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和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 31例无劲、胸疾患的成年患者颈部核磁共振图像和 2 0位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 ,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七颈椎三个横截面的图像 ,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的前后关系、动、静脉的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对 1 2 4例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穿刺。结果 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 ;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 (P <0 0 1 ) ;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 (P <0 0 1 )。本组 1 2 4例患者穿刺成功 1 2 3例 ,成功率 99%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 0 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 ;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具有定位明确、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用肩胛舌骨肌填塞颈内静脉角以预防或减少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能发生的淋巴瘘,并研究此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医院乳腺/头颈外科2004 年5 月至2008 年5 月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多发颈淋巴结结核保守治疗无效者共254 例,全部病例均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随机将254 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此组缝扎颈静脉角,切断肩胛舌骨肌肩胛端,将肩胛舌骨肌填塞颈内静脉角后与周围组织缝合,共123 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此组仅单纯缝扎颈内静脉角,无肩胛舌骨肌填塞,共131 例.两组均常规置引流管并加压包扎.结果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1 ~2 d 出现引流管引出乳糜样物,经有关检查证实为颈淋巴瘘.研究组颈淋巴瘘发生2 例,其发生率为1.63%(2/123),对照组颈淋巴瘘发生10 例,发生率为7.63%(10/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肩胛舌骨肌填塞颈内静脉角预防颈淋巴结清扫所致颈淋巴瘘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表明此方法较简易、方便,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1990年 2月— 2 0 0 2年 3月 ,我院共收治颈部大血管损伤 15例 ,现就其诊治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5例患者中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1.0± 1.8)岁 ;开放性损伤 11例 ,闭合性损伤 4例 ;刀刺伤 7例 ,交通事故中玻璃割伤 4例 ,飞梭击伤 4例 ;均为单侧颈部大血管损伤 ,其中颈内静脉损伤 7例 ,颈内动脉损伤 3例 ,颈总动脉损伤 4例 ,颈内静脉伴颈总动脉损伤 1例 ;合并臂丛神经损伤1例 ,伴食管损伤 1例 ,合并脾破裂 1例 ,血肿压迫致气管移位 2例 ;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 13例 ,血压为 0~ 5 0 / 0~30 mm …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78岁。于 5 5年前战伤后右颈部残留弹片 ,逐渐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近 5年内进行性加重。查体 :右颈部可见大小约 4 cm× 3cm包块 ,触诊可扪及震颤 ,听诊有连续性血管杂音。心、肝浊音界增大。超声所见 :右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管壁分界不清 ,两者之间探及宽约 0 .3cm瘘口 ,瘘口处颈内静脉外侧壁向外膨出形成 3.9cm× 2 .9cm瘤样扩张 ,内透声好。瘘口内侧探及 0 .5 cm× 0 .4 cm强回声光团 ,边界尚清 ,后无声影 (图 1) ,与血管壁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右颈总动脉血流信号经瘘口进入颈内静脉 ,颈内静脉血流信号呈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6岁。右颈部可扪及振颤,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脉与劲内静脉之间可见无回声管道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可见一瘘道,血流从颈总动脉流向颈内静脉(图1),颈内静脉血流紊乱,并可测及动脉样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部CT增强扫描下不同平面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以来的颈部CT增强扫描资料,观察高位平面(甲状软骨上缘)、中位平面(环状软骨水平)的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高位平面,颈内静脉主要位于后位及后外位(78.6%~83.9%),与颈总动脉的关系主要是部分重叠(70.5%~71.4%),而在中位平面,颈内静脉主要位于外位及前外位(72.3%)(÷2=116.491~143.686,P=0.000),与颈总动脉的关系主要是并行(56.2%~63.4%)(÷2=32.813~54.674,P=0.000)。结论颈内静脉穿刺选择在中位平面相对于高位平面能更好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的差异。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置入I-gel喉罩通气拟行平卧位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20例)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组(C组,20例),U组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C组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两组穿刺点均选择甲状软骨水平入路。记录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的体表投射点与正中线间距离等变化。记录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与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颈内静脉内径、两者间水平距离、两者水平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el喉罩置入会导致颈部血管外移,右颈内静脉内径及其与颈总动脉的水平距离及重叠率显著变化,不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喉罩通气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相对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5 3岁 ,自述左颈外侧肿物3天 ,咳嗽后增大。查 :左颈部肿物约5cm× 5cm ,表面光滑 ,边界清 ,中等硬度 ,不活动 ,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 :使用仪器为ATL超 9HD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 10MHz,于左颈部甲状腺外侧可见一 5 .2cm× 5 .2cm× 3.35cm之椭圆形囊性肿物 ,内为液性无回声杂以细密浮动光点 (图 1)。肿物包膜光滑 ,边界清晰 ,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内侧邻近甲状腺左叶。外侧紧贴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分别将二者挤向外后及外前方 ,并压迫颈内静脉使之横断面呈半月形。但肿物与甲状腺及颈动、静脉间有清晰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5 7岁。因右颈部包块 3年 ,伴头晕、双眼不适 3个月就诊。查体 :右颈部近甲状腺区结节样肿块 8.0cm× 5 .0cm× 4.0cm ,边界清 ,质地中等 ,压痛 ,压迫右颈总动脉。临床诊断 :右颈部包块 ,甲状腺癌 ?超声检查 :右胸锁乳突肌内侧见一8.1cm× 5 .5cm× 4.3cm低回声区 ,边界清 ,形态不规则 ,呈分叶状 ,未见明显包膜 ,内部回声不均匀 ,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包绕其中 ,沿包块长轴穿行 ,管腔未见狭窄及扩张 ,管壁搏动消失 ,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间距增宽 (图 1)。右颈内静脉显示不清晰。甲状腺左侧叶大小 5 .5cm× 2…  相似文献   

10.
例1, 女性,41岁。因无诱因颈前右侧肿物半年,1989年9月入院。住院号:27522。体检:一般情况好,中下颈右侧可见局部隆起,皮肤无异常,随呼吸活动。肿物约3×2cm,表面光整,实性感。B超示:右侧甲状腺外极囊性占位。余辅助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右侧甲状腺囊腺瘤。颈丛麻醉施术见:右侧颈内静脉与肩胛舌骨肌交界处,呈球状膨凸,约3×3cm。局部张力大。甲状腺无结节及肿物,周围亦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切除球状颈内静脉段,并在局部置银夹标志。术后7天拆线出院。3月后复查局部无异常。B超示:原诊占位区及颈部未发现异常声光团。 例2,女,46岁。因颈部肿物3个月,1991年1月入院,住院号:34280。体检:一般情况好,颈前右侧较对侧饱满,无触痛及异常搏动。甲状腺右叶下极扪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性 ,右侧颈部包块伴声音嘶哑 4年。 4年前发现右侧颈部指头大小包块 ,逐渐增大伴饮水呛咳及呼吸、吞咽不适 ,无疼痛及发热。查体 :右侧颈部饱满 ,颈前区可扪及一直径约5cm× 4cm大小的包块 ,包块位于甲状腺外侧胸锁乳突肌内后侧 ,表面光滑 ,质硬 ,无压痛、无搏动 ,边界清晰 ,不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 :甲状腺右侧叶正常腺体 ,宽 1 87cm ,厚 1 3 3cm ,腺体回声均质。右侧颈部紧邻甲状腺右叶的下外方可见一囊实性肿块 ,部分位于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 (图 1) ,上下径 6 7cm ,前后径 2 93c…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45岁。因右颈部肿块 4年就诊 ,无其它不适感。查体 :右颈部外侧上部有一肿块 ,约 10 cm× 4cm× 5 cm,表面光滑 ,边界清 ,质硬 ,有搏动感 ,无血管杂音。 CT检查 :颈动脉分叉部肿瘤。 B超检查 :右颈外侧甲状软骨水平至右耳乳突部探及9.6 cm× 3.3cm× 4.5 cm的低回声实性光团 ,边界清 ,内部回声均 ,与颈内动脉壁粘连一起 ,颈内动脉前移弯曲 (图 1,左 ) ,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间距增宽 ,颈内静脉位于包块后外侧 (图 1,右 )。B超诊断 :右颈动脉体瘤。术中 :肿物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 ,与颈内动脉粘连一起 ,分离困难 ,未行切除术 ,取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对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颈内静脉血流动力学进行分析 ,探讨其血流频谱变化与呼吸、心动周期的关系。方法 对随机选取的 12 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沿颈总动脉外侧探测颈内静脉 ,在二维切面的基础上获取其血流频谱 ,测定不同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颈内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在心动周期中 ,颈内静脉血流频谱呈现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和舒张期A波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 ,受检者吸气相和呼气相S波速率分别为 (2 7.17± 19.88)cm/s、(19.0 4± 14 .2 6)cm/s ,D波速率分别为(17.43± 12 .78)cm/s、(12 .70± 10 .57)cm /s ,吸气相速率较呼气相速率快 (均P <0 .0 0 1) ,呼吸周期中A波速率无明显变化 [(6.3 8± 6.3 2 )cm/s、(7.59± 7.42 )cm /s,P >0 .0 5] ;60岁以上组S和D波血流速率较 2 0~ 60岁组血流速度低 (P <0 .0 5)。结论 正常颈内静脉血流频谱由 3个波组成 ,频谱形态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年龄因素影响颈内静脉多普勒血流速率 ;建立了正常成人颈内静脉多普勒血流速率参数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4.
经颈总动脉灌注20%甘露醇治疗脑疝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颈总动脉灌注 2 0 %甘露醇治疗脑疝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36例脑疝病人选择病灶侧颈总动脉用 2 2G一次性Y形静脉留置针置管 ,加压滴注 2 0 %甘露醇 10 0~ 2 0 0mL ,必要时 2h重复 1次 ,以后 6~ 8h加压滴注 ;对照组30例常规采用周围静脉快速加压滴注 2 0 %甘露醇 2 5 0mL ,Q 4~ 6h。结果 治疗组显效 2例 ,有效 30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88 2 % ,治愈 2 4例 (6 4 7% ) ;对照组有效 14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 4 6 7% ,治愈 12例 (4 0 % )。两组疗法在相同时间内和后期治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颈总动脉加压滴注 2 0 %甘露醇治疗脑疝病人能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 ,缓解症状 ,为手术抢救赢得时间 ,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6岁,因右颈无痛性包块13年,声音变低,于2011-09-14人院.查体发现右颈部可触及一约12.0 cm×4.0 cm×4.6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固定,气管左移,未及肿大的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颈部探及异常低回声团块,大小为12.0 cm×3.5 cm ×4.2 cm,下至右锁骨下动脉上缘,上至右颈静脉孔处,位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间,包膜不明显,肿瘤内血流较丰富.强化CT:右颈血管鞘内见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最大横断面大小4.0 cm×4.5 cm,纵向范围12 cm,周围结构受椎移,气管偏左,右甲状腺受压,双侧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见图1,2.喉镜示:右侧声带及襞裂固定,左侧活动正常.入院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颈神经源梭形细胞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颈血管鞘内,大小约12.0 cm×4.0 cm ×4.5 cm,呈椭圆形,质硬,界线清,肿瘤与颈迷走神经干无分界线,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向两侧推移,见图3,4.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0岁。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肿块5年。体格检查发现右侧颈部相当于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深层扪及一个如花生米大小的肿块,无压痛,表明光滑,活动度小,同侧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外侧缘与右颈动脉之间中部探及一枚大小约3 cm×2 cm×2 cm实质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周边见较完整的带状高回声包绕,内部呈稍低回声,分布较均匀(图1),位于右颈总动脉内侧缘及右颈内静脉外前侧,并可见右颈总动脉受压向前推移(图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匹配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观察正常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的造影剂灌注规律.探讨甲状腺及颈血管超声造影的时相特点.方法 共30例受检者进行了甲状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超声造影,记录动态图像,测定三者显影时相.并用相应的定量分析软件分析这三部分的时间一强度曲线,测定并计算抵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灌注上升率、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提出并计算甲状腺相对灌注强度比.结果 超声造影时抵达时间依次为颈总动脉[(8.16±1.97)s],甲状腺[(9.90±2.20)s]和颈内静脉[(13.99±2.60)s],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达峰时间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组织三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甲状腺显影峰值强度为(28.29±7.13),低于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正常人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为(5.77±1.37)s,不同年龄组间颈总动脉一颈内静脉渡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相对灌注强度比分别为RPIRTHY/CCApi65.73%±15.45%、RPIRTHYpi/CCA74.90%±21.74%,RPIRTHYpi/CCApi69.64%±16.89%,.RPIRTHY/IJVpi56.90%±11.42%.结论 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造影超声显示正常甲状腺、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灌注时相具有一定规律,研究结果将对颅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研究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77岁。发现右颈部肿物 30年 ,近 2年肿物增长迅速 ,如鹅蛋大小。体检、右颈前可触及 4 cm× 5 cm包块 ,质软、表面光滑、易活动 ,不随吞咽上下运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右颈部软组织内可见一肿块 ,范围约 7.0 cm× 6 .0 cm× 3.3cm,未见包膜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且向深部肌肉组织内延伸 ;肿块为不均质的中低回声 ,探头加压质软可变形 ;肌肉收缩时 ,肿块边界清晰。CDFI:内见条状血流信号 ,为动脉血流频谱 ,RI:0 .79。右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明显移位 ,位于肿块后方。超声诊断 :右颈部软组织内实性占位伴动脉血流 ,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颅外静脉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对28例RRMS(MS组)和对照组19例患者进行三维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利用MIP和MPR技术对颈部血管进行重建。将轴位图像上的颈内静脉分为不显示、针尖状、扁平状、新月形及椭圆形5型,以不显示和针尖状为静脉狭窄。分析双侧颈内静脉的对称性和其他颅外主要静脉(颈外、颈前和椎静脉)的特征,比较MS组与对照组颅外静脉的形态学差异。 结果 MS组4例、对照组2例颈内静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14例、对照组10例双侧颈内静脉不对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其他颅外主要静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组与对照组颅外静脉系统特征无显著差异,不支持慢性脑脊髓静脉引流不足为MS的病因。  相似文献   

20.
高凯宁  宋丽 《现代护理》1997,3(2):14-15
预淋巴结清除术(Neckdissection简称预清术)在甲状腺癌、喉癌、舌癌及其它头颈部癌瘤须淋巴结转移时,常用此种术式以清除颈部淋巴结癌。目前该术术式分两种,一种为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切除组织包括患侧全须淋巴结,腮腺下极,胸锁乳突肌,颈内、外静脉及副神经等。一般保留颈阔肌,颈总动脉、预内、外动脉,迷走神经,隔神经,舌下神经及舌神经等。另一种为功能性颈清术,与根治性预清术不同点为术中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从而避免产生根治性颈清术术后的某些后遗症。我科自1988年6月~1996年6月施行功能性颈清术4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