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颅内真菌感染。多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脑脊液中发现病原菌为确诊根据。其治愈率低,疗程长,死亡率高。治疗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但副作用大,尤其是两性霉素B,大部分病人不能耐受。近年来配合鞘内注药的开展,使治愈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治疗时间。笔者在临床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2.
3.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观察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及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涂片及进行培养转阴时间皆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静脉注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氟胞嘧啶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生化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效果优于低剂量两性霉素+氟康唑+氟胞嘧啶组,脑脊液培养、脑脊液生化结果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颇大,病死率较高。现就我院近十几年间收治的经病原学证实的18例隐脑病例,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在16~68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学生6例,工人4...  相似文献   

8.
本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者优于氟康唑十5一氟胞嘧啶方案,主张氟康唑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后巩固治疗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者。两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治疗痊愈病例平均疗程6个月,两性霉素B静滴总量平均6.3g,最大可达8.5g,鞘内注射量平均26.4ms最大43.5mg。痊愈标准应以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三次(每次间隔7天)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为准,而隐球菌培养阴性仅作参考指标。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均可致药物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二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徐俊,骆成榆,巫善明二性霉素B(AM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疗隐球菌脑膜炎(CM)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AMB剂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因此一直被视为治疗CM的首选方案。我院于1981年10月至1993年12...  相似文献   

10.
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例1,男性,30岁,农民,主因头痛、发热1个月于1995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史。3个月前复发,口服强的松30mg/日。1个月前出现后枕部头痛,发热,体温在37.5℃~38.9℃,伴恶心,呕吐。半月前行腰穿检查,脑脊髓(CSf)压力3.92kPa,涂片查到新型隐球菌,给予氟康唑首次剂量400mg/日,之后200mg/日,14天后仍间断头痛,转住我院。查体:Bp25/16kPa,贫血貌,“满月脸”,面部可见对称性蝶形红斑,腹水征(十),双下肢水肿。神经科查体:神清,语畅,双眼视乳头水肿,颈抵抗(+)。继续静点氟康唑每日200mg。1周后主诉视物不清,查双眼视盘边界不清,其周围网膜水肿,有小片状出血,治疗13天疗效不显著,自动出院,一周后死亡。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例临床分析詹霞王远臣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69岁,20~40岁7例,平均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5~190天;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各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9例,6例伴有呕吐...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为我院 197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0岁 ,平均 32 .5岁。鸽粪接触史 3例。 1例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确诊前病程 2 0天~ 40月 ,平均 2 2 5天。确诊前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5例 ,误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2例。1.2 症状和体征 急性起病 3例 ,亚急性起病 4例 ,慢性起病 2例。头痛 9例 ,呕吐 7例 ,发热 6例 ,颈项疼痛 3例 ,腰痛 1例 ,癫痫发作 1例 ,幻觉 1例 ,视物模糊 3例 ,复视 1例 ,耳鸣 1例 ,行走不稳 2例。意识障碍 6例 ,颈项强直 7例 ,kernig’s征阳性 2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CM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前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多数患者无基础病变(65.0%).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发热(90.0%),头痛(95.0%);发热、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19例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1例多次涂片阴性,培养出隐球菌.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疗效显著.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菌培养为确诊依据.氟康唑和二性霉素B联用效果好,二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5-氟胞嘧啶口服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率和复发率高,治疗困难.随着5-氟胞嘧啶与二性霉素B诱导期的联合应用,使二性霉素B的使用时间缩短,减少了药物的毒副反应;氟康唑、伊曲康唑巩固期及维持期的应用使复发率降低;通过联合二性霉素B鞘内或侧脑室内注入,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对颅高压的妥善处理降低了死亡率;单克隆抗体及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真菌疫苗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的成功,为临床的免疫接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对21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1例患者均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有脑实质损害表现,均经病原学确诊。17例留院治疗,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5-Fu)治疗12例,AmB(或脂质体)联合氟康唑(FCZ)治疗5例。除药物降颅压外,脑室外引流术5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随访观察治愈10例,死亡7例,治愈率58.8%。结论 CNM误诊率高,早期确诊,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好。对颅压显著增高者行脑室引流术能较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临床、脑脊液方面的区别,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10例CNM和86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的异同。结果两种脑膜炎均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起病,CNM组患者视盘水肿和呕吐症状明显多于TBM组;CNM组患者脑脊液开放压力和细胞数增加更明显,但头痛、发热、抽搐、精神症状、消瘦、盗汗、大小便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脑神经损伤、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脑脊液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患、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等的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结果该组患者皆不伴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多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够较快确定诊断,脑实质的影像学改变很常见,两性霉素B治疗安全有效,鞘内注射及脑室穿刺等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病因仍有不明之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仍有待规范,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抗原检测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首次使用隐球菌抗原乳胶凝结试验法,对13例患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快速、敏感和可靠,是诊断隐球脑膜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