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鹤  陈心秋  黄薇  李菲  姚德生  高琨  潘忠勉 《广西医学》2007,29(9):1341-134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16例接受了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中10例有盆腔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1);肿瘤浸润深肌层、侵犯宫颈及分化不良也会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侵犯宫颈及组织分级相关.转移途径与癌灶部位有关:病灶位于宫体者以髂外淋巴结转移为主;病灶累及宫颈者淋巴结转移则主要在闲孔,髂内、髂外进而至髂总淋巴结.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闭孔淋巴结组最易受累,其次为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病灶位于宫底者还有可能跳过髂总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富忠  秦庆珍 《河北医学》2005,11(3):200-20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接受全子宫、盆腔淋巴结切除的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记录肿瘤所处子宫腔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切除淋巴结位置、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范围。结果: 位于宫底部、宫体部、累及宫颈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 20%、21%、37.7%,均以髂外淋巴结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病灶局限于宫底、宫体部者多为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累及宫颈者以髂外、髂总淋巴结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 25%,后者为 70.6%,P<0.01。所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累及宫颈者的髂总淋巴结均为阳性,而病灶限于宫体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仅有30%髂总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程度、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位于宫体部的肿瘤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累者最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病灶累及宫颈者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Ⅰ期、G1、局限于子宫内膜的癌肿可仅行全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子宫内膜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105例子宫内膜癌有1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14.3%,其中12例(11.4%)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7例(6.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4例(3.8%)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均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宫颈侵润及脉管转移等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及脉管转移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主要转移至盆腔淋巴结,直接或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中低分化、脉管转移、肌层浸润≥1/2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1例各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不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宫颈累及(P〈0.01)、腹腔冲洗液可见癌细胞(P〈0.01)、宫旁或附件累及(P〈0.01)均相关,与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子宫腔下段及峡部受累者(P〉0.05)、年龄(P〉0.05)、病理类型(P〉0.05)均无相关;淋巴结没有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已有转移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以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均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宫旁或附件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对其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各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宫颈累及,P0.01、腹腔冲洗液可见癌细胞,P0.01、宫旁或附件累及,P0.01有紧密关系,与下列因素没有关系:癌灶累及宫腔面积超过50%或有子宫腔下段及峡部受累的患者、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的生存率比已有转移的患者显著要高,P0.01。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盆腔淋巴清扫术都不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原因。结论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是: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浸润、宫颈浸润、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等,存在着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一般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100A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价值,分析S100A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阳性率为29.03%,低于Ⅲ-Ⅳ期的57.89%;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阳性率为16.67%,低于低分化的50.00%;病理类型内膜样腺癌,阳性率为29.27%,低于浆液性乳头状癌的66.67%;肌层浸润深度>1/2者,阳性率为55.56%,高于浸润深度≤1/2的25.00%;术后证实淋巴结转移10例,阳性率为70.00%,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30.00%。结论:S100A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进展、浸润、转移中有其重要的作用,且不同临床特征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因而可将S100A4蛋白在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作为患者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mdm2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RT-PCR方法,观察38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癌周内膜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癌组织中的mdm2基因的表达值明显高于癌周内膜组织;②有肌层或血管浸润的子宫内膜癌mdm2基因表达值高于无浸润者;③有淋巴结转移者mdm2基因表达值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④不同的肿瘤部位及不同年龄组的mdm2基因表达值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提示mdm2基因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蔚  李建军 《安徽医学》2015,36(9):1124-1127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在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进行了B超检查,其中40例患者实施了CT检查,43例患者实施了MRI检查。结果 B超对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CT对肌层浸润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低( K=0.326),而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 K=0.702);MRI对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与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电话随访。结果:75例患者5年生存率69.3%;临床表现子宫异常出血27例、异常阴道排液15例、疼痛19例及其他症状14例;绝经前病例为39.4%,已占相当比例,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晚,则预后差;癌灶侵润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癌灶浸润至深肌层,或扩散到宫颈管,或癌组织分化不良时,易发生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好、并发症少;孕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绝经前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的妇科症状时。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CT、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粘膜层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已接受超声、CT、MRI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分期、粘膜层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与病理分期符合度最高,为97.5%;8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肌层浸润58例,45例术前超声提示肌层受侵,44例CT提示受侵,52例MRI提示受侵;14例病理证实宫颈浸润,超声、CT、MRI分别检出16例、12例、15例;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9例,超声、CT、MRI分别检出2例、8例、10例。结论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粘膜层侵犯、淋巴结转移评估方面效能最佳,CT次之,超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468例,因复发再次入院治疗18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子宫内膜癌复发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检查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年龄、肿瘤的病理分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病理组织分级、肌层浸润、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密切相关,在针对子宫内膜癌首次治疗中对有上述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应提高重视,积极进行术后综合放、化疗治疗,密切进行随访观察,以能够及早发现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全部患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分型、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外转移及腹水细胞学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灶范围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宫外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肌层浸润、特殊病理类型以及宫外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应行淋巴清扫及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阴道超声参数构建评分模型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且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150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LN组)和未转移组(NLN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阴道超声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阴道超声参数评分模型(LNPM),分析该模型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另外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对建立阴道超声参数评分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15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评估共出现31例淋巴结转移,据此分为LN组31例和NLN组119例。LN组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50%)、子宫内膜厚度、癌灶内血流最大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术前癌抗原125(CA125)水平、分化程度与NL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50%,OR=13.454)、Vmax大(OR=3.598)、RI小(OR=0.383)、分化程度低(OR=1.003)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LNPM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癌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133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分析患者年龄、是否绝经、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及宫颈间质是否受侵、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表达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水平与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附件受侵、盆腔(附件除外)受侵及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附件除外)受侵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水平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性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25与CA19-9升高提示子宫深肌层受侵以及宫外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与术后病理证实肌层浸润的吻合度、磁共振判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吻合度进行分析.结果: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磁共振与术后病理证实肌层浸润的吻合度为91.07%;磁共振判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正确率为92.86%;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吻合度为94.64%.结论:磁共振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上有较高应用价值,全面分期 手术后明确手术-病理分期为后续规范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峰  陈鑫  方晨燕  孙海燕 《浙江医学》2020,42(23):2529-253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全面分期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0例。回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520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6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及CA125水平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CA125升高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可不常规行淋巴结切除,但存在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CA125升高这些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术前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MRI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24,P0.05,一致性较好;术前MRI评价肌层浸润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741,P0.05,一致性较好;术前MRI评价浅肌层浸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6.44%、87.69%、86.44%、87.69%和87.10%;术前MRI评价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275,P0.05,一致性较差,术前MRI评价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22.22%、98.26%、50.00%、94.17%和92.74%。结论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判断肌层浸润情况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判断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8.
关明飞  黄萍  周莉  李燕  朱安娜 《西部医学》2013,25(5):678-680,68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的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中33例(22.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独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57.6%),单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5例(15.2%),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同时转移9例(27.3%),以闭孔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2枚较≤22枚的患者死亡率高(26.9%和8.2%,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较≤3枚的患者死亡率高(50.0%和10.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可以先累及盆腔淋巴结,再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闭孔淋巴结最易转移;深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及转移的数目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组织中PTEN表达情况,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术前行诊刮术的200例纳入研究对象,比较PTEN在不同研究组的阳性表达差异,并行阳性表达等级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TEN阳性等级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成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分期的升高,PTEN呈现阳性表达等级下降的趋势,在病理类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中,PTEN阳性等级较高;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等级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结论子宫内膜癌诊刮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情况受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病变越早、越轻,阳性表达等级越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MRI检测方法在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深肌层浸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将T2WI,CE T1WI,DWI等方法诊断深肌层浸润程度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 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证实有深肌层浸润者43例,无深肌层浸润者22例。T2WI与DWI融合图像的诊断价值最佳,其准确性达93.8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35%和90.91%,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也分别为95.35%和90.91%。结论 T2WI和DWI的融合信号能够更好地提供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