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16例神经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后昏迷的患者易出现尿失禁和不能自行排尿,颅脑手术患者要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以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而需要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路感染和尿路损伤.如何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及尿路损伤,是护理工作的难题.我科2006-01~2008-01留置导尿病人616例,从导尿管的类型的选择、会阴消毒剂、尿管润滑剂、尿管插入长度、气囊注水量的方法、男性昏迷病人拔除尿管时机、留置尿管过程中的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78例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在常规康复治疗下采用间歇导尿术,对照组39例在常规康复治疗下采用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7.4%,尿路感染率36.0%,对照组分别为23.1%、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间歇性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具有重要的康复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尿潴留顺利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2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伴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1 ̄3d均采取留置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同时应用物理疗法诱发逼尿肌反射,并训练病人增加腹压协助排尿,必要时给予药物刺激排尿。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术后10d5例;20d15例;30d4例;2例因住院时间短转其他医院治疗。本组未发生严重泌尿系感染。结论在硬脊膜动静脉瘘伴尿潴留的护理过程当中,合理运用导尿技术,正确指导病人给予有效配合,护理人员细心、耐心、贴心的引导,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自信,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宫颈癌手术方法,观察采取保留神经功能宫颈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进一步探讨术后膀胱功能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平均时间为10d,对照组为15d。实验组52例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至Ⅰ级43例,Ⅱ级5例,Ⅲ级4例;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至Ⅰ级30例,Ⅱ级8例,Ⅲ级10例,2例恢复至Ⅳ级患者术后仍需继续留置尿管,至第20天顺利拔除。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式对避免或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的护理方法与技巧。方法 20例脊髓内肿瘤患者术前30 min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注入患者尿道后,尿道局部按摩,进行留置导尿。术后每天进行尿管护理及逼尿肌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间断夹闭尿管,待患者能自感尿意,再夹管2~3 d,在膀胱充盈、尿意强烈时拔除尿管。结果 20例患者术后有明显不适感2例,尿潴留2例;19例成功拔除尿管。2例尿潴留患者中,1例通过延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疏导,于术后10 d拔除尿管;另1例因脊髓功能受损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出院随访2周~3个月,无再发膀胱功能障碍及不适感。结论 改留置导尿方法能降低男性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不适感,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以及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31例,均收集一般资料、神经系统相关专科情况并详细了解排尿情况及既往病史,判断患者有无下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4.3%,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及排尿费力、尿潴留.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有障碍组较无障碍组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高1.8倍(χ~2=18.683,P=0.000);改良巴氏指数≤20分者较≥25分者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高1.2倍(χ~2=16.832,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622,95%CI 1.183~2.224)、急性期留置导尿时间(OR=3.236,95%CI 1.335~7.840)及病灶单或多发(OR=1.296,95%CI 1.083~1.550)对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有预测价值.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78.9%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10.5%逼尿肌活动正常,10.5%逼尿肌无反射,无明确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较为常见,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高级脑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低下.高龄、持续留置导尿及多发病灶对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10天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达Ⅰ级25例,Ⅱ级3例和Ⅲ级2例;对照组达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6例和Ⅳ级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早期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冯俊铎  黄莉娟  王毅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10-1013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 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 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检查, 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结合膀胱功能 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 情况,包括生活质量精简问卷评分(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SQLP)和尿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两组的尿潴留情况均逐渐好转,治疗组经治疗7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改善脑梗死后早期尿潴留状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卧床排尿训练对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或治疗需要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术前卧床排尿训练。结果实验组排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0级排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Ⅲ级排尿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卧床排尿训练促进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顺利排尿,明显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运用于妊高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对术后恢复、负性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收的妊高征剖宫产产妇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自主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运用于妊高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可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早日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2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镇痛.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 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 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Dextroscope在颅底肿瘤个体化手术人路设计及术中对脑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64例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2例.实验组术前使用Dextrescope系统设计手术,对照组不使用该系统.记录手术切除肿瘤程度,比较两组手术后脑血管损伤并发症,以及术后KPs评分.结果 手术全切率:实验组83%,对照组77%;血管损伤并发症:实验组3例,对照组为7例(P<0.05);KPS评分:实验组91.75±8.1,对照组85.6±9.4(P<0.05).结论 利用Dextroscope进行颅底肿瘤术前计划,有助于个体化手术入路设计,有利于减少手术中脑血管的损伤,改善手术后K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结合尿动力学监测提高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后自主排尿功能及实施辅助排尿方法。方法对140例该病患儿进行尿动力学监测,以测评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采用定时排尿及手法按摩和间歇性导尿,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结果135例于术后14~28d拔除尿管,基本恢复自主排尿功能,5例术前有输尿管扩张者术后采用间歇性导尿,病情未再发展。结论结合尿动力学监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康复指导,可有效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防止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较佳的护理方法。方法治疗期间重点做好留置尿管并配合潮式引流膀胱,持续时间约1周,此后应用C rede压迫法排尿加间歇性导尿治疗,同时加强膀胱功能的再训练,并注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以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结果26例患者均能正常排尿,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及泌尿系感染。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膀胱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留置导尿的目的是抢救危重、昏迷、休克病人时准确记录尿量,借以观察病情;同时也是为了便于护理,保持病人床单干燥不被污染.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外渗等.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2007-07~2008-06我们对神经内科15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现将其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8-01-12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08年剖宫产术后自愿接受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7-01-12未实施干预的232例剖宫产患者设为对照组,2008-01-12实施护理干预的264例剖宫产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年龄18~41岁,平均(29.3±0.14)岁;实验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年龄19~43岁,平均(27.7±0.38)岁.2组患者年龄及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导尿管夹闭方法对脑血管昏迷病人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脑血管昏迷留置导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各30例,2组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拔除导尿管前采用膀胱测压的方法排放尿液,对照组采用临床判断的方法排放尿液.结果 实验组在拔除导尿管后10例自行恢复膀胱排尿功能,对照组6例能自行恢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行穴位刺激6例,对照组为13例,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需重新植入导尿管3例,而对照组为9例,P<0.05;2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实验组为(4.9±1.6)h,对照组为(7.3±2.0)h,P<0.005.结论 拔除导尿管前采用膀胱测压的方法排放尿液有助于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行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6例,对照组76例,实验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立即将米索前列醇400 μg嚼碎后舌下含服,对照组产妇立即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 IU,2组均观察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结果 术中及术后2 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210±50.6) ml,催产素组(343±56.8) 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歇口-胃管饲法在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同步实施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训练中实施间歇口-胃管饲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留置鼻胃管饲法.于训练前及训练30 d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同时比较2组患者对不同管饲法的接受程度.结果 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管饲法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间歇口-胃管饲法是一种吞咽障碍患者依从性良好,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