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骨代用品在模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动物模型内的成骨性能.方法:采用大耳白兔颅顶骨一壁骨缺损模型,植入复合牛骨形态蛋白牛骨材料(OAM)和珊瑚类羟基磷灰石骨材料(CHA),以无机牛骨材料(bio-oss)作为阳性对照、自体血块组作为阴性对照,序列荧光标记技术标记新生骨,分别在8周和12周时取标本,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新生骨标记,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三种植骨材料表现出不同的骨生长特点.8周内新生骨生长集中在Bio-oss颗粒表面和内部孔隙,在颗粒间有少量骨小梁样新生骨生长连接;8-12周新生骨在颗粒闾骨小梁样结构快速生长,在孔隙内生长均较快.8周内新生骨主要在CHA颗粒表面生长,在孔隙内生长较慢;8-12周主要在颗粒之间较快生长,孔隙内生长较慢;OAM初期新生骨生长较迅速,显示出明显的成骨优势,但是在8-12周后,新生骨生长缓慢,有局部吸收.结论:在一壁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中,珊瑚类羟基磷灰石骨材料(CHA)成骨性能稳定,成骨方式接近无机牛骨材料(bio-oss);复合牛骨形态蛋白牛骨材料(OAM)成骨性能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其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hBMP-2及不同载体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在beagle犬下颌骨植入种植体,颊侧形成裂开性骨缺损,置入复合了不同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CHA)或可吸收胶原海绵(ACS)。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获取含种植体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周时,rhBMP-2组可见极少量的新生骨组织。4周时,rhBMP-2/ACS组新骨组织由牙槽骨顶端向缺损区中心方向生长;rhBMP-2/CHA组人造骨颗粒内部和周围出现呈岛状生长的新生骨组织。8周时,rhBMP-2/ACS组的新骨形成大片状结构;rhBMP-2/CHA组人造骨颗粒周围较多骨岛形成。12周时,rhBMP-2组的缺损区内骨量和骨高度进一步增加,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浓度为0.05 mg/ml和0.2 mg/ml,载体为CHA或ACS促进骨再生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HA或ACS为载体rhBMP-2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内的骨组织再生并与种植体表面较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离子对珊瑚骨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在兔颅面成骨效应中的影响,了解结合了氟离子后的珊瑚骨羟基磷灰石成骨效能的变化。方法制备含氟Y500R珊瑚骨羟基磷灰石的人工骨及纯钛金属帽,选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含氟CHA组和CHA组,每组12只。含氟CHA组兔颅面安放并固定2个装有含氟Y500R珊瑚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钛帽,CHA组钛帽装入珊瑚骨羟基磷灰石,注射四环素及钙黄绿素荧光双标记物,分别于2、4、6周时各处死8只实验动物(每组4只),样品处理后作大体标本,观察新骨形成高度和新生骨质荧光带面积,制作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碱性品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荧光显微镜观察、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术后含氟CHA组新生骨质明显多于CHA组,成骨效应活跃。不同时期新生骨质荧光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6,P=0.019),含氟CHA组明显多于CHA组(P<0.05)。结论低浓度(1.0×10?7 mol/L~5.0×10?5 mol/L)的氟离子能有效促进骨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治疗重度牙槽骨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且种植区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29例,其中13例进行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移植(CHA骨块组),16例进行自体骨块移植(自体骨块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种植体植入后即刻(T3)行CBCT检查,以种植体长轴为中心,测量距离牙槽嵴顶0 mm(L1)、3 mm(L2)、6 mm(L3)的骨宽度,比较2组骨增量、骨吸收量等。记录患者植骨术后疼痛程度,创口裂开、感染、骨块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植骨手术,成功植入种植体并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3.28±4.34)个月。植骨术后6个月,CHA骨块组的骨增加量高于自体骨块组,CHA骨块组的骨吸收量低于自体骨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A骨块组疼痛反应显著低于自体骨块组(P<0.05)。结论:水平向牙槽骨重度缺损患者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块进行骨增量,可以获得种植所需骨量,安全有...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自体骨移植的并发症,骨替代材料已经在颌面部植骨手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珊瑚羟基磷灰石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犬自体皮下非受力部位植入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观察成骨情况及其转归。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BMSCs,并通过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成骨表型。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CHA上,形成细胞一材料复合物,植于9只犬右侧腹部皮下,并在对称部位植入CHA作为对照。术后4、12、26周取材,HE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结构;通过形态计量学分析,对成骨情况量化,并行t检验。结果: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骨钙蛋白表达阳性。HE染色示植入4周后,无明显骨形成;12周后,实验组有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苦味酸-硫堇和Masson染色示骨基质和胶原形成良好;26周后,实验组骨小梁量有减少趋势。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12周成骨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BMSCs诱导后具有成骨活性,复合CHA后,可促进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在无应力刺激情况下,随时间延长.局部成骨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AP)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并探讨骨形成蛋白-2(rhBMP-2)、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对CAP成骨特性和生物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制备双侧胫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以复合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单纯的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作为对照组,植入大鼠胫骨缺损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术后2、4和8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对比新骨形成和材料吸收降解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材料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材料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而对照组未见显著降解和新生骨替代。rhM-CSF能够促进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材料的降解,与CAP组、CAP/rhBMP-2复合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具有出色的骨传导性和生物吸收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再生移植物。且该支架材料的成骨性和生物降解能够被成骨及破骨细胞因子所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rhBMP-2/胶原复合物对大鼠下颌角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在大鼠双侧下颌角各制备一个直径4mm的骨缺损,一侧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另一侧植入单纯胶原,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处死动物,行X线检查及制作脱钙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价骨愈合情况。结果: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的骨缺损成骨面积百分比及新生骨面积均明显高于植入胶原的骨缺损:术后两周,实验侧骨缺损已基本为骨桥所连接,术后8周,骨缺损已完全骨性愈合对照缺损术后8周仍基本保持原状。结论:rhBMP-2服原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作用,可加速大鼠下颌角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于种植牙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兔股骨大转子上模拟即刻种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CPC/rhBMP-2及CPC进行修复,通过X线片,骨密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新骨与种植体的关系。结果:CPC/-rhBMP-2复合物可以有效地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与种植体表面更早地结合。结论:CPC/rhBMP-2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rhBMP-2/CHA/胶原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特性,其成骨效应明显优于单纯CHA/胶原植入。结论:该复合人工骨有可能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12.
13.
郭盛  史久慧  王屹博  丁超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8):664-666,669
目的:研究Cem-Ostetic/rhBMP-2对即刻种植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6只狗随即分成2组,拔除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每个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缺损,分别植入Cem-Ostetic/rhBMP-2、Cem-Ostetic、自体骨。术后6、12周分期处死,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6、12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各个时期观察显示Cem-Ostetic/rhBMP-2组新生骨与种植体间的骨结合较其他组多。结论:Cem-Ostetic/rhBMP-2能有效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探讨下颌骨个体化修复再生的途径。方法以9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成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兔下颌骨个体化钛修复体,再将其与CHA和rhBMP-2复合应用于兔下颌骨标准化缺损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染色对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兔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理想,生物力学测试、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随时间点延长成骨效果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钛支架内具有大量新骨形成,新生骨组织在24周时已明显成熟。结论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复合CHA和rhBMP-2,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CHA后修复5只犬自体下颌骨右侧3cm的节段缺损;6只犬植入单纯CHA作为对照,术后12、26、32周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BMSCs-CHA复合物生长良好。随时间延长,X线片和CT显示实验组连接处骨痂形成,实验对照组连接处始终愈合较差;3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骨修复较好,组织学显示有板层骨形成,连接处骨性愈合,实验对照组有编织骨形成,连接处纤维愈合。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CHA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充填根尖刮治术后骨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颗根尖暗影超过1.0cm,瘘管久治不愈的患牙,行根尖刮治术后骨腔填塞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53颗牙,未行填塞的31颗牙作为对照,观察3~6个月及5年两组病例骨腔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53颗患牙治疗有效率达96.62%,对照组有效率仅为61.2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粉在治疗较大根尖破坏伴瘘管的患牙,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和天然煅烧骨(calcined natural bovine bone,CBB)对颅骨缺损修复疗效,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 方法选18只成年兔在颅骨左右侧分别制作10 mm直径大小圆形骨缺损,分为实验1组(植入CBB)、实验2组(植入PRF和CBB)和对照组(不植骨)。在术后4周、12周、20周取颅骨标本,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染色、影像学CT测定各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成骨速度、移植物吸收和骨密度值。 结果 在术后4周、12周和20周时实验1组和实验2组新骨形成速度、成骨面积、成骨钙化程度及骨密度值均大于对照组;实验2组成骨面积和骨密度大于实验1组(P<0.05),中央网孔内成骨明显;对照组在12周和20周新骨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CBB对颅骨缺损修复有明显疗效,PRF可促进CBB对骨缺损修复作用,可能与PRF的骨诱导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植骨材料和超声骨刀联合治疗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骨下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一磨牙根分又病变骨下袋病例102例,随机分为4组:A组实施翻瓣术,应用超声骨刀,B、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粉和Bio—Oss骨粉,D组实施翻瓣术,植入Bio—Oss骨粉,在基线及术后1、6、12月检测牙周临床指标和根分又区骨密度。结果:四组病例术后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俨〈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骨密度增加方面较A、B、D组明显,而B、D组又较A组增加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联合Bio—OS8骨粉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能获得更多的牙周再生和牙槽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