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葛小军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41-1842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药物流产不全186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0岁的早孕妇女药物流产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9岁的早孕妇女(χ2=10.29,P〈0.01);停经≥50d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停经≤49d者(χ2=17.7,P〈0.01);初次妊娠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高于2次以上妊娠者(χ2=7.58,P〈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和孕妇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妊娠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谭光羡  蒲荣 《当代医学》2011,17(19):146-14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30~60岁之间患者最多;ADR累及器官以皮肤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分别占31.1%、24.2%、18.2%),3种器官损害占73.5%,较其他器官损害明显为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药证不符因素为引起中药注射液ADR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配伍失误、应用时间过长,三者占全部原因的77.2%,较其他因素明显为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注意中药的辨证论治、注意输液反应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伟荣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37-3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5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32例,明显高于女性18例(χ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3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2例(χ2=4.25,P<0.05);5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24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例,46.0%)、胃肠系统损害(9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6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4例,8.0%)、呼吸系统损害(1例,2.0%)(χ2=2.84,P>0.05;χ2=3.84,P<0.05;χ2=6.74P<0.01;χ2=6.8,P<0.01)。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0年延安市在岗人群血压值的变化规律和高血压患病现状,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主要调查身高、体重、血压等项目。结果延安市在岗人群高血压粗患病率17.96%。其中男性标化率25.56%高于女性标化率9.29%(χ2=165.64,P〈0.001)。50岁以前血压平均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明显提高(男性为36.81%,女性为38.26%),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6,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2χ趋势=1296.24,P〈0.001);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62%),医生最低(7.9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31.91%显著高于体质指数正常者10.51%(χ2=175.19,P〈0.001)。结论延安市在岗人群血压值平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的粗患病率接近全国15岁以上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高血压易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高级知识分子;超重肥胖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考察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859例(2011年4月病历),记为干预前组,干预后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计1303例(2012年8月病历),记为干预组。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干预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为53.10%,干预后为48.8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28,P〈0.01)。干预后,在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用量、配伍等方面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73.82%。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60*P=6890.05);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发现,年龄在20~50岁之间发生率最高(66.15%),与年龄20岁患者比较,χ2=11.077,P0.01,与年龄50岁的患者比较,χ2=12.874,P0.01,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并且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同,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静脉滴注,并且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一、二代,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尽管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经规范、正确、合理的用药方法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7.
加快静脉药物配药速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快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速度的方法。方法:对配药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观察训练前后配完同等药液所需要的时间变化。结果:训练后配药时间较训练前明显减少,配药速度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操作培训能加快配药速度。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不全2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6年药物流产不全209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30岁的早孕妇女发生药物流产不全的生发率显著高于≤29岁的早孕妇女(X2=6.39,P〈0.01);停经≥50d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停经≤49d者(X2=17.33,P〈0.01);初次妊娠者的药物不全流产发生率高于2次以上妊娠者(X2=6.68,P〈0.01)。结论: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和孕妇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妊娠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将在我院消化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13例设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年龄〈60岁非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877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伴发疾病、溃疡发生部位及大小、Hp检出率。结果试验组典型临床症状出现率为12.2%,对照组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1);试验组伴发疾病率为54.5%,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1);试验组溃疡主要位于胃,对照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1);试验组中溃疡直径≥2 cm者占10.3%,对照组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P〈0.01);试验组Hp感染率为90.1%,对照组Hp感染率为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少,伴发疾病多,以胃溃疡为主,溃疡直径大,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检者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情况与其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25632例体检者的高血压、高血糖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与体检者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不同性别体检者的高血压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854.575,P〈0.01);高血压检出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2=1326.101,P〈0.01)。(2)不同性别体检者的高血糖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50.099,P〈0.01);高血糖检出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χ^2=863.579,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糖的检出率与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有密切关系,均随体检者的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保证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3个月的152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观察药学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6.7%,干预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药学干预时于保证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医学期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对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认为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组方与成分复杂、易过敏、辨证错误、使用不当等。解决的措施应当是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明确注射剂组方及药物成分,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辨证用药,避免联合用药;用药后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罗格尘螨疫苗治疗儿童哮喘的安全性。方法 217例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儿,男126例,女91例,平均年龄(7.7±2.8)岁。采用常规免疫注射疗法,给予皮下注射阿罗格尘螨疫苗,疗程1~3年。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以及可能与全身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患儿共完成6 681次注射。其中全身不良反应人均发生率为23.2%(50/217),每次注射发生率为2.16%(144/6 681);局部不良反应人均发生率为77.5%(168/217),每次注射发生率为20.20%(1 349/6 681)。剂量递增阶段全身不良反应每次注射发生率为0.49%(19/3 119),明显低于维持阶段的4.91%(174/3 56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缓解。Logistic回归分析全身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维持治疗阶段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相关(P〈0.05)。结论阿罗格尘螨疫苗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安脱达,Alutard)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457例对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在接受3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的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安脱达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5种中药静脉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目。结果: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结论: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人流孕妇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纯使用丙泊酚2mg/kg;B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使用丙泊酚2mg/kg;C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使用丙泊酚2mg/kg。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速率均为80mg/min,必要时追加适量丙泊酚。连续监测HR,MAP,SbO2,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全程丙泊酚用量、术后2h镇痛效果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B、C组术后苏醒时间和全程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给药2min及术毕各组HR、MAP、SpO2均降低(P〈0.05),B组SpO2显著低于A、C组(P〈0.05),术中SpO2在85%-89%及〈85%区段的发生率B组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2h镇痛优者高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高于B、C组(P〈0.05)。B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A、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参麦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合理用药情况与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四川5家医院336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临床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使用、浓度过大、溶媒使用不当及滴速过快等,不良反应发生与不合理用药有关。结论医生在使用该药时要符合中医药理论,避免不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罗格尘螨疫苗治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比较94例尘螨过敏的鼻炎伴哮喘患者在接受3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用药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鼻炎症状及哮喘症状评分等多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应急用药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罗格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强的松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CSA 2.0~2.5 mg·kg-1·d-1,分两次服,连服2~3个月,完全缓解后每隔4周减量0.2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及原因,提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共涉7t.18种药物,不良反应时间集中于用药后30min内(58例,74.4%),以静脉滴注居多(60例,76.9%),其中红花注射液最多(21例,26.9%),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7例,47.5%),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52.6%治愈、47.4%好转。结论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管理,尤其是注射剂,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