依从性,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全面改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57例),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sCRP[(7.85±4.91)mg/L比(5.99±3.23)mg/L]、TC[(4.86±0.95)mmol/L比(4.39±0.81)mmol/L],LDL—C[(2.47±0.77)mmol/L比(2.12±0.68)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调脂及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较常规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服用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和E/A值,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BP,DBP以及脉压差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PWT、IVST、A均显著降低(P0.01);E明显升高(P0.01);E/A值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这些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联用瑞舒伐他汀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随机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外,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后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LD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缩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检测了71例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性,并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抽取两组患者血液,利用自动生化仪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ELISA)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同时检测了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升高及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炎症因子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更高而HDL-C浓度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稳定斑块组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数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体内脂代谢、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张树锋  段小嬿  关浩增  陈英 《内科》2013,8(1):4-6,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三组患者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患者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均在入院48 h内开始用药,治疗8周。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三组患者TC、LDL-C、hs-CRP、IL-6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A组和B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TC、LDL-C、hs-CRP、IL-6、TNF-α显著降低治疗A组TC、LDL-C、hs-CRP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B组的LCL-C、hs-CRP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1);治疗B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比治疗A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炎症反应,明显提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20 mg/d剂量比10 mg/d剂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80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使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测定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血脂水平变化的差异。进而判定不同基因型对血脂水平及辛伐他汀疗效的影响。结果:ABCA1 R219K基因存在三种基因型,即RR、RK和KK基因型。辛伐他汀治疗前RR基因型和RK基因型HDL—C水平明显低于KK基因型(P〈0.05)。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三种基因型TC、TG、LDL-C水平均较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前升高;治疗后RR及RK基因型HDL—C水平仍低于KK型(P〈O.05);但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变化在不同基因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BCA1基因R219K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影响HDL—C水平,K等位基因与高HDL-C水平相关,但与辛伐他汀治疗的个体差异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PCI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Ⅰ组62例与Ⅱ组54例患者行相同治疗,Ⅰ组治疗前另行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MACCE(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及血液流变指数、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总结他汀类药物用于患者PCI治疗的价值。结果以他汀类药物配合PCI治疗的Ⅰ组患者MACCE总发生率为4.84%(3/62),明显比Ⅱ组(24.07%)低,P〈0.05;且Ⅰ组术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Ⅱ组均高于正常水平,Ⅰ组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Ⅰ组TC、TG、HDL—C降低比Ⅱ组显著,P〈0.05,LDL—C与Ⅱ组相比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医师使用他汀类药物为行PCI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ACCE发生率,控制血液流变及血脂生化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人院具有缺血性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异常临床诊断UAP患者41例,随机分组:①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20例;②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21例。另选1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UAP患者治疗前、辛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外周血SAA和血脂水平。SAA用ELISA法检测,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UAP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40mg组TC、LDL-C的水平较20mg组低[(4.73±0.44)mmol/L和(5.05±0.34)mmol/L,(2.96+0.27)mmol/L和(3.16±0.29)mmol/L,P均〈0.05];40mg组血清SAA水平下降更为显著[(1600±257)ng/ml和(2479±365)ng/ml,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AA浓度与患者较高的TC、LDL—C、HDL—C和TG的基线值无相关性(r=0.133,P=0.329;r=0.196,P=0.148;r=0.154,P=0.257;r=-0.168,P=0.216,P〉0.05)。结论①UAP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②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SAA水平,且与TC、LDL—C降低水平无相关性。SAA降低程度可能与辛伐他汀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