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检测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临床医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辖区2018年1月-12月送检的300份食源性疾病监测样本为相关对象,对常见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样本当中,检出73株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泄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早预防,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源性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18年至2022年宜春市奉新县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从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选取奉新县2018年至2022年登记的食源性疾病患者264例,对所有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并统计病案信息;分析2018年至2022年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出情况、不同性别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不同年龄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不同季节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2018年至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露食品分布情况。结果2018年至2022年采集的264份标本中共检出20份阳性,阳性率为7.58%(20/264);其中2018年检出4份阳性,分别为沙门氏菌3份、副溶血性弧菌1份;2019年检出7例阳性,分别为沙门氏菌5份、副溶血性弧菌1份、志贺氏菌1份;2020年检出4份阳性,均为沙门氏菌4份;2021年共检出2份阳性,均为沙门氏菌;2022年共检出3份阳性,分别为沙门氏菌2份、副溶血性弧菌1份;264例患者男性140例、女性124例,男性性别比1.13∶1,提示食源性疾病无明显性别之分;2018年至2022年食源性疾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40岁群体(58.33%);2018年至2022年食源性疾病发病季节主要为秋季(52.65%);2018年至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露食品分布主要为蔬菜类及其制品60例(22.73%)、混合食品46例(17.42%)、肉与肉制品37例(14.02%)。结论2018年至2022年奉新县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于>40岁群体,且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病原体为沙门氏菌,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针对性开展防控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比例与构成.方法 对2006年4~10月闵行区监测点肠道门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描述与分析,使用SPSS 10.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4~10月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阳性率14.0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是8月.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腹泻人群中占重要比重,7~9月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副溶血性弧菌是闵行区最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我院感染消化科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登记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分年龄、季节均不同,0~1、1~3岁年龄段的儿童易感染。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原因分析,可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0-2009年浙江省宁波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波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建立起严密的预防机制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食源性疾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0-2009年宁波市共上报112起食源性疾病事件,涉及患者达3759例,死亡8例。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9.64%和87.15%,其中伤寒副伤寒沙门菌(34.72%)和副溶血性弧菌(17.27%)是主要致病菌。结论 2006年以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管理,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引导市民改变传统的生吃贝壳类海产品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云谱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了解本区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情况,为青云谱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和收集青云谱区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全区2家哨点医院开展监测,共收到154例病例报告信息,发病时间集中于5月和10月,分别占18.18%和20.13%。年龄以51~60岁和61岁及以上最多,分别占15.59%及38.97%。职业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干部及职员为主,合计125例,占81.17%。可疑暴露食品以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为主,总计76例,占49.35%。实际检出的病原体为沙门氏菌。结论沙门菌是青云谱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加大食源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云谱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辖区报告的101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1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发病时间以5月和8月份报告的病例较多,年龄以61岁及以上(29.70%)和0~1岁组(12.87%)发病人数最多,样品检测阳性率为2.97%,均为沙门菌培养阳性。以米面、炒菜类、多种食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婴幼儿食品、饮料及冷冻食品等引起的病例数较多,问题食品来源场所主要以超市、菜市场、流动摊贩、快餐店为主。结论加大食源性疾病监测的范围;提高食源性疾病病例样品的检测水平;对食源性疾病的问题食品应该进行溯源,对交易场所应该进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监管。  相似文献   

8.
美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4,19(8):319-321
食源性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CDC估计,每年有7600万人发病,30万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于食源性疾病。受影响的人群主要是年幼、年迈和免疫抑制者。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方面发生变化,食物生产及其流通系统和微生物适应性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公共卫生资源和设施的缺乏已导致新的和传统食源性疾病的出现。毫不奇怪,随着旅行和贸易机会的增多,局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感染和传播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也比以前更大了。  相似文献   

9.
《疾病监测》2013,(12):999-999
从12月30日召开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2013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初步搭建起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完成了国家数据库和30个省级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对接,将可实现跨省细菌、病毒等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的识别和朔源。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消除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建筑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与市建设局联合于2007年6月10日开始对全市建筑工地食堂进行了为期20天的专项大检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湖北省内发生的一起群体聚餐引起的O139型霍乱疫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共确诊26例霍乱感染者,无死亡病例。通过黄石、鄂州和武汉等地的联防联控,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札如病毒所致儿童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特点并总结防控经验。方法对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一起札如病毒所致小学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疫情发生在一个班级,发病26例(学生24例、老师2例),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7.06%(24/51),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疫情呈点源暴露模式,排除食物和饮用水污染可能,首发病例为传染源,疫情持续2 d。 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80.77%),病程2 ~ 5 d,预后好。 15例就诊者中,10例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 班级札如病毒感染率为64.71%(33/51),其中隐性感染率为17.65%(9/51)。结论2018年深圳市该起札如病毒暴发疫情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需加强小学急性胃肠炎防控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孙有存  张萍 《疾病监测》2014,29(2):152-153
本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2012年5月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所致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证实为一起进食亚硝酸盐超标的羊肉串所致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娄静  刁保卫  李杰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3,28(6):434-438
目的 了解近几年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点,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现及疫情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对2004-2012年分离自我国13个省(直辖市)的981株肠炎沙门菌进行流行病学及PFGE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981株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PFGE获得126种带型,其分辨能力(D值)为0.8336。优势带型为JEGX01.CN0003、JEGX01.CN0001、JEGX01.CN0002、JEGX01.CN0005和JEGX01.CN0016。暴发相关带型是JEGX01.CN0003、JEGX01.CN0001和JEGX01.CN0150。肠炎沙门菌优势带型PFGE的共有条带分别为(0.8%)655、325、310、245、178和110 kbp。 结论 我国肠炎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存在PFGE优势型别,PFGE对于肠炎沙门菌XbaⅠ单酶切分型能力有限,用于暴发确认或发现时需多种酶切联合使用,提高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对浙江省2008-2012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4.00%,病例以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主。各个监测年度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上与ILI%高峰相一致。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 结论 浙江省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在甲型流感大流行后,浙江省流感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致病因子及感染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方法主动搜索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并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每例病例的同班选择4~5名对照,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采集病例、可疑食物、饮用水、食物制作环节、食堂从业人员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5.01%,85.45%的班级有病例发生。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是否食用过凉卤菜(OR=2.64,95%CI:1.81~3.85,P0.001)和主要饮用瓶装水(OR=0.37,95%CI:0.25~0.56,P0.001)两个因素的O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8名患者的肛拭中检出4株鼠伤寒沙门菌,4株均归入Ribo Group PVUII 515-6-S-1,且相互间相似率90%,属同一来源菌株。结论本次疫情的可疑食物为由校外无证作坊制作后在学校食堂售卖的凉卤菜,致病因子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移除可疑食物后,未出现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8年河北省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8年河北省一起疫情发生学校的基本情况,搜索病例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描述疾病流行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及危险因素探索,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食物和水等环境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及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持续6 d,累计发病55例,涉及16个班级,罹患率为1.60%。 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年龄为6~37岁,平均年龄9.13岁。 患者症状以呕吐(92.73%)、腹泻(65.45%)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程1~2 d。 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高发病班级与无病例班级学生饮食及饮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采集病例标本19份,11份标本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1份标本星状病毒阳性。 采集食品及水样本41份,检测肠道病毒均阴性,细菌学指标亦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GⅡ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人–人接触或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传播在疫情中起关键作用,首发病例发现、隔离不及时及呕吐物处理消毒不规范是导致疫情扩展蔓延并最终暴发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一起由未经消毒的新鲜羊奶导致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疫情,为布病疫情预防与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制定个案调查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布病疫情共报告122例确诊病例和19例隐性感染者。分离出1株布鲁氏菌,经鉴定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MLVA8基因型为42。结论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布病暴发疫情是由饮用未经消毒的新鲜羊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例埃可19(ECHO19)型肠道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方法,由临床、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组成监测系统。结果从所采集的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6株ECHO19型肠道病毒。结论本次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埃可19型肠道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20.
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勇  龙江 《疾病监测》2008,23(6):353-354
目的 查明重庆市南岸区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原因。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结果 本次疫情共计发现病例5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4例,临床诊断25例),无死亡,罹患率为49.6%,带菌者16例,感染率为63.0%。所有感染者参加了某酒楼的聚餐。 结论 该起疫情为因食品污染而引起的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