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的鼻中隔偏曲需手术治疗。由于传统的Killian手术视野不是很清楚 ,尤其对高位、后位偏曲者 ,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而应用鼻内窥镜技术 ,在Killian手术的基础上 ,直视下可完成手术 ,操作准确 ,并发症少 ,病人痛苦小 ,并可一期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我科于 2 0 0 0年 2~ 8月应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1例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9~ 5 8岁 ,合并有鼻窦炎者 7例 ,合并鼻窦炎伴有鼻息肉者 3例 ,单纯鼻中隔偏曲者 11例。选用 0°鼻内窥镜 …  相似文献   

2.
自 1 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4月 ,我科对 8例院外曾行鼻中隔矫正术后 ,原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检查发现仍有鼻中隔偏曲。经再次鼻中隔矫正术后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8例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0 -4 2岁。全部病例均有鼻塞 ,3例伴有头痛 ,2例伴有鼻出血。鼻中隔低位偏曲未矫正者 4例 ,鼻中隔后部偏曲未矫正者 3例 ,鼻中隔高位偏曲未矫正者 1例。第一次手术切口位于鼻内孔者 5例 ,位于上唇龈沟者 3例。1 .2 手术方法手术在表麻和局麻下进行 ,探明骨与软骨存在部位后 ,取左侧…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我们用自行研制的内吸式鼻中隔剥离子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鼻中隔偏曲 2 8例 ,男 2 6例 ,女 2例 ,16~ 5 2岁 ,平均 34岁 ,病程 3个月~ 10年。外伤性 15例 ,先天性 13例。前低位左侧偏曲 13例 ,前低位右侧偏曲 10例 ,高后位偏曲 5例。 2 8例中黏连较重 1例 ,出血较多 3例。1.2 方法1.2 .1 内吸式鼻中隔剥离子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内吸式鼻中隔剥离子主要由空心剥离子、金属吸引头、空心手柄、滑动套管 4部分组成。其特点是在剥离刀根部设有直径 1.8m…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应用传统的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已实施100余年,但在前鼻镜操作显露中隔深部切口有一定困难。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窥镜下施行局部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可能,且由于其视野清楚,更显其独特优越性[1]。下面将我院近几年应用此项技术手术的4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从1998年10月~2003年12月共实行鼻内窥镜下局部鼻中隔矫正术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 ̄62岁,平均37岁。其中单纯行局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5例,鼻中隔手术同时行一侧鼻窦手术15例。在Storz0°、30°鼻内窥…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常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如鼻塞、头痛、鼻出血 ,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2 0例 ,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例中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2 2~ 6 0岁 ,头痛 ,鼻部不适 8例 ,单侧鼻塞、反复鼻出血 12例 ,并发变态反应性鼻炎 2例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2例。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可见 ,中隔前段偏曲 12例 ,高位偏曲 5例 ,后段偏曲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术前检查 ,排除心、肺、肝、肾等疾患后行手术治疗。1.2. 手术方法 用 1%丁卡因加 0 .1%肾上腺素棉片…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3月为鼻中隔偏曲 136例施行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86例 ,同时进行一期FESS术 5 0例。男 92例 ,女 44例 ,16~ 6 1岁 ,平均 35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86例 ,合并鼻窦炎及前筛神经综合症5 0例。在 0°、30°鼻内窥镜及摄像显示系统引导下完成手术 ,术前局麻 ,手术采用左侧Killian切口 ,手术步骤同传统手术。 1年内的疗效评定标准为 :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 ;明显减轻为好转 ;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术后随访 1年 ,治愈 10 9例 ,治愈率80 % ;好转 2 7例 ,好转率 2 0 % ,术后…  相似文献   

7.
孙文忠  龚本雄 《华夏医学》2000,13(2):193-194
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部位以及程度多样化 ,以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一些部位深在的偏曲 ,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切除鼻中隔支架的中央部分 ,破坏了软骨的支持作用 ,可出现穿孔、鼻尖和鼻小柱回缩以致鞍鼻等并发症。我科于 1 995~ 1 997年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次全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 5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5例 ,男 3 2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56岁 ,伴有鼻塞症状 1 6例 ,过敏性鼻炎 9例 ,慢性鼻窦炎 6例 ,鼻出血 5例 ,鼻源性头痛 5例 ,单纯鼻中隔偏曲 4例。手术器械采用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 997年~ 2 0 0 0年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中隔成形术共 3 4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1 9例 ,女 1 5例 ;年龄 2 0~ 64岁。 3 4例中鼻中隔软骨部偏曲 1 6例 ,骨部偏曲 4例 ,混合偏曲 1 4例 ;单纯鼻中隔偏曲 2 1例 ,伴有鼻息肉鼻旁窦炎者 1 3例。1 .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 ,垫肩 ,头略偏向术者。行局部麻醉后 ,在内窥镜下仔细检查 ,看清偏曲的部位、形态和范围 ,常规切口 ,须在黏骨膜下进行分离 :向上分至鼻中隔上缘 ,向后、向下分至偏曲部的后下方 ,在分离过程中也可边分离边用软骨钳和骨钳分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14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49例随访1~6个月,其中治愈114例(占76.51%),好转35例(占23.49%),无不愈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血肿2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4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操作简便、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在治疗鼻中隔偏曲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 ,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对 85例患者术后 6 - 2 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 ,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 ,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 ,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 ,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比较 ,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切口,经鼻内窥镜引导,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结果:对86例术后患者半年以上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手术方法可有效地矫正高位、后段的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减少鼻腔术后粘连的发生和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相比,具有疗效良好、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筛前神经综合征是由于鼻内筛前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多因鼻中隔高位偏曲所致。以往多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 ,但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不断发展 ,中鼻甲的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自 1997年以来 ,通过鼻中隔软骨粘膜下切除术来治疗鼻中隔高位偏曲所致筛前神经综合征 2 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4岁 ;病程 12月~ 12年。临床表现为鼻根部及前额胀痛 ,伴两颞侧胀痛 8例 ,伴双眼胀痛及视物疲劳 11例 ;阵发性痛 9例 ,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对31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伴下鼻甲病变者同期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全部患者鼻腔通气满意,头痛症状缓解18例,出血7例未再出血,耳鸣2例消失.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矫正术,能真正达到矫正、微创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10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12个月痊愈79例(72.5%),好转21例(19.3%),无效9例(8.2%),总有效率91.7%。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战卓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5):393-394
自 198 7年 9月至 1998年 5月 ,共施鼻中隔偏曲手术136例 ,其中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42例 ,鼻中隔成形术38例 ,鼻外进路鼻中隔鼻成形术 10例 ,鼻中隔鼻小柱成形术 2例 ,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成形术 14例 ,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成形术加鼻窦手术 30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本组 136例病人中 ,男 118例 ,女 18例。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19岁 ,平均 40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30例 ,鼻中隔偏曲伴双下甲肥大 5 0例 ,外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 12例 ,重度鼻中隔偏曲 14例 ,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鼻息肉 30例。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的 30例…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收治了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效果较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28~52岁,平均36岁。患者持续性鼻塞42例,并发鼻出血10例,并发头痛6例。检查:鼻中隔前端低位偏曲15例,高位偏曲12例,后端偏曲29例,2例不规则偏曲均为1年前有鼻外伤史。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行鼻窦CT或柯瓦式位X线检查,排除鼻窦炎及鼻部肿瘤。1.2方法患者均采用1%的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然后用1%盐酸利多卡因液鼻中隔粘骨膜下浸润麻醉,在0°鼻内镜下,在一侧鼻中隔皮肤黏膜交界处…  相似文献   

17.
高顺华  张庆伟 《吉林医学》2007,28(13):1470-147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06年间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例264例。结果:术后复诊1~3个月,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具有视野清晰、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操作准确等优点,大大降低了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常常作为鼻内窥镜其它手术的同期前置手术,已成为鼻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煜  贺曼  陈君 《中国厂矿医学》2004,17(6):482-48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89例患者术后6~50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鼻中隔偏曲得到矫正,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鼻中隔三线减张法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鼻内窥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 min,传统组平均55 min;鼻内窥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 ml,传统组平均37 ml;鼻内窥镜组术中疼痛占23%,传统组占32%;鼻内窥镜组后位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为88%,传统组为53%;鼻内窥镜组黏骨膜完整占92%,传统组占70%.结论 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190 4年 Killian首先提出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1 ] 。近年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 ,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 ,文献多有报道 [2~ 4 ] 。我科自 1990年以来应用鼻内镜技术行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12 8例 ,其中 35例应用 CO2 激光辅助行鼻中隔嵴突及距状突切除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实验组 12 8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2 8.9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76例 ,鼻中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