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16例单纯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2例,颈动脉狭窄42例,血流显像充盈缺损4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形态学改变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4.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老年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侧颈动脉检查。结果 180例老年人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162例,占总人数的90%;单纯血管内-中膜(IMT)增厚10例,占总人数的5.6%;发现粥样硬化性斑块150例,占92.6%,斑块多发生在颈总动脉的分叉位置,13.6%有管腔狭窄现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49-375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观察动脉走行,了解斑块位置及形态,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9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20例为单纯内-中膜增厚,78例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清晰显示患者颈动脉管壁的结构,充分掌握患者血管形态变化及血流定量的相关情况,准确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范围,及斑块的分布、大小、形态和性质。随着超声分辨率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斑块评价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孙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095-2096
目的:讨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探讨高频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老年养护中心住院患者269例,采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269例患者中181例内-中膜增厚,151例颈动脉有斑块,其中90例为硬斑.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很高,高频彩超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勇  代锋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903-9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 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二维、脉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动脉共检出 2 5 2个斑块 ,其中软斑 4 3% ,硬斑 38% ,钙化斑 19%。斑块发生部位 :颈总动脉 12 % ,颈动脉窦 6 0 % ,颈内动脉 2 8%。颈动脉狭窄程度 :轻度 5 7% ,中度 34% ,重度 5 % ,闭塞 4 %。结论 :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 ,可定量动脉狭窄程度和诊断闭塞 ,同时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观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检出率及发生率,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6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6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观察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狭窄的程度。结果 56例患者中,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流受阻程度和病变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50例超声检查中,有130例患者为颈动脉硬化,其发病率为86.67%;其中有95例为粥样硬化斑块,占73.08%,其余均为单纯内膜增厚;其中有70例患者为脑梗死粥样硬化斑块,有40例患者为高血压粥样硬化斑块,有30例患者为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有10例患者因其他原因引起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于BIF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有效的诊断出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和程度以及诊断出斑块性质和形态,在干预和治疗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构和脉压差、血脂、血糖、血尿酸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百胜DU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5~12MHz探头,将368例患者按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内膜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分别测定其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的关系。【结果】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显著高于内膜中膜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脉压差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评价病变程度,对疾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以颈动脉超声IMT≥0.9 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动脉粥样斑块指标。测定C反应蛋白(CRP)、IL-6、TNF-α及血脂、血糖、血压等。结果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老年高血压组CRP、IL-6、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CRP(r=0.422;P<0.01)、IL-6(r=0.313;P<0.01)、TNF-α(r=0.296;P<0.01)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除与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有关外,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与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1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66例、女52例,平均年龄(78.45±3.14)岁,应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mickness,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用硬化斑块指数(plaqueindex,PI)进行分级,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TNF-a、IL-6的浓度。结果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IMT越厚,TNF-a、IL-6浓度越高,不同级别间IMT、TNF-a、IL-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P〈0.05);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TNF-a、IL-6的含量明显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内中膜正常患者(P〈0.05和P〈0.01);随着颈动脉PI级别增加,TNF-a、IL-6的浓度逐渐增高,颈动脉PI各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TNF-a、IL-6参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降低TNF—a、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阻止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鸽 《中外医疗》2013,(29):30-30,3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考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06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观测颈动脉内径(R)、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等指标判断颈动脉硬化程度.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167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1.07%,其中斑块形成133例,造成颈动脉狭窄53例,斑块发生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占64.66%.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临床诊断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与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防中老年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康复科80例中老年脑栓塞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包块颈内、外和颈总动脉)内有无斑块,斑块性质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同一时期另78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8.8%)明显高于非梗塞组(33.3%)(P〈0.01);同时脑梗死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 mean)较非梗塞组均明显降低(P〈0.01),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可提高病变治愈率,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延缓脑梗死的发生。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实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建议使用彩超定期对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6.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三维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成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晋放  曹铁生  段云友 《医学争鸣》2004,25(13):1244-1246
目的: 通过与二维超声成像的比较,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0例,年龄60~82岁,均经二维超声证实有一处以上的粥样斑块形成. 选用仪器为Acuson X/P 1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5/7 MHz线阵探头;TomTec三维彩色多普勒成像系统(Ecohscan 4.2). 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扫描过程包括血管长轴扇形扫描和血管短轴平行扫描. 脱机进行颈动脉的三维重建与显示. 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三维超声检查. 颈动脉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完整地显示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并可以对斑块的确切部位、立体形状、表面特征、血管腔大小、血流空间走行进行直观地三维观察. 结论:与二维超声成像比较,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具有以下优点:病变显示更为直观,病变特征更为详尽,病变评价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诊断与脑梗死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桂洲医院内一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和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对其展开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彩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87.5%,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16.67%,显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检出率较非脑梗死患者高(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9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95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85例(94.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1例(272块),占77.4%,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为33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9例,中度狡窄9例,重度狭窄5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