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首次癫痫样发作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的患病率为0.5%左右,大约3.5%的人一生中出现过一次癫痫样发作。换一个角度说,约有3%的人一次发作后没有第二次或更多的发作,其他0.5%的人首次发作后以不固定的间隔反复发作,成为典型的癫痫患者。目前还没有准确的预测方法判断首次发作后就诊的患者今后是否会复发,这就出现了首次发作后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于经常发作的偏头痛患者,尤其是那些仅靠急性期治疗并不能控制偏头痛发作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50%以上的发作频率。本文全部引用近年来国际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结果,综述偏头痛预防性治疗选择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以日间难以抗拒的睡眠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甚至可以导致职业能力丧失,提前退休,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临床工作中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就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9例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37例,女性2例,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均有四肢或双下肢无力或软瘫,其中发作时血钾降低的有34例,39例T3和T4均高于正常。结论 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男性多见,易反复发作。休息或补钾后症状缓解,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多导睡眠图在发作性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伴随终生但非进行性加重的一种睡眠疾患,以白日过度嗜睡、猝倒及提前出现的快速眼动睡眠为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入睡或半醒时出现的幻觉、睡眠瘫痪等。国内相应的文献亦较少,且诊断大多依靠临床表现,而缺乏客观的实验室资料。我中心依据临床表现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自1996年以来收治34例该病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4岁,因发作性、交替性肢体瘫痪4年,发作性四肢抽搐10 次,于2002年9月4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3个月起出现偏侧肢体无力,持续3~7d后自行缓解。相隔1周后又可再次出现另一侧肢体无力,如此反复至今。当双侧肢体同时出现无力时,即出现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伴意识障碍,持续约1~2min。病程中有数次突然惊恐发作,不  相似文献   

7.
发作性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EDS)、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脑肌病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20年,四肢无力4年来入院。患者3岁半时无诱因于睡眠中发生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诊断为“癫痫”,20余年反复发作,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偶有发作性双肩阵挛性抖动和愕神,平均每年发作1-2次。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出血急性期伴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2018年住院的既往无癫痫病史的自发脑出血(发病14 d内) 患者。根据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癫痫发作分为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和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比较 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的特点,同时分 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出血部位、侧别、病因等临床特点。 结果 共入组283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出血后伴发癫痫发作者106例,无癫痫发作者2730例。与 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组患者相比,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50±17)岁 vs(55±15)岁, P <0.001],合并高血压者比例较低(60.4% vs 86.9%,P <0.001),合并肺部感染比例较高(42.5% vs 28.5%,P =0.003)。进一步分析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组脑出血特点,发现脑叶出血比例较高 (57.3%),且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比例较高(59.0%)。 结论 与脑出血后无癫痫发作患者比较,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年龄较小,合并合并高血压的比 例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比例高;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患者出血多位于脑叶,多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反复发作躁狂症是带动有作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个亚型存在,方法 从现有往院903例患者中根据自订的入组标准找出反复发作躁狂症患者,并作SPSS检查。了解其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 发现怕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38人(4.20%)。其中诊断为反复发作躁狂症患者20例(男9女11),占情感性精神障碍的52.63%,并且还发现男性反复发作躁狂症多于女性,女患者的家族一精神病史比男性多,反复发作躁狂症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6个月,于1998-05-28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白天清醒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四肢强直,叫之不应,口唇紫绀,约30min后出现四肢抽搐,持续约4~5min缓解,发作时伴尿裤及咬破舌。之后约每20~30d发作1次,均在白天清醒时发作,最后1次发作于就诊前1d,发作形式同前。患者既往健康,第一胎,足月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表现为唾液分泌-流涎性癫痫发作的脑肿瘤患者如下。 1病例男,35岁。因“发作性唾液分泌增多-流涎4个月”于2003年2月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唾液分泌增多,唾液自口中滴下,并表现咂嘴和吞咽动作,发作时意识清楚,无抽搐、咬破舌和尿失禁等;持续约1min流涎自行停止。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突发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时伴有血钾降低。首次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肌无力涉及四肢,重症患者并发呼吸肌麻痹或心律失常可致死亡。HOPP补钾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但部分患者仍反复发作。随着基因研究的迅速发展,HOPP病因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其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诊断也得到深入研究,治疗也更加细致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Creutzfeldt—Jakob病的脑电图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 对5例CDJ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EEG的动态观察。结果 共完成原17次EEG检查中8次见到周期性发作波,均在临床出现运动障碍、肌阵挛和意识障碍时,而清醒时的5次EEG均未周期性发作波。结论 CDJ患者EEG的周期性发作波是阶段性出现,见于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5.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1/2000,不同国家报道略有差异,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作性睡病患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为1%-2%,是普通人群的20-40倍;但发作性睡病患很少具有明确的家族史。对该病的研究已历经100余年及3个认识阶段。近年关于食欲素(orexin,hypoeretin)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基因DQ亚区(human leukocyte antigen-DQ,HLA-DQ)的研究,为认识其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现将发作性睡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糖与痫性发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3例低血糖,2例高血糖病人均表现为痫性发作,纠正血糖后发作停止,说明血糖与痫性发作的相关性。提示遇有痫性发作的患者应急检血糖。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运动障碍和发作性共济失调均属离子通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原先不被认识的疾病,如SCA-6和SCA-10都属于共济失调,但都伴有癫痫发作,且服用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均能部分改善症状。此2个家系的患者若能进一步作分子诊断,必将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6岁。自7岁始出现自发癫痫发作,表现为头稍向右转,双上肢外展上举、右上肢伸直、左上肢在肘部屈曲,上半身稍前倾,臀部稍后倾。整个过程持续2~10s,伴有意识障碍。此后癫痫发作频繁,昼夜均有发作。11岁开始其父发现突然触摸患儿头顶部即可引发出现同样的癫痫发作,有时树上落下树叶于患者头上,亦可引起癫痫发作。服用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每日仍有自然发作和诱发发作几次至十余次。既往史:第一胎,足月产,出生史不详。1岁半会走路,2岁会说话。小学毕业后未再读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癎性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其在癎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了67例癫癎患者和36例非癎性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NES)患者发作后症状.结果:35例癫癎患者(52.2%)和2例NES患者(5.6%)有发作后头痛(P<0.001);17例癫癎患者(59.4%)和6例NES患者(167%)有发作后疲劳(P<0.001).发作后的意识模糊等症状在癎性发作和NE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所研究的病例中,所有癫癎患者至少有一次发作后症状,而21例非癫癎患者(58.3%)在所研究的时期内未见发作后症状(P=0.001).结论:发作后头痛和疲劳有助于癎性发作的鉴别诊断,临床诊断为NES而有发作后头痛和疲劳的患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8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其中51例脑出血,17例为脑梗塞。脑出血51例中35.29%为即刻发作,56.86%为早期发作,3.92%为后期发作,35.29%为癫痫持续状态,41.18%为大发作,23.53%为局灶发作。脑梗塞12例中即刻发作,早期发作及后期发作分别为5.88%、64.71%和29.41%,其癫痫持续状态、大发作和局灶发作分别为23.53%、47.06%和29.41%。本文资料证实,1、癫痫是由于出血灶或梗塞灶波及大脑皮层,2、抗癫痫药物在紧危状态时应用是必须的,特别是病灶波及大脑皮层时应用抗癫药物预防是必须的,3、急性脑卒中后伴癫痫患者较不伴癫痫者预后差,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