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在临证护理、情志护理、休息与活动、预防便秘、病情观察等方面突出中医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各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中医辨证施护,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突出了中医护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1] ,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的基础上引起的血栓形成[2 ] 。笔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 UAP35例 ,总有效率 94 .3%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并符合 UAP诊断标准的患者 35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15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10例 ,自发性心绞痛 8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2例。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应用极化液 硝酸甘油的基础上 ,加用肝素 6 2 5 0 U…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临床常见危症。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使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随之发生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被不完全阻塞时,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本病如治疗不及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而患者产生的焦虑、恐惧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型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电图改善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正确的中医辨证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活动能力,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黄燕萍 《中医杂志》2012,53(10):877-87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由于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栓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引发心绞痛的症状[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护理UA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62例UA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UA诊断与治疗标准,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71.2士9.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4士9.6)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32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后,32例患者显效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eqc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 ,约有 10 %的 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约 5 0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 UAP发展而来 ,因此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 。现将我科 1998~ 2 0 0 0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4 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5 0~ 78岁 ,平均 5 8.7岁 ;冠心病史 1年以内 16例。 1~10年 2 6例 ,10年以上 6例。所选患者均符合 1979年WHO制订的 UAP标准 ,并参考 1994年南京召开的“全国不稳…  相似文献   

8.
王玉 《内蒙古中医药》2014,(21):149-14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条件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病人满意度、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按照临床路径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较对照组低,而病人满意度、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实施临床路径,使患者全面系统的掌握健康知识、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莪红片治疗不同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莪红片为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治疗组),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患者10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方法均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方法能明显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降低血脂。结论莪红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为我院1996年6月~2003年3月门诊及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均为气虚血瘀,且无出血性疾病、严重原发性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性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21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0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8例,自发性心绞痛7例.对照组25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7.70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9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相似文献   

11.
任绍兰 《河北中医》2002,24(7):496-497
近年来 ,复方丹参滴丸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1 997- 0 2~ 2 0 0 0 - 0 4 ,我院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2 4 9例 ,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 9例 ,男 1 67例 ,女 82例 ;平均年龄 ( 5 2± 1 3.6)岁 ;平均入选时间 ( 38.9±1 5 .4)日。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32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 46例 ,自发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12.
曹志多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06-2007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1],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AMI和心源性猝死。临床上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UAP 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12月本科收治的UAP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UAP诊断和治疗建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3年 6— 1 2月 ,我科应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 4 0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根据 1 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80例均符合UA诊断标准。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 4 0例 ,男 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4 8~ 6  相似文献   

14.
李鹏程 《河南中医》2012,32(5):658-659
目的: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人性化护理,探讨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人性化护理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各项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1),而且人性化护理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人性化护理组在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及SAQ总分比较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式护理,极大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而且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客观上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1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1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3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9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CRP、FIB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与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CRT、FIB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血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的变化值、疾病每日发作次数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T段变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出血情况发生,对照组出血率为27.5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笔者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40例患者中,初发型心绞痛11例,恶化型心绞痛14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混合型心绞痛8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73岁,平均56.3岁。经应用硝酸酯类和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症状仍无改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1个月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永继  盛小刚 《中医杂志》2007,48(10):945-948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和治疗经验及特色,为UA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一些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