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脾组织的再生过程.方法在外伤性脾破裂(Gall和Scheele分级Ⅱ级)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进行PSE治疗观察.结果PSE止血效果良好(平均止血时间128.34±7.6s),术后16周左右脾组织可通过再生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SE在有效止血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脾组织,且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腺破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敏  倪有娣 《浙江医学》2000,22(6):323-324,330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栓塞后脾组织的再生过程。方法在外伤性脾破裂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进行PSE治疗观察。结果PSE止血效果良好,术后16周左右脾组织可通过再生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SE在有效止血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脾组织,且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置人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0.5~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2、C4水平。结果 全组共30例外伤性脾破裂(AAST V级以下),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全部存活,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29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有效率98%。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介入性栓塞(PSE)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的费用也比手术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20-23,26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8例行PSE治疗患者为PSE治疗组,28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患者为开腹手术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检测术前30 min和术后1 d、7 d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方面,PSE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在术后指标中,PSE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PSE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在应激反应指标方面,术后1 d,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升高,但PSE治疗组均低于开腹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BG、Ins、Cor、TS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CRP与术前30 min比较仍显著上升(P0.05),但PSE治疗组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 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能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手术侵袭,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7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6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成功救治,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如术后发热、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输血例数、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有效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是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PTVE治疗预防出血,3~7 d后,再行PSE降低门脉压及改善脾功能亢进。随访3月,观察止血率、再出血率、血象、肝功能、胃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0例患者中8例完成栓塞治疗及后续PSE治疗,2例急性出血患者迅速止血。随访3月,全部病例肝功能改善、血细胞回升至正常水平,无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胃镜复查显示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1例消失。结论:PTVE联合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应用对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8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并PSE治疗,PSE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择性对脾动脉主干远端的分支进行栓塞.随访观察PSE术后反应及外周血象、CT、内镜所见,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8例行PSE 28例次,栓塞范围40%~70%.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末次栓塞6个月后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12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值15例.术后内镜所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患者食欲及体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8例次行PSE后均出现发热,27例次出现左上腹痛,4例次呃逆,2例次少量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消失.结论P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血象,增强体能和免疫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1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上升,地中海贫血患者术后红细胞上升明显,脾脏2~3 个月后缩小,1年后12例回访,其中3例脾脏代偿性增生,脾亢复发,血象再次下降.术后1例肝硬化患者因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疗效确切,但应重视脾亢复发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5例成人脾动脉和35例狗脾动脉进引了解剖观察,结果为:1、人脾动脉终支;二分支型22例(88%),三分支型2例(8.00%)。多分支型1列(4.00%),2、脾段动脉:三段型6例(24.00%),四段型17例(68.00%),五段型一例(4.00%),六段型1例(4.00%)。3、有脾极动脉者8例(32.00%)。4、脾切迹多位于脾的中、下部(81.67%)。绝大部分(92.00%)脾脏有切迹与脾叶、段的“少血管区”对应,凡有此对应关系的切迹中,90.00%位于脾的中、下部,这可作为脾叶、段切除时选择部位的依据。狗脾动脉的终支呈二分支型32例(91.43%),三分支型3例(8.57%),均分为四段,狗脾分叶、分段比人脾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人脾、猪脾和牛脾的3种不同的转移因子,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人脾和猪脾的转移因子的E260/E280≥2,与转移因子的质量控制标准一致,紫外最高吸收峰在波长250±2nm处。而牛脾转移因子的E260/E280≥1,最高吸收峰在波长268=2nm处。通过高效反向液相色谱和水解氨基酸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人脾和猪脾转移因子组成成分相似,牛脾转移因子与前两者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病人施行了原脾1/3、2/3体积保留性手术,其中脾部分切除术12例,脾胃韧带保留6例,脾膈韧带保留1例,脾结肠韧带保留2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6岁。结果:全组病例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B超、CT、脾窝内切可见大小不等的正常脾脏组织图像明显增大,可保留原位脾脏的解剖部位符合人体生理机理。结论:脾保留性手术在外伤性碑破裂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探讨血脾屏障在脾脏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于静脉内注射1%炭粒混悬液和新型隐球菌混悬液(含菌量10^8cfu/ml),注射后于不同的时相点取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3h组炭粒和细胞绝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边缘区的脾窦白,白髓未见炭粒和细菌,1-3d被边缘区脾窦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吞噬,3d以后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向滤泡中心迁移,28d白髓内仍见少量散在的吞噬炭粒的巨噬细胞。结论:血脾屏障具有重要的天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适应症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7月至2008年8月间用非手术方法治疗37例急性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37例病人均经腹部超声检查或CT检查明确诊断,其损伤分级为Ⅰ级损伤27例,Ⅱ级损伤9例,Ⅲ级损伤1例,有合并伤3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用非手术方法选择性治疗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1例脾脏损伤后施行保留脾脏手术的病例,讨论了保脾手术的指征、脾的显露以及止血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我们阻断脾蒂、结扎脾内血管、不规则部分脾切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两者密切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的相互为用,病理状态的相互传变,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肝脾同治。认识肝脾相关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脾外伤诊治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诊断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111例脾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11例脾外伤中,手术治疗94例,治愈90例,治愈率为95.7%;采用非手术疗法17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76.5%。死亡4例,死亡率为3.7%;脾切除术32例,保脾手术70例(含脾片大网膜内袋状移植8例);有12例延迟性脾破裂占10.8%。结论:脾外伤的诊断应以临床征象为主,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重视延迟性脾破裂。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用简单随机法将38例病人配成19对,以双盲法对猪脾转移因子(TF—PS,P)和人脾转移因子(TF—HS,H)进行了双向开放型序贯试验。连续给药10周,以皮内试验(OT,SK,PHA)、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补体C_3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等为指标。二者均有使皮内试验阳转或增强,总E花环和活性E花环形成率增高的作用。并且两种TF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唯独使C_3升高的幅度TF—HS优于TF—PS,此与有效率对比是一致的。结论是两种TF临床效果相同,并且TF—PS有原料来源方便,便于推广应用和解除TF传染乙肝的顾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