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医院在用呼吸机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金环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138-139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在用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为呼吸机日常使用和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持。方法:依据呼吸机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试行),对医院在用呼吸机实施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探讨了医院在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结论:对呼吸机实施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呼吸机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我院在呼吸机质量控制工作方面的改进和完善。方法就呼吸机检测仪的使用和呼吸机潮气量(VT)、吸入氧浓度(FiO2)两个参数的检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提高了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工作的质量。结论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杨飞 《医疗装备》2015,(4):92-93
目的:针对Maquet Servo系列呼吸机的自检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帮助医学工程人员及时处理呼吸机各项功能故障。方法:通过Maquet Servo系列呼吸机自身携带的功能软件,结合呼吸机质量控制,及时评估呼吸机各项性能。结果:呼吸机使用前自检能够发现呼吸机存在的故障,及时排除故障,从而保障了呼吸机的医疗质量和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临床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的原则,研制了与呼吸机连用的智能化一氧化氮治疗仪。通过摸索呼吸机在不同参数下与不同浓度的NO之间配气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程序,使NO吸入智能化。同时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单片机为主体的电路控制系统。此外,还设计了NO混合装置,使NO同呼吸机的给气混合更加均匀。经过临床实验证明:研制的智能化一氧化氮治疗仪提供的NO能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PH),提高血氧饱和度(SaO2),且产生二氧化氮(NO2)小于5ppm,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从呼吸机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通气源、呼吸机输出气路及气路部件等4个方面对其总体结构特点及原理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呼吸机在结构上的共性,指出按照不同的动力系统、不同的控制方式可以组合出不同的通气模式,使呼吸机不断的改进,而这些进步都是由呼吸机结构上的共性发展而来的。同时对呼吸机在运行中常见故障根据呼吸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于呼吸机故障的解决方法,说明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了解呼吸机的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设计一种呼吸机湿化罐自动加水控制系统,简要阐述了该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Maquet Servo-s型呼吸机的自检及对应故障进行分析,帮助操作人员掌握其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通过Maquet Servo-s型呼吸机自身检测过程,结合呼吸机质量控制规范,针对常见功能及关键模块实施分析,评估呼吸机性能。结果:呼吸机的定期检测维护,降低了临床使用中的故障几率,保障了呼吸机使用的医疗质量和临床安全。结论:以临床上常见的Maquet Servo-s型呼吸机为例,概括介绍了该型呼吸机的自检内容,并对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其它型号呼吸机故障的诊断和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年检测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完善了呼吸机的质量检测及评估方法,并结合应用METRON QA-VTM呼吸机检测仪,测量呼吸机通气参数的实际工作,说明开展呼吸机质量检测工作对医院质量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对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中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呼吸末正压、吸气压力及电气安全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上述常见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提高了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的合格率,保障了呼吸机的应用质量。结论对呼吸机性能漂移及时加以纠正,保障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确保医疗卫生装备的临床应用质量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对医院48台呼吸机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对呼吸机的后续使用和维护保养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多品牌呼吸机质量控制结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维护保养及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可操作性建议。结果:分析其中11台呼吸机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建议以保证呼吸机的临床使用质量。结论:可操作性建议的有效执行能确保医疗卫生装备质量可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最常用的呼吸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呼吸机的管理及维护方法,科学地对呼吸机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维护、维修及质量控制,提高呼吸机使用效率及效果。方法:科学地建立呼吸机引进、管理、维护与维修、报废及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呼吸机服务于临床的全程监控。结果:通过科学地对呼吸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其能够在急救呼吸危重患者上发挥最大的作用。结论:呼吸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及维护流程,能够改善并提高呼吸机在临床使用质量,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依据医院卫生装备租赁运营特点及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现状,研究物联网化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从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物联网化管理的应用系统架构、RFID标签各模块软硬件选择、网络传输关键点及解决方案、上位机模块化功能几方面考虑物联网技术在卫生装备全寿命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及实时化质量控制监管的实现。结果:以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物联网化管理整体方案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物联网化管理中的RFID系统、无线网络传输实现方法,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完成数据的管理,并提供了呼吸机的应用实例。结论:依据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特定应用需求定制实现方案,使得系统实现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促进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方法使呼吸机通气量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用以改善机械通气质量。方法: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仿真模型,在总结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算法寻找最优的呼吸机参数向量。结果:应用最优控制算法之后,呼吸机的各生理参数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该自动机械通气最优控制算法不仅可有效维持血酸水平,提高血氧含量,而且有效避免了气压伤等机械通气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冠军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7):116-116,118
目的:对广泛应用的麻醉呼吸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方法:以总部颁发的《麻醉机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为依据,以FLUK公司生产的VT—Plus—HF气体分析仪为标准器,从外观及附件检测、报警及安全系统检测、通气参数检测等3个大项对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结果:检测的结果不容乐观。结论:针对从机器质量、使用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呼吸机质量控制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丹  高虹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08-110
呼吸机作为急救治疗装备之一,其临床风险远比一般医疗仪器要高得多,因此,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呼吸机购置前的技术论证、到货后的安装验收、呼吸杌的使用与管理、呼吸机报损论证及呼吸机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做好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评估便携式呼吸机在野外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利用混响室产生高频电磁场,对呼吸机进行辐射效应实验。首先利用扫频方式寻找呼吸机的电磁敏感频点;然后设定敏感频点,采用静态步进和连续步进2种模式,测定呼吸机工作状态出现异常的临界场强值。结果:暴露于强电磁辐射之中,呼吸机会出现数据显示异常、系统报错、屏幕随机切换、波形消失、气道气压过低、死机等现象。对于不同频率的电磁干扰,呼吸机具有不同电磁敏感性,当干扰源频率小于800 MHz时,主要影响呼吸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当干扰源频率大于800 MHz时,往往会导致系统死机甚至仪器损坏。结论:应采取适当的电磁防护措施,增强便携式呼吸机对高频电磁辐射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Quantitative respirator fit test protocols are typically defined by a series of fit test exercises. A rationale for the protocol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is generally not available. There also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that describes the effect or effectiveness of the fit test exercises currently specified in respiratory protection standard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impact of fit test exercises and mask donning on respirator fit as measured by a controlled negative pressure and an ambient aerosol fit test system. Multiple donnings of two different sizes of identical respirator models by each of 14 test subjects showed that donning affects respirator fit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fit test exercises. Currently specified fit test protocols emphasize test exercis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fit is based on a single mask donning. A rationale for a modified fit test protocol based on fewer, more targeted test exercises and multiple mask donnings is presented. The modified protocol identified inadequately fitting respirators as effectively as the currently specifie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 quantitative fit test protocol. The controlled negative pressure system measured significantly (p < 0.0001) more respirator leakage than the ambient aerosol fit test system. The bend over fit test exercise was found to be predictive of poor respirator fit by both fit test systems. For the better fitting respirators, only the talking exercise generated aerosol fit factor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001) than corresponding donning fit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Cough etiquette and respiratory hygiene are forms of source control encourag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The use of surgical masks as a means of source control has not been quantified in terms of reducing exposure to others. We designed an in vitro model using various facepieces to assess their contribution to exposure reduction when worn at the infectious source (Source) relative to facepieces worn for primary (Receiver) protec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each. In a chamber with various airflows, radiolabeled aerosols were exhaled via a ventilated soft-face manikin head using tidal breathing and cough (Source). Another manikin, containing a filter, quantified recipient exposure (Receiver). The natural fit surgical mask, fitted (SecureFit) surgical mask and an N95-class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commonly known as an “N95 respirator”) with and without a Vaseline-seal were tested. With cough, source control (mask or respirator on Source) was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mask or unsealed respirator protection on the Receiver (Receiver protection) in all environments. To equal source control during coughing, the N95 respirator must be Vaseline-sealed. During tidal breathing, source control was comparable or superior to mask or respirator protection on the Receiver. Source control via surgical masks may be an important adjunct defense against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he fit of the mask or respirato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irflow patterns in a given setting,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source control efficacy. Future clinical trials should include a surgical mask source control arm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source control in overall protection against airborn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主要性能指标的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前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医院对所购进呼吸机的性能判定通常是依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指标,医院缺乏自己的检测和判定设备技术性能的方法和设备。采用呼吸机的质量监测技术,提出对潮气量调节范围、分钟最大通气量、输出气体最低氧浓度、呼吸频率范围、呼吸比、最大安全压力等技术参数进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性能要求,可以客观评价呼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保证临床安全、准确地使用呼吸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使用氦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通气方式来治疗呼吸衰竭。详细介绍了基于C8051F020开发的氦氧循环通气机,通过测量气路压力、氧浓度等信号,从而对氧气、氦气的输出流量实现PID控制,其中重点分析了通气机中的测量与控制单元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