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连蛋白 (LN)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63例慢性乙型肝炎、67例急性乙型肝炎、27例肝硬化及 20例健康人血清PCⅢ、CⅣ、HA及LN,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 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P<0. 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显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阳性率 (84. 3%与 88. 9% )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Ⅲ、CⅣ、HA及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无创伤性、可靠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我们从1998年开始对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VC)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无创伤性、可靠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我们从1998年开始对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VC)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蛋白(LN)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中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方案对温阳中药肝之福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实验的病理组织共73份标本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检测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不论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还是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和尿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9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测定血、尿HA、C-Ⅳ、LN及PC-Ⅲ含量。结果血清C-Ⅳ、LN及PCⅢ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A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肌酐(Cr)水平呈正相关。尿液C-Ⅳ、LN及PC-Ⅲ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HA水平: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及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液C-Ⅳ、LN水平分别与血Cr水平呈正相关(P0.05),氮质血症组、尿毒症组尿HA分别与血Cr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液HA、C-Ⅳ、LN及PC-Ⅲ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肾纤维化发生与发展的间接参考指标,联合测定四种指标在血清和尿中的变化情况,比单一指标检测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判断肾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杜凤云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4):137-137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3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M)、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231例患肝病者在不同时期肝纤维检测的结果不同。结论:联合检测LM、HA、Ⅳ.C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查两组对象血清纤维化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肝病程度越重各项指标水平增加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分期越高,血清HA、PCⅢ、ⅣC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水平能够明显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随着肝纤维比研究的逐步深入,认为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内胶原的异常沉积.目前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也有了很大进展,我们通过对血清细胞外基质成份IV-胶原(IV Collagen,IV-C),透明质酸(Hyalunonate Acid HA),层粘连蛋白(Laminim LN)水平变化的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的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胶原水平,比较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各用药组之间3种物质水平的差异.结果:六味地黄组肺泡灌洗液的层粘连蛋白、Ⅲ型胶原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另外六味地黄颗粒加地塞米松组及六味地黄颗粒加布地奈德组的肺泡灌洗液Ⅲ型胶原水平也显著低于模型组及各单纯用药组.结论:六味地黄颗粒能有效的降低层粘连蛋白、Ⅲ型胶原的生成,且能协同地塞米松或者布地奈德降低Ⅲ型胶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肝纤维化的发展伴随诸多的形态学和机能学的改变,二甲基亚硝胺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变类似于人类肝纤维化病变。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形态学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实验室。材料:选用80只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清洁级,体质量175~200g,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试剂:二甲基亚硝胺美国Sigma公司产品,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Dako公司产品,天狼猩红(Siriusred)为Aldrichchem公司产品,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检测试剂盒为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兔抗鼠的一抗为Dako,Denmak生物公司的产品。仪器:日本产JEM-1200EX透射电镜;日本产酶联免疫检测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开发的CMT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延边大学医学院完成。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成2组。模型组(n=40):给予腹腔注射10g/L二甲基亚硝胺(10μL/kg),1周连续注药3d(1次/d),持续4周;对照组(n=40):在同一时间段内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实验开始7,14,21,28d处死大鼠,处死前左心室取血,血清样品被冷冻在-70℃的低温冰箱中备实验用,处死后取其肝组织用于光镜和电镜的样品制备。①用ELISA法测定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的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对肝纤维化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0~4级,0级:没有肝纤维化;1级:汇管区有纤维化;2级:汇管区与汇管区之间形成纤维间隔;3级:肝小叶中出现纤维间隔,并且肝的正常结构出现病理改变;4级:形成肝硬化),同时计算胶原纤维的面密度。③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观察肝星状细胞的转化情况及分布特点。④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的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②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肝纤维化的分级情况及胶原纤维的面密度。③肝星状细胞的转化情况及分布特点。④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结果:纳入80只大鼠,实验组34只造模成功,与对照组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第7天至28天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28天增加程度最大。②模型组汇管区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后第7天出现出血坏死,第14天仍可在汇管区观察到出血、坏死,并且还可见较薄的纤维间隔,第21和28天可见较厚的纤维间隔;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后第7,14,21,28天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28天增加的幅度最大;对照组大鼠纤维化病理分级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大鼠的第7天较第14,28天组有明显差异(P<0.01)。③a-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有阳性细胞出现,并且在这一阶段在电镜下观察到正处在“转化的肝星状细胞”;模型组第21和28天,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④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707,0.675,0.662,P<0.01)。结论: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在不同时间段内形态学与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呈动态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清Ⅲ型前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探讨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的临床指标,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诊断肝纤维化较好的血清学指标,但因PⅢP进口药盒价格昂贵,不易推广应用。我们应用国产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试剂盒测定了116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CⅢ含量,以探讨PCⅢ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变化及与恶性肿瘤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3例癌症患者、39例一般疾病患者及33例健康志愿者血清HA、Ⅳ-C和LN水平。结果癌症患者血清HA、Ⅳ-C和LN水平显著增高,较正常对照组、一般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A、Ⅳ-C和LN水平变化对癌症患者诊断、病情转归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道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4-5,11
近年来肝纤维化巳成为肝脏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为无创伤性的,并可以动态观察,临床上有其实用价值。常用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有: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由于肝纤维化组成成分复杂,且其形成机理亦不相同。因此,联合测定才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透明质酸 (HyaluroateHA)分别属于细胞外间质成分中的糖蛋白糖胺多糖 ,Ⅳ型胶原 (Ⅳ -C)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份。近年研究发现 ,肝病患者血清LN、HA和Ⅳ -C含量均有明显改变。本文报告肝病患者的血清LN、HA和Ⅳ -C联合检测的结果。1.材料和方法1.1病例 肝病患者 75例 ,按 199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计急性病毒肝炎 (AH) 10例 ,肝硬化 (LC) 2 5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2 0例 ,慢性迁延性肝炎 (CPH) 2 0例 ,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体验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IV型胶原 (CIV)及透明质酸 (HA)对肺间质纤维化活动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1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中晚期患者血清中PCⅢ、CIV和HA的含量 ,并与健康非吸烟者进行对照。结果 :IPF患者血清中CIV和H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和P <0 0 0 5 ) ,而PCⅢ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IPF中晚期患者血清中PCⅢ、CIV和HA水平的检测可作为IPF患者病期的早晚和活动性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及时诊断肝纤维化是防治肝硬化的关键。为进一步了解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 N)、 型胶原 ( - C)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5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血清 HA、L N、 - C含量 ,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比较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本院收治的 CHB患者 ,共 5 5例 ,其中男 46例 ,女 9例 ,年龄 15~ 45岁 ,平均 (31.3±6 .7)岁。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时血清HA、LN、PCⅢ、IV—C水平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H)、III型前胶原肽(PCIII)及4型胶原(IV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A、LH、PCIII及IV -C水平 ,同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 ,在慢性重度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 ;血清HA、LN、PCIII及IV -C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相关性依次为HA>PCIII>LH>IV -C ;各指标在纤维化分期S4水平最高。结论 血清HA、LH、PCIII及IV -C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