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或隐痛、呕吐且呕吐后症状可缓解(12例),恶心、反酸及嗳气(13例),饭后饱胀感或腹胀(16例),以及食欲不振(13例)。16例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3例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诊断;4例行CT检查排除十二指肠周围占位性病变。16例患者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0例患者的腹痛缓解,呕吐消失,好转出院;另6例因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其中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式)1例。术后除1例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的患者仍有间断腹胀伴恶心外,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及消瘦,确诊依赖于上消化道造影。对其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3岁。主诉:上腹部不适2年余,疼痛加重并伴上腹部肿块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伴烧心、反酸、嗳气,进食半小时后出现疼痛加重伴轻度恶心,未呕吐。发病后患者一直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1年前患者自觉上腹部疼痛情况较前加重。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饮酒后左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略有缓解。肛门停止排便,有少量排气,到私人诊所就医,医生根据其症状,给予654—2并胃肠解痉药物治疗,症状稍有缓解。第2天患者症状加重,来本院就诊。查体:患者急性病容,呕吐频繁,极度口渴,躁狂、幻觉。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eurysms,SMAAs)是极少见但破裂风险较大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5.5%[1]。2012年1月我科收治l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破裂患者,成功行256排3D-CTA、腹腔动脉造影后确诊并行介入治疗后治愈出院,总结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突发疼痛伴恶心呕吐20 h余"入院。体格检查:右侧腹部稍微膨隆,可触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0岁,阑尾切除术后10年,反复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每次发作均伴恶心、呕吐,但肛门有排气、排便,无腹泻;无畏寒、发热。每于发作后经运动或跳动后可自行缓解。近1年来发作较前频繁,不能自行缓解,需经禁食、补液等治疗方能缓解。本次腹痛发作后...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 本例患者女性,已婚,45岁.主诉:发现右下腹包块2个月,腹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1个月,加重3 d伴粪变细.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不伴明显疼痛、恶心、呕吐、排柏油样粪等症状 1个月前进食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服"氟哌酸"后缓解 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再服"氟哌酸"后好转.  相似文献   

7.
黄超 《腹部外科》2001,14(5):311-312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 4岁。因反复左上腹痛 1年 ,呕吐半年 ,于 1998年 10月 30日入院。 1997年 10月 ,左上腹痛 ,伴反酸、嗳气 ,进食后或饥饿时均可发作。当时到当地县医院就诊 ,予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门诊给予“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 2个月后 ,疼痛有所缓解 ,已无“饥饿痛” ,无反酸、嗳气 ,但进食后仍觉左上腹胀痛。 1998年 4月 ,左上腹胀痛加重 ,伴呕吐。呕吐多于进食 4~ 6h后发作。呕吐大量含胆汁胃内容物及隔餐食物。呕吐后腹痛缓解。腹痛、呕吐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多发 ,而俯卧位休息后则可…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性肠炎伴小肠穿孔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52岁。中上腹部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伴恶心呕吐6h于2006年6月1日收入院。既往有上腹部疼痛史30余年,疼痛常发生于饥饿时,进食后缓解,伴反酸、嗳气,服用胃炎干糖浆、硫糖铝片症状可缓解。近3周症状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体重53kg。2006年2月11日9点早晨起床后在进食时突发腹胀痛,以脐周为著,疼痛呈阵发性加重,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早晨的进食及黄色苦水,未见宿食及粪样物。发病后即在当地卫生院抗感染及补液治疗,症状无缓解且加重,表现为呕吐频繁,腹胀痛加剧,疼痛间歇期缩短,辗转反侧,不能耐受,于2006年2月13日19时转入我院治疗。自发病以来,排便3次,  相似文献   

10.
我院收治宫内节育环异位引起绞窄性肠梗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胀痛2年余,加重1天,伴恶心、呕吐入院。2年前无诱因出现反复发作性腹痛、伴有恶心、无呕吐,可自行缓解。1天前体力劳动后,上述症状突然加重,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粪样物质,病后无肛门排气、排便。腹部透视:腹腔内肠管大量积气,液平面呈阶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环状胰腺致十二指肠梗阻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 2 0年 ,加重伴呕吐4个月入院。 2 0年前因过度饮酒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 ,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约 30 0ml,排黑便 2次 ,诊断为急性胃炎 ,经治疗缓解。以后经常出现剑突下烧灼痛 ,以饥饿痛为主 ,饮酒、饥饿和精神紧张可诱发发作 ,进食后能缓解 ,其间又曾出现过黑便。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 ,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慢性胃炎 ,服抗酸等药物能控制症状。于 4个月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 ,伴剧烈呕吐 ,吐出隔夜食物伴有酸臭味 ,呕吐后腹痛缓解。 4个月来 ,体重减轻15kg ,以幽门梗阻收住我科。体…  相似文献   

12.
病人,女,61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个月。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右背部放射痛,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B超曾提示“胆囊炎、胆结石”。此后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皆能缓解。曾有巩膜及皮肤黄染史。近2个月来,右上腹痛发作频繁,尤以近1周为重,伴恶心、呕吐及右背部放射痛,来我院急诊,拟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收入住院。入院后体检: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30岁。 2 0 0 2年 1月 11日因煤矿爆炸烧伤 ,伤后 2h入院。烧伤面积 5 3%TBSA,其中深Ⅱ度 39%、Ⅲ度 2 %TBSA。患者消瘦明显 ,平卧时呈舟状腹。伤后第 12天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 ,上腹胀满、呕吐 ,呕吐物伴有胆汁 ,禁食及俯卧时症状减轻 ,进食或平卧位症状加重 ,胃肠引流量每日 30 0 0ml。采用静脉营养、胃肠减压治疗 5d,症状无明显好转。伤后 17d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半卧位 ,同时加强静脉营养 ,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减轻 ,胃肠引流量减少 ,拔出引流管 ,饮食逐渐恢复正常。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  相似文献   

14.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中年男性好发,病因尚未明确[1].临床症状为剧烈的上腹部或左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餐后腹部疼痛、纳差、慢性肠绞痛等症状,发生破裂致失血性休克者罕见[2].现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成功救治的1例该病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SMAS)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综合征、十二指肠麻痹、Wilkie病等,其解剖病理学基础系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十二指肠淤滞而间歇性发作上腹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1])。临床上以慢性SMAS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梗阻为主。目前,对于SMAS的诊断与治疗尚无共识。近年来,随着诊断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疾病的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8岁,因上腹隐痛2年加重2周于1994年10月20日以慢性结石胜胆囊炎及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胀痛,与饮食关系不明显,疼痛无放射,不伴发热和寒战,曾在单位医院诊为“胆结石”。以后上述腹痛反复出现,其部位和性质不变,服药后可缓解(具体不详)。入院前2周腹痛再次发作.并向右肩放射且伴恶心,但无呕吐和发热。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食欲下降,体重减轻5kg,但无黄疸和黑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3岁。主因进食后上腹部绞痛不适伴恶心、呕吐3年余,加重2h入院。上述症状于进食后反复出现,发作时间约2 h至1 d不等,俯卧位、左侧卧位及胸膝位时腹痛可完全缓解,且症状发生及缓解时均较突然。近3个月体重减轻约10 kg。查体:急性痛苦面容,被动体位。腹部略膨隆,全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部可扪及一  相似文献   

18.
牛忠辉  李光茂  马杰 《腹部外科》2010,23(2):127-127
病人:男性,22岁,维吾尔族,农民。因“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5d,加重1d”于2009年4月20日入我院。病人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疼痛,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伴恶心、频繁呕吐,均为胃内容物,呕吐后上述症状无缓解。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年再发加重2d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剑突下阵发性胀痛为主,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泻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感染、抑酶、补液等治疗后缓解,此后未曾发作.患者于2d前再发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差,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既往病史:2009年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2010年诊断为糖尿病、高脂血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66岁。因腹痛半月入院。腹痛以左中上腹部为甚,呈阵发性胀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常于进食后发作,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且发作时左上腹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缓解时腹部包块消失。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腹部CT平扫提示:左侧中上腹部见圆形肿块影,其内见肠管、肠系膜包裹,边缘光滑,周围脂肪、系膜密度增高,肿块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