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偏侧性头痛或左右交替或仅一侧发作,也可由偏侧性头痛发展为双侧。其属于中医“首风”“脑风”范畴。中医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均可以显著缓解偏头痛、疼痛程度和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且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旨在对近年中医治疗偏头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前言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中、重度搏动样的头痛为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一般持续4~72 h。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1]。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范畴,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另有“脑风”“首风”“头风”“厥头痛”之名[2]。偏头痛是影响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主要原因[3]。偏头痛虽然不是致命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发病机理解释主要有血管源和神经源学说.该病属于祖国医学“偏头风”、“偏头痛”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尚称满意,现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近10年来中医药对偏头痛的治疗多以辨证论治为主,有辨证分型论治者,有以某证为主进行分证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首次发病多在青年或成人早期,儿童发病者也不少见.因发作频繁,痛苦难耐,对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危害[1].西医采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收缩头部毛细血管扩张等药物治疗,疗效肯定,但副作用突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作用平稳而持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药治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于中医学“头痛”、“脑风”、“偏头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病程缠绵,治疗困难,经久不愈。主要表现为一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往往反复发作或两侧交替发作,呈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搏动性疼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称之“偏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年发病率为0.797‰。目前,西医对此病主要为对症治疗,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治法方面的进展概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单侧和(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中医学中将偏头痛归属于"头风""脑风""偏头风"等范畴。王乐亭老前辈为针灸名家,其治疗头痛采用经验方"头痛八针"及透刺穴,"头痛八针"由督脉之百  相似文献   

7.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多为偏侧为特征,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等症状。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范畴。笔者采用自拟偏头痛方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头痛的常见类型之一,为发作性的神经血管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笔者应用头痛宁胶囊合清脑复神液治疗偏头痛60例,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头风.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以颞额部头痛为主,甚至连及眼、齿,呈搏动性跳痛,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失眠等症状,较为顽固[1].1998~2000年笔者用针刺、梅花针配合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普通人群患病率为15%~25%[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增大,偏头痛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以止痛剂及镇静药为主,能改善症状,但易复发,且副作用大.2009 - 01-2011 - 06,我们分别对不同年龄组偏头痛患者予平肝熄风止痛方,观察血管屏气指数( breath - holding index,BHI)的变化,以评价平肝熄风止痛方对儿童及成人偏头痛患者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有关经颅多普勒(TCD)研究认为偏头痛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1].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效的头痛定胶囊治疗偏头痛30例,与正天丸随机对照,观察头痛定胶囊、正天丸对头痛发作次数、程度、疼痛发作时间、痊愈率及总有效率、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偏头痛属于西医病名,又名神经血管性头痛,与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和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的疼痛[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3倍,而且其在认知功能方面下降较男性更为明显[2]。中医偏头痛属于"头风"范畴,中医认为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脏腑失调,气血阴阳逆乱、瘀血内阻,并受到寒、风、湿、热等引发的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疾病。偏头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中医多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常见的血管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目前认为本病是遗传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阵发性异常反应。笔者用活血祛风法治疗偏头痛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彦芹 《国医论坛》2012,27(6):29-30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呈周期性发作的自觉症状,发作时多伴有偏侧波动性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41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并与西药治疗的42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的反复偏侧或双侧原发性头痛,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植物神经症状,发作可持续4~72h[1]。壮医药为我国传统医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在治疗偏头痛上有显著的效果,且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现将近年来应用壮医外治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相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头痛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特征是发作性的,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发作频率不定,每年一至数次到每月一至数次不等。此病在中医学中称"头风""脑风""厥头痛""少阳头痛"等。偏头痛发作时,多在两侧颞肌区域并牵连耳朵,属于中医学中少阳经的循行范围,多数只要对照经络图就可确诊。多感觉耳上颞肌痛不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1].由于发病率高,发作形式多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且呈周期性,因此其治疗及预防复发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之一.2001~2003年笔者用经验方天芎二白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对临床头痛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肌电图(TCD)、脑电图等指标的观察,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伟伟  潘宝峰  杨克敏 《河北中医》2012,34(8):1127-1128
偏头痛是一种伴有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综合征.流行病学显示,中国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1],女性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5 ~55岁[2].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偏头痛、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均已成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等疾病范畴.尽管现代医学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不断更新,但是由于远期疗效不肯定,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或价格比较昂贵等因素,影响了在我国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偏头痛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常表现为单侧性搏动头痛[1]。偏头痛患者发作前常会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和闪光等征兆,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畏声、畏光以及其他症状,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偏头痛病因较复杂和多变,且常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2]。笔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