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话两则     
一、桑螺蛸散治遗精患者于某男 19岁自17岁起患遗精症,每周一——一二次,曾服补固精方数十剂无效.现口渴、寐差多梦,舌尖红,脉沉细偏数.服桑螵蛸散十剂。见效后,停汤剂,改用莲子心沏水(每用6克)送服天王补心丹一粒,一日一次,服一个月。从服汤剂起至停丸药后半年,未曾发生遗精.  相似文献   

2.
一、《凌临灵方》选按《凌临灵方》乃凌公晓五的临证医案,笔者青年时期,学医于王师香岩,师为凌公入室弟子,因而抄存一册,后由笔者介绍于绍兴裘吉生,将《凌临灵方《收入《三三医书《第一集。《三三医书》印刷不多,流传不广,今惟较大的图书馆藏有此书  相似文献   

3.
医话三则     
一、浊药轻投某男,年近花甲,体胖壮实,素有高血压病史。晚餐时仅喝一口白酒,即感头晕不能入睡,烦躁不安。约十一时半,突然鼻衄如注,用棍球堵塞并冷敷,均不能制止。故由老伴挽扶来院急症。其时一条堵压在鼻子上的毛巾,已被鲜血染红浸湿。患者神识清楚,体温正常,心率较快,血压偏高(180/100毫米汞柱),面部红赤,自觉心胸部烦满痞  相似文献   

4.
医话三则     
1 豁痰治愈气胸 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除了少数人工气胸、外伤性气胸而外,临床上最常见的气胸是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以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者最为常见,其次是特发性气胸.现代医学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措施是排气,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治愈,但也有个别病人经反复抽气仍不能解决问题.笔者曾治1例气胸,经用豁痰法,病人咯出大量稠痰后获愈.患者张某,男,务农兼屠宰,2000年11月15日诊.病人从年初开始因剧烈咳嗽引起右侧气胸,伴有少量胸水,经住院排气3次,未能痊愈.现站、坐无明显症状,行走时亦无痛苦,唯不能平卧,平卧则气逆咳嗽,伴有右胸疼痛,X线胸片示右肺被压缩1/3,右肋角变钝.患者身形强壮,舌胖苔白腻,脉沉弦滑.辨证属寒痰阻滞,肺气不畅.治疗用温化寒痰、肃肺降气法.方用茯苓20 g,款冬花、白术各15 g,桂枝、葶苈子、白芥子、厚朴、杏仁、旋覆梗、桔梗各10 g,甘草6 g.服用5周,症状虽有改善而X线胸片检查结果依然如故,舌苔白腻.虑其寒痰胶固,非豁痰难以奏效,遂于方中加入细辛4 g,皂角刺6 g,患者服用3剂后咳嗽加剧,咯出大量白粘痰.因前医告戒不能咳,咳嗽定导致肺泡破裂,加重气胸,因此病人非常紧张.余告之曰:咳嗽无妨,咳则痰液排出,气道通畅,就不会加大压力造成肺泡破裂.原药服完10剂,症状好转明显,苔亦有所减退.至2001年7月4日,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参加劳动,X线胸片示恢复正常,遂停药.  相似文献   

5.
医话三则     
“胎漏”治验心得 “胎漏”,中医古代文献也称“胞漏”或叫“漏胎”。现代医学称“先兆流产”。系指妊娠期间有阴道流血,持续多日,淋漓不断,小腹下坠,腰骶酸痛为主的症象。引起“胎漏”的原因很多,大凡气血不足,冲任不固或患慢性疾病,或房室不节,或血热扰动胎元,或因外伤跌扑闪挫等原因,影响胚  相似文献   

6.
7.
陆真翘 ( 1 897~ 1 96 9) ,字梦庐 ,原名甘崇兰 ,江苏太仓人 ,湖北著名中医药学术专家。幼爱医学 ,拜太仓名医陆丰华为师改名陆真翘。 1 91 8年悬壶苏州 ,1 92 2年定居汉口 ,以医为业。建国后曾先后任中南卫生部中医代表、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等职 ,参加全国 5所中医学院的教材编审工作。陆老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治学严谨 ,谙熟医学经典名著 ,无论经方、验方用来均得心应手 ,尤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为人称道。本文从陆老遗书中选数则医事以飨读者。1 不是麻疹变证而是习惯为害  李某 ,男 ,2岁。在元宵节后发麻疹 ,2日病势险恶 ,急来邀诊…  相似文献   

8.
张海岑医案医话三则张国太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04)张玉芳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0000)主题词张海岑/治疗经验,白晴血/中医药疗法,嗜睡/中医药疗法,产后病/中医药疗法著名老中医张海岑研究员临床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临证每愈沉荷,今将医案医论...  相似文献   

9.
正发指眦裂此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记》。发指:是头发直竖起来;眦(音自)裂:是指眼眶睁得开裂。在《史记》中,司马迁着力刻画出鸿门宴上项羽直率、善良的气度。谋土范增坚决主张杀掉刘邦,而项羽始终不忍下手。当时,宴会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范增数目项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意思是:范增多次给项羽递  相似文献   

10.
一、热毒痢 张××,男,八十岁,1964年8月9日初诊。 三天前突然高热。呕吐、嗜睡。两天前又感脐下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一日十余次。近一天,神志昏迷,躁动不安,经西医诊断为“中毒性菌痢”。用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霉素静滴,并肌注链霉素、氯丙嗪。 初诊时,病人神志昏迷,面色灰色,时时抽动,四肢发冷,舌苔黄厚,脉细弱。刘老认为: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为主症,但病情却因身体的强弱、病邪的性质、病  相似文献   

11.
李新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一附院儿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自1987年以来,在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指导下,一直进行儿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治心法,对儿科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侍诊于旁,获益颇多,现将其儿科临床治验 2则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消渴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频多或如脂膏为主证,根据症状轻重程度的不同又分上、中、下三消。一般认为消渴责之于肺燥,胃热、肾虚,悉属火盛阴室,热淫津固,治疗常以滋阴润燥,开源抑火为大法。但火有实火、虚火之分,消渴亦有属阴损及阳,阳虚火衰者,不可尽以火证为言而专务清理。宋老强调治消渴首要辨虚实,察阴阳,法当如常达变。临床上遇曾投润燥养阴,清热泻火多剂罔效的病例,他认为多系湿热蕴结中焦化火化燥或睥虚湿困,不能化气流津所致,二者有虚实之辨,偏实者多用三仁汤芳香清  相似文献   

13.
医话二则     
1慢性胃炎之病机及治法胃炎曰慢,多跳出传染范围。虽曰炎证,而非火也。或欲研究一方而通治之,此大谬也,盖有是病则用是方,药随病变,影随物移,此中医之心法也。愚予此病,留心有年,皆细戡病情,详察病机,随证处方,不拘一格,无不应手取效。盖慢性胃炎,实系内伤虚损,不过病关消化,脾胃偏重而已,而其病根真谛,未必尽在胃中也。故慢性胃炎治法,不仅辨病,尤须辨证,寻隙寻窥,全靠心灵手巧,依法斡旋,东垣《脾胃论》于此症亦未全盘论及,所谓:圣人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然则本病的病机治法可知已,病机者彼时之火候,治…  相似文献   

14.
医话二则     
一、“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此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一般注家认为,汗出偏于半身,时间长久了,可以使人发生半身不遂的偏枯病症。如马莳说:“人当汗出之时,或左或右,  相似文献   

15.
医话二则     
一、西葫芦(Cucurbita pepo)子驱绦虫绦虫病是青海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以南瓜子与槟榔并用驱绦虫的方法,冯兰洲教授于1956年曾撰文报道,驱绦效果良好。在青海农业区,群众的饮食习惯与内地不同,农民喜种菜瓜而不种南瓜,有时药店亦不备南瓜子,给绦虫病患者带来了困难。1961年笔者在青海古城炼铁厂卫生所协助工作,遇一藏族工人昂×,男,30  相似文献   

16.
医话二则     
治病当先理脾胃 李东垣说:“饮食不节,则胃先受病;劳倦者,则脾先受病……虚劳日久之人,诸药不效,皆为无胃气故也”。是故,治病当以理脾胃为其先。吴澄有“理脾阴正方”一首,实承此义,其方补脾阴而不碍胃阳,培中宫而不燥津液。余1969年春,遇一患慢性肾炎者,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其面苍白,  相似文献   

17.
医话二则     
<正> 大黄止衄有殊功余治疗重症肌衄、鼻衄,常用大黄,屡建殊功。如吾之同学仲某之侄女,22岁。自幼患肌衄伴鼻衄。在南京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次住院,每以输血、激素等控制一时,两次住入我院中医病房,用加味犀角地黄汤、胎盘组织液等治疗,血小板虽由3.4万上升到7.6万,但嗣后  相似文献   

18.
医话二则     
升降散加味治食湿结滞泄泻治泄泻除辨虚实寒热外,尤当注意食湿结滞。食湿结滞的特征是:舌后根苔黄厚而腻,大便色黄或色如果子酱,便内杂有粘条或不消化之食物残渣,便下不爽。偏湿者小便混浊;偏热者肛门灼热;偏食者大便臭  相似文献   

19.
医话四则     
“通圣”必经汗泻,以通表里之气《宣明论》所出防风通圣散,系金·刘河间疗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之代表方。本方用荆、防、麻、薄发表清上,又有归、芎以活血;用栀、滑、硝、黄泻利于下,并加术、草以健脾。誉之者曰全,毁之者曰杂,  相似文献   

20.
钱伯煊医话     
调经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之一妇女结婚三年以上,配偶健康而不能受孕,或曾经怀孕,后经数年不再受孕者,均称为不孕症。临床所见不孕症,除器质性病变而外,大多兼是月经不调,经过治疗,月经周期调整后,不孕的妇女多有受孕的可能,因此调理月经就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