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胃切除间置回盲部回肠“p ”字代胃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方法:全胃切除术后利用带蒂的回盲部回肠制成“P”字代胃,自体的回盲瓣代替幽门,间置于食管和十二指肠间,形成“新胃”。结果:20例病人术后6个月均恢复一日三餐、平均每日进食量580g(450-620g),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16例,占88.9%(16/18),代胃容积平均385ml(300-450ml),代胃排空时间平均145分钟(124-186ml),全组无胸骨后疼痛,无食物,消化液返液等现象,无倾倒综合征,无脂肪性腹泻,1、3年生存率为;87.5%(14/16)和60%(6/10)。结论:间置回盲部回肠“P”字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自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6月对 2 2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以回盲肠代胃。结果  2 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营养改善明显 ,体重增加 ,术后6~ 12个月 86 4% (19/ 2 2 )的患者体重平均增加 3~ 6kg,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等显示正常。无倾倒综合症、营养不良、上腹胀满及口腔异味发生。胃镜和 /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有返流性食管炎。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以回盲肠代胃术式符合正常的生理通道 ,可使食物经代胃进入十二指肠 ,以增加胆汁和胰液等消化酶的分泌 ,有利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 ,且回盲瓣又具有防止食物返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26例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平均17.4个月.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排空时间为30min~120 mm.术后6个月、12个月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6例和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缺8字空肠袢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实施的16例全胃切除手术后行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经腹行全胃切除术16例,全部采用缺8字吻合重建消化道,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肺部并发症1例,无吻合口瘘及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缺8字吻合操作方便,代胃的空间大,也有利于防止返流性食管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指征、手术切除范围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全胃切除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 5 5例 ,女性 2 9例。年龄 2 7~ 73岁。根治性全胃切除 73例 ,姑息性切除 11例。全组术后并发症 2 2例( 2 6 19% ) ,手术死亡 2例 ( 2 3 8%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48% ( 76/ 84)、45 3 3 % ( 3 4 / 75 )、2 7 5 9% ( 16/ 5 8)。结论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术式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病期合理掌握适应证及手术切除范围 ,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有关 ,“P”型空肠代胃术后生存质量较好。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18例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功能性问置空肠代胃术,代胃容积300~400 mL,代胃半排空时间50~90 min,平均排空时间2.2 h.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及吻舍口瘘发生,无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进食量、体质量和体力恢复迅速,术后随访>1年者17例,其中13例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8 kg,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夏总蛋白均恢复正常.全胃切除后行新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符合生理通道,简便安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6-387  相似文献   

8.
198 5年 1月~ 1996年 12月对胃体癌、贲门胃底癌、胃内多原发癌、胃内癌灶达两个分区及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根治性切除 73例 ,姑息性切除 2 1例。全组死亡 3例 ,死亡率 3 19%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 2 8% ,5 4 2 5 %、43 6 1%。根治性切除组 5年生存率为 5 7 5 % ,姑息性切除 5年生存率为 2 0 %。术后并发症发生 10例 ,占 10 6 4% ,发生吻合口瘘 1例 ,胰腺残端瘘 1例 ,肠粘连肠梗阻 1例 ,术后肺炎 2例 ,泌尿系感染 3例。对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症 ,消化道重建及手术经路进行了讨论 ,认为间置空肠代胃术是较好的代胃术式 ,5、6组淋巴结无转移病人行保留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2年-2004年对58例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随机采用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重建消化道组26例(研究组),B illrothⅡ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组32例(对照组)。术后6个月对胃存贮量、胃排空时间、胆汁反流的发生率、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体重变化及术后5年内胃癌复发率及复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胃存贮量增加、胃排空时间延长,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炎症的发生率降低,体重增加明显,术后5年内的复发率减低,术后复发时间延长。结论:带蒂回盲肠间置代幽门术是胃窦癌患者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的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 subset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re repor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cancer treatment, which has commonly been attributed to the receipt of chemotherapy and colloquially termed “chemobrain.” For some, a fear of this side effect enters into their decision regarding therapy. Ou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so-called “chemobrain” is complex and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chemotherapy may affect cognitive function,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surgery and anesthesia, hormonal therapy, menopause, anxiety, depression, fatigue, supportive care medications, genetic predisposition, comorbid medical conditions, or possibly paraneoplastic phenomenon. Studies to date have differed in their assessment and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us, making comparisons between studies difficult. In addition, most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by a small sample size, and 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lack of focus on older patients despite their high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cancer population. Large, multicent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agnitude and mechanism of cognitive changes in cancer survivor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changes on the patient's daily lives. We propose that the phenomenon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chemobrain” would be more accurately labeled “cancer- or cancer-therapy-associated cognitive change.”  相似文献   

15.
Dispersive electrodes are often neglected or misused in electrosurgery. A dispersive electrode can increase electrosurgic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If misused, however, it can become the source of patient injury. The following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per use of dispersive electrodes and differentiates them from actual grounding.  相似文献   

16.
17.
郑春 《癌症康复》2004,(1):37-37
直主步行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有一双稳健的足,人才能挺立于世界,才有今天人类的智慧。俗话说:“人老足先老。”人到了老年,步履蹒跚,行动迟缓,这是衰老的表现。一个人行步如飞,是行动和思路敏捷的象征,也是健康长寿的标志。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癌症康复》2004,(4):17-17
动物靠摄取食物中营养维持生长发育;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从血液中吸取需要的营养和氧维持生长、繁殖过程。肿瘤细胞是比普通细胞生长快速的细胞,其生长发育不但需要血液,而且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肿瘤细胞如何保证血液供应呢?据研究,在肿瘤细胞内有一种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