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观察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及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涂片及进行培养转阴时间皆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静脉注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者优于氟康唑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主张氟康唑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后巩固治疗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者。两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治疗痊愈病例平均疗程6个月,两性霉素B静滴总量平均6.3g,最大可达8.5g,鞘内注射量平均26.4ms最大43.5mg。痊愈标准应以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三次(每次间隔7天)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为准,而隐球菌培养阴性仅作参考指标。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均可致药物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疗效探讨(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前有20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4例。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法,阿利新兰染色法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84.00%,81.82%。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12例,好转4例,恶化2例,死亡6例。应用大扶康或氟康唑静脉注射18例,其中对于较重的辅以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氟美松,好转14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多次反复送检,可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首选大扶康或氟康唑,辅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氟胞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生化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效果优于低剂量两性霉素+氟康唑+氟胞嘧啶组,脑脊液培养、脑脊液生化结果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Ommaya囊植入侧脑室给药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行Ommaya囊植入与否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行Ommaya囊植入治疗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治愈,治愈率6/6,平均住院天数(105.3±18.1)d,其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75.0±18.1)d。对照组16例,治愈6例,其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150.0±32.2)d、两性霉素B平均应用天数(139.6±29.5)d。两组临床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作者在援非医疗队期间中非友谊医院于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头痛、高热最为常见 ,脑脊液检查 ,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 2 6例 (83 9% ) ,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 (ELISA法 )阳性 2 9例 (93 5 % )。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与 5氟胞嘧啶 (5 FC)或与咪唑类药联合治疗。结论 :讨论了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与评价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2例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顽固性高颅压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等抗真菌治疗,定期复查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墨汁染色查隐球菌,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拔管时间.结果 经腰大池置管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患、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等的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结果该组患者皆不伴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多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够较快确定诊断,脑实质的影像学改变很常见,两性霉素B治疗安全有效,鞘内注射及脑室穿刺等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病因仍有不明之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仍有待规范,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颅内真菌感染。多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脑脊液中发现病原菌为确诊根据。其治愈率低,疗程长,死亡率高。治疗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但副作用大,尤其是两性霉素B,大部分病人不能耐受。近年来配合鞘内注药的开展,使治愈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治疗时间。笔者在临床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附4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43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先用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 AmpB)治疗者2例,AmB(或脂质体) 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治疗者36例;待患者症状好转、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 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5例仅接受FCZ治疗者;14例脑室扩大行侧脑室外引流术.随访观察治愈20例,好转9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5例,脑室外引流术能缩短疗程.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脑室引流能较快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100%)、恶心/呕吐(94.7%)、发热(78.9%)、颈强直(84.2%)为主。7例CSF蛋白升高,10例CSF葡萄糖下降及11例CSF压力升高。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58.9±27.8)/mm3。影像学检查显示多为脑积水、脑梗死、脑萎缩和脑疝。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的使用率为31.6%、21.1%、47.4%和47.4%,仅2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9例患者误诊率为31.6%,死亡率为21.1%。结论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及早诊断并早期使用抗真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7-06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结果,并分析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51株病原菌,以真菌感染的新型隐球菌为主,共28株,革兰阴性杆菌6株,脑膜炎奈瑟菌1株。革兰阳性球菌12株,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链球菌为主。在培养出的真菌中,均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敏感。结论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新型隐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Ommaya储液囊植入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2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Ommaya储液囊治疗组10例,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Ommaya储液囊治疗。非Ommaya储液囊治疗对照组17例,只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结果 Ommaya储液囊治疗组隐球菌转阴时间(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10)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mmaya储液囊治疗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90.0%,病死率10.0%,好于对照组(治愈率29.4%,总有效率47.1%,病死率17.6%),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Ommaya储液囊能有效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脊液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情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从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18例对照组中获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过抗真菌治疗症状好转,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被清除,但14-3-3蛋白并没有随着治疗的好转及隐球菌的清除有显著下降。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不会在短期内随着治疗的进行和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肾脏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分析4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特殊性和转归。结果例1为原发性小血管炎、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隐球菌败血症用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例2、3、4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性肾炎(LN)维持治疗期出现发热,头痛,例1和例4继发癫痫,例2复视。例2和例3分别误诊3和5个月。4例均无家鸽接触史,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脑脊液均发现隐球菌。抗真菌治疗5~9天后体温正常。例1:氟康唑治疗22个月,大蒜素(120~60mg)7个月,痊愈。例2两性霉素B(总量2837mg)和氟康唑17个月。例3尿毒症行腹膜透析,伏立康唑静脉输注,1月后死亡。例4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输注并伏立康唑口服。例2和例4仍在抗真菌治疗中。结论肾脏病患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尤其是癫痫、复视者,警惕隐球菌脑膜炎;有效长程抗真菌治疗外,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存的其他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V-P分流术治疗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伴有恶性颅高压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VP分流术,同时给予两性霉素B静脉、鞘内注射及5~氟胞嘧啶口服等常规治疗,以隐球菌计数阴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的患者经V—P分流术后症状快速减轻,所有患者精神状态短期内明显好转;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剂可明显减量。1例视力障碍的患者经引流处理2d后视力基本正常,仅有1例遗留有轻度视力障碍。经联合治疗最后痊愈9例,好转2例。10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V—P分流术能有效降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为抗真菌治疗赢取时间,优于侧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或留置Ommaya者。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