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酸碱度变化.方法 35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麻醉前做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样本,观察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血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剩余碱(BE)和标准碳酸氢根(HCO-3)变化.结果 无肝前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肝期随着手术时间延长,pH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出现较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新肝早期随着移植肝循环的开放,pH进一步降低,与术前相比,pH、BE、HCO-3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均明显下降(均P<0.01),大多数患者血管开放后PaCO2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容易发生较为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监测指标的变化。方法12对健康猪在全麻下,手术中不应用静脉转流,行原位肝脏移植。颈动脉、静脉穿刺。在不同时间段术中分别检测受体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K^+、Na^+、Ca^2+的变化。结果受体猪无肝期和新肝期HR明显加快,MAP、CVP无肝期下降明显,动脉血pH值下降,碱剩余(BE)负值加大(P〈0.05)。新肝期随肝循环的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转流下猪肝脏移植术随手术过程的进展,HR加快、MAP、CVP下降,pH值下降、血钾升高、酸中毒加重。应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3.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4例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生化、血液凝固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果 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出现剧烈改变;pH值和碱剩余等酸碱平衡指标变化较大。在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变化明显,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有效地处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预防低温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酸碱的变化。方法35例肝移植病人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均未采用静脉-静脉转流,麻醉前做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样本,观察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不同时点pH、PaCO2、PaO2、BE、HCO3-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无肝前期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在无肝期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H值逐渐降低,BE负值加大,出现较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新肝期随着移植肝循环的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与术前值相比,pH、BE、HCO3-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明显下降(P〈0.01),大多数病人血管开放后PaC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无肝期及新肝早期容易发生较为明显的代射性酸碱中毒,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重点观察原位肝移植术中电解质、生化和酸碱的变化及麻醉管理。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17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3例采用背驼式肝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10 min、无肝期30 min、开放前1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抽血测血气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整个术中血Na+无显著变化,血K+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新肝期血K+有下降趋势,血Ca2+无肝期有显著差性下降,无肝期、新肝期存在明显代谢性酸中毒。整个术中血糖逐渐增高。结论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和酸碱变化较大,应及时监测及处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陈序  江朝秀 《广西医学》2009,31(9):1302-1303
目的观察成人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电解质、血气、血糖的变化及探讨处理方法。方法背驼式原位肝移植48例.术中监测电解质、血气、血糖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无肝期电解质方面主要表现低Ca^2+、低K^+,新肝初期1—5min。表现为高血K^+,低Ca^2+,经综合处理,均可纠正电解质紊乱。围术期有代谢性酸中毒的倾向,经及时输入碳酸氢钠,可以维持酸碱平衡。围术期血糖偏高,经泵入胰岛素,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电解质、血糖变化大,无肝期有代谢性酸中毒倾向,表现低K^+、低Ca^2+;新肝初期代谢性酸中毒严重,出现一过性高K^+、低Ca^2+血症、高血糖,需积极正确处理。术毕前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72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变化和麻醉管理。方法72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气、血糖、体温、出血量和尿量等,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期变化明显;pH值和BE等代谢性指标变化较大,新肝期呈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血钾和血钙;术中体温下降,需及时处理。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通过血管活性药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血气、血生化、凝血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合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出现剧烈改变 ;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在血钾和血钙上 ;无肝期血糖升高 ,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 ;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紊乱 ,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适当使用止血药物 ;术中体温变化明显 ,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检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气和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动脉血气、电解质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80例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除监测血流动力学外,同时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和60min、移植肝门静脉和腔静脉开放5min和30min、手术结束时监测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其中70例采集门静脉开放后的肝静脉血进行测定。并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手术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腔静脉阻断期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57例患者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动脉血pH于无肝期30min开始下降,至术终恢复;二氧化碳分压(Oa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min平均升高约4~5mmHg(1mm Hg=0.133kPa)。剩余碱(BE)平均值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为-13~ 9;血钾开放后5min时个体间波动在2.6~6.1mmol/L;血钙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min均降低,术终有所恢复。血钠基本保持平稳。开放后肝静脉血严重高钾、高CO2,而钠、钙、pH和BE显著降低。结论 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前,经适当调控内环境保持相对较稳定,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开放后出现明显循环波动和内环境紊乱,显著低钙、高CO2,而血钾和酸碱平衡变化的个体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10.
王亮 《包头医学》2008,32(2):95-97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相对简化,应用广泛。但门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完全阻断和开放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体液、酸碱平衡干扰大,表现为:①酸中毒在无肝期明显加重,新肝期初始最为严重。②血钾变化个体差异大。③无肝期均出现游离钙下降。④术中血钠和渗透压保持平稳。⑤血糖及乳酸水平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至新肝血管开放时达高峰。移植肝恢复血流后,肝静脉血汇入循环,是造成内环境紊乱的重要因素,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以防止术中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血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朝志  王健  王泉云  刘斌 《四川医学》2000,21(10):856-858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生化的变化。方法10例肝移植病人,在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后,从右侧颈内静脉插入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作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定直接支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液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 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热,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组织氧代谢指标和血糖浓度的变化.方法: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于麻醉诱导前、无肝期前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30 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间点监测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和动脉血糖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无肝期前心指数(CI)、SvO2、DO2、VO2、O2ER与麻醉诱导前无显著差异.CI在无肝早期显著下降(P<0.05),而在新肝期则较无肝期显著上升(P<0.05);SvO2在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期5 min持续升高(P<0.05),至术毕时己开始下降;DO2在无肝早期降低,而在新肝期则增大(P<0.05);VO2在无肝期降低,而在新肝期显著增强(P<0.05);无肝期O2ER开始下降,而在新肝期30 min后则上升(P<0.05).无肝期前,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无肝期,血糖较无肝期前进一步升高(P<0.05);新肝期,随着移植肝循环开放,血糖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无肝期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氧代谢障碍最显著.血糖从无肝期前逐渐升高,无肝期升至峰值,新肝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肝肾联合移植术18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和乳酸的变化。方法18例行非转流肝肾联合移植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监测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电解质、血糖和乳酸的变化。并依此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进行纠正。结果肝移植期间循环系统变化明显,表现为腔静脉阻断期间中心静脉压、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门静脉开放后低血压最明显,15例病人需静脉分次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动脉血酸碱度(pH)和剩余碱(BE)于无肝期有所下降。血钾均值虽然无明显变化,但肝血管开放后血钾个体间波动在3.4~6.5mmol/L。血钙也于无肝期和肝血管开放初降低,随后有所恢复。血糖于肝血管开放后显著升高。动脉血乳酸则于无肝期后升高。肾移植期间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肝移植时阻断和开放门静脉和腔静脉对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影响较大,应加强监测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肝移植的麻醉和围术期的麻醉及管理作技术性准备.方法:对实验猪行经口气管内插管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观察其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血生化的改变.结果:猪的气管插管术与人体相比有其自身特点;实验猪对麻醉药有较大的耐受量,无肝期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清K 在新肝期有一过性升高.结论:对实验猪实施经口气管内插管可行;无肝期不需要深麻醉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随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在新肝期前5min可预防性给予碳酸氢钠1mmol/kg以预防高K 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分别在无肝前期(切皮后20min)、无肝期10、20、30、60min及新肝期10、20、30、60min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和血钠(Na )、血钾(K )、血钙(Ca2 )、血糖(BG)。结果:新肝期的10、20和30min时间点pH值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PCO2在无肝期的60min(P<0.05)及新肝期各时间点均增高(分别为P<0.001,P<0.001,P<0.001和P<0.05);HCO3-在无肝期的20min(P<0.001)、30min(P<0.01)、60min(P<0.01)及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1)、30min(P<0.01)均增高。新肝期10minK 和Na 浓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1)。Ca2 浓度在围手术期无统计学差异。BG在无肝期10min(P<0.05)、20min(P<0.05)时间点和新肝期的10min(P<0.001)、20min(P<0.001)、30min(P<0.01)时间点均增高。结论:新肝期早期阶段易出现复合型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5例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采用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出血量、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体温、尿量及血糖;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根据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⑴1例因大量出血死亡。术中29例输血2000-4000ml,7例输血4000-6000ml,8例输血大于6000ml;⑵地我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能使术中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⑶本组病人除大出血外,手术各期无明显酸碱紊乱;⑷围术期电解质主要表现为低钙;⑸术中体温变化大;⑹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紊乱,需补充凝血因子、适当使用止血药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⑺围术期血糖偏高,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结论:肝移植各期的麻醉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有助于循环稳定、无明显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住肘移植(PBOLT)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凝血等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分析。方法:56例肝炳晚期行PBOLT的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酸碱电解质、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无肝期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和心率(HR)增快,新肝期5min体循环阻力(SVR)和MAP下降,而HR进一步增快,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及新肝期出现明疑的低钙血症,新肿再灌注后救糖持续升高,与切皮前比较差异最著(P〈0.05)。结论:PBOLT病人,在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仍会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和血糖的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变化.方法 36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留置Swan-Gunz导管和右桡动脉插管,于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和手术结束时测量动脉血PaO2,PaCO2和CO.P(A-a)O2,PaO2/FiO2和Qs/Qt根据标准公式计算.术中机械通气吸氧浓度为100%.结果 无肝期CO和PaO2/FiO2较无肝前期明显降低(P<0.01),而P(A-a)O2和Qs/Qt明显升高(P<0.01).在新肝期CO,Qs/Qt和 P(A-a)O2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但PaO2/FiO2仍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PaO2/FiO2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5),而CO明显增加(P<0.05),但P(A-a)O2示Qs/Qt与无肝前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存在明显肺氧合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