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应用降纤酶(巴曲酶、DF—521)与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ASA)联合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并与单独治疗组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胡敏  孙玮  徐武平  张媚 《医药导报》2004,23(6):0400-040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药物为右旋糖酐40注射液,每日500 mL,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 d。治疗组同时加用巴曲酶,首剂10 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点滴,其后5 U隔日静脉滴注,共用3次,总剂量20 U。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46.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宏 《医药导报》2005,24(6):489-490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72 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巴曲酶,按10,5,5 Bu分别于入院第1,3,5天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药、钙离子拮抗药、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脑保护药治疗2周。对照组除未用巴曲酶外,其他同治疗组。并于治疗前、治疗结束第7,14天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第7,14天显效率分别为66.7%,8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2%,68.0%)(均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治疗与加用巴曲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住院时间,论证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加巴曲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与住院时间,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含量与住院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对于急性脑梗死,尤其是高危,进展风险大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6例,首先应用巴曲酶分别10,5,SBU,qod,iv gtt,共3次,然后予以尼莫地平治疗;常规组48例,仅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0例(43%),显著进步20例(43%),总有效率94%;常规组基本治愈5例(10%),显著进步15例(31%),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且明显减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d1用巴曲酶10BU,d3和d5用5B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对照组注射用血栓通5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以及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巴曲酶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巴曲酶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比较,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结论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出血风险性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或栓子阻塞动脉血管致该动脉供应区的脑组织软化、坏死而产生的相应脑损害症状,因此早期使用溶栓药物,重建缺血区循环,减轻脑神经细胞及其功能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巴曲酶是新型强力单成分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基质等作用[1]。我科于2008年1月-2008年11月应用巴曲酶(商品名东菱迪芙,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种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不仅使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凝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仅高切、低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血栓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上海市同仁医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单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胞二磷胆碱组单用胞磷胆碱,750 mg/d;联合用药组联用两药。3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后14、90 d,测量患者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分析临床疗效,检测药物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前血清中SOD、NSE、Hs-CRP水平以及NIHSS、ADL及MAS分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胞二磷胆碱组(P<0.05)组,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治疗后90 d,联合用药组SOD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NSE、Hs-CRP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3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降低(P<0.05),ADL及MAS分数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NIHSS分数在治疗后14、90 d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ADL及MAS分数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14 d疗效分布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14、90 d后治疗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均高于依达拉奉组、胞二磷胆碱组。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较单用依达拉奉或胞磷胆碱,两药联合运用更能有效减少自由基水平、保护神经元,更好地改善病情及预后,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胞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并同时行相关康复治疗。有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为147.7,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为4.8。结论采用依达拉奉和胞磷胆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使用胞磷胆碱方案要比使用依达拉奉方案经济,医疗成本相当较低。  相似文献   

12.
杨铭 《中国医药》2013,8(7):927-928
目的 观察和评价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神经节苷脂1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同时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按10、5、5、5 BU分别于第1、3、5、7天静脉滴注一次;对照组应用GM1 100 m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160 mg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4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5.0% (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 (24/40)(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12±6)比(17±6)分,P<0.01];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ib含量均降低(P<0.01),而治疗组Fib含量[(1.9±0.9) g/L]相比对照组[(2.3±0.7)g/L]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结论 巴曲酶联合GM1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耿赤子  魏建朝 《安徽医药》2015,36(12):1467-146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使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脑血管储备(CVR)的影响.方法 根据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方法,12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A组(29例,发病12 h以内开始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33例,发病12 h以后开始常规治疗)、治疗A组(29例,发病12 h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B组(32例,发病12 h以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MFV1-MFV0)、CVR、动脉指数(PI)及两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Δ(MFV1-MFV0)、ΔCVR、ΔPI.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SSS评分、MFV1-MFV0及CVR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I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A、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治疗A组Δ(MFV1-MFV0)、ΔCVR、ΔPI高于治疗B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CVR.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VR功能改善作用较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降纤方案的比较,探索经济有效的降纤治疗方案。方法连续累积该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蚓激酶组(A组)35例、巴曲酶组(B组)40例和两药序贯疗法组(C组)50例,均于发病后6~72h内给药。治疗方法:A组入院当天起日服蚓激酶胶囊60万U,每天3次,共14d;B组自入院当天起隔日给予巴曲酶治疗;C组入院时给予巴曲酶10U治疗1次,同时口服蚓激酶胶囊60万U,每天3次,共14d。评价治疗前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变化时间,比较三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医疗费用。结果(1)治疗半个月时显效率与痊愈率,C组显著高于A组,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在(2.8±0.9)d开始降低,B组与C组则在1d内开始降低。(3)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A组不如B、C组明显,而B组和C组间则无明显差异。(4)A组与C组均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B组中有2例75岁以上患者在症状改善后再次加重,其中1例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5)费用上,三组从低到高依次为A组、C组、B组。结论蚓激酶与巴曲酶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经济安全的降纤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8例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为治疗组,单用胞二磷胆碱为对照组.治疗14天,以神经功能评分及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为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时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安全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德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内皮指标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内皮指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疾病相关指标,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通络化痰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餐后口服通络化痰胶囊,3粒/次,3次/d。根据患者情况治疗5~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扣针蛋白-5(Fibulin-5)、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9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度(V_(mean))和血流量(Q_(mean))水平均显著升高,外周阻力(R_v)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V_(mean)和Q_(mean)水平高于对照组,R_v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Hcy和Lp(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NSE、Hcy和L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Fibulin-5、HMGB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中Fibulin-5、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胶囊联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脑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隔日5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BI指数,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和肽素(CP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流速差值(DVp、DVm),及血液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05%,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和m RS评分显著降低(P0.05),MoCA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和BI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m RS、MoCA、SF-36、ADL和BI指数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O1、MCP-1、Cy PA、CPP、GFA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HO1、MCP-1、CyPA、CPP、GFA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p、Vm均增高(P0.05),DVp、DVm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机体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崔炜  屈永才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332-2336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联合胞磷胆碱组(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组(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5 g加入到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oC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6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