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小鼠眼球后,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IL-18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106PFU的HSV-1感染BALB/c鼠的角膜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临床变化,组织学检查角膜的病理改变;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IL-18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SV-1引起的角膜基质炎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0d明显可见,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21d达到高峰。RT-PCR检测的数据显示:HSV-1感染的早期即可诱导IL-18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且表达持续存在;IL-18mRNA的表达高峰时间(3~21d)位于临床疾病出现之前和临床疾病发展的过程中。ELISA检测角膜提取物中的IL-18蛋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结论HSV-1上调IL-18在小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IL-18的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IL-18诱导Th1细胞介导的对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导致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相似文献   

2.
协同刺激分子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鼠外周血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接种于BALB/c鼠角膜上建立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stromalkeratitis,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和接种病毒后的第1d、3d、7d、10d、14d、21d及28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提取淋巴细胞,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协同刺激分子B71、B72、CD28、CTLA4的表达水平;同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鼠角膜的临床变化。结果HSV1感染鼠的角膜后,小鼠均患了急性角膜上皮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86.7%(78/90)的小鼠自感染病毒后第10d起开始出现角膜基质炎改变,典型的表现为灶状角膜基质混浊,局部角膜新生血管化,炎性细胞浸润。角膜基质混浊逐渐进展,于3周时达到高峰,4周时开始修复。鼠在感染病毒之前,外周血中表达微弱的CD28mRNA,不表达CTLA4、B71及B72mRNA。鼠感染病毒后,外周血中CD28、CTLA4和B7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B72仍无表达;CD28在HSK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较高,在疾病愈合过程中表达减弱;B71表达的高峰时间是病毒感染后的3~21d,以稍低的表达水平平行于CD28的表达。结论在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病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1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诱导CD4 T细胞介导的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 将106 PFU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 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 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BTLA+T细胞和CD3+ CD4+ 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 CD4+ 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 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 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 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 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L-17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将1.0×106空斑单位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L-17在角膜中的表达。分别取正常小鼠及接种病毒后的第1~3,7,10,14,21,28d,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17阳性的CD4+T细胞的表达。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变化,检查角膜的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中,角膜和外周血均有IL-17表达。实验组角膜基质内炎性细胞、角膜混浊程度非常严重。IL-17的表达与HSK小鼠炎症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609,P<0.01)。结论:IL-17在HSK小鼠模型中呈高表达,且IL-17在HSK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Xia LK  Gao DW  Pu W  Zhang JS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92-596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80只分为2组,每组40只;将单纯疱疹病毒1型接种于小鼠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鼠角膜接种病毒前的6h、当日及接种后2、4d,向实验组鼠的角膜内注射重组IL-10 20ng,腹腔内注射鼠重组IL-10 500 ng;对照组同步注射生理盐水;观察IL-10对小鼠HSK的发病率、临床特征、角膜病毒滴度、角膜细胞因子含量、角膜病理改变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IL-10降低了HSK发病率,减轻了HSK角膜混浊程度、角膜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降低了角膜内IL-2和IL-6的含量,抑制了鼠的DTH反应。IL-10不影响病毒在角膜内的复制和清除。结论IL-10可抑制鼠的DTH反应和HSK的发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Xia LK  Zhang JS  Shu H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72-176
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immunoglobulin,CTIA-4Ig)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fifis,HSK)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接种于BALB/c鼠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采用CTIA-4Ig阻断B7:CD28/CTIA-4协同刺激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观察HSK的发病率、临床特征、角膜组织学改变、角膜病毒滴度、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抗原刺激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CTIA-4Ig可减少小鼠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81.6%)及CD8^ T淋巴细胞(67.9%),阻止鼠发生HSK、减轻角膜混浊程度及角膜内炎性细胞的浸润、损伤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抑制鼠脾细胞分泌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T-helper 1,Th1)细胞因子;但不影响角膜病毒滴度及小鼠死亡率。结论用CTIA-4Ig阻断B7:CD28/CTIA-4协同刺激途径,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并抑制CIM^ Th1细胞的功能,阻止HSK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角膜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角膜中的分布及酶活性表达。方法 BALB/c小鼠眼角膜接种HSV-1(KOS株)以诱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分别收集正常眼球及感染后第2、7、14及28天的感染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MP-2、-8、-9及TIMP-1、-2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酶谱(Zymography)技术检测MMPs的酶活性。结果 感染后第2天,感染眼的MMP-2、-9及TIMP-1、-2表达比未感染眼增加且表达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中。感染后第14和28天可见坏死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形成,同时角膜基质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溃疡处,可见MMP-2、-9及TIMP-1、-2表达显著增加。溃疡区域有大量MMP-8阳性染色的中性粒细胞。角膜感染HSV-1后,明胶酶(MMP-2、-9)活性和胶原酶(MMP-8)活性均增强。结论 HSV-1角膜感染后,由角膜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分泌产生的MMPs可能对上皮性角膜炎与溃疡形成过程起重要的促进作用。MMPs与TIMPs的相互作用可能对HSK的坏死性病变起重要调节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95-399)  相似文献   

9.
羊膜移植对实验性HSK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AMT)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角膜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实验组角膜行AMT。术后第0、2、7、14d取出角膜。常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角膜中MMP-2及-9的表达及平均光度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0只鼠眼中17只发生HSK;AMT组仅有9只眼发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MT组角膜上皮、基质病变程度及新生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显示对照组角膜细胞和浸润炎性细胞中表达的MMP-2及-9在第2d增加,14d时达高峰。AMT组各时间点MMP-2及-9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移植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产生MMPs,从而抑制HSK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在感染后第1、3、5、7天,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变化;半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角膜中Thl细胞因子(IFN-γ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bet基因mRNA的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检测T-bet mRNA与IFN-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角膜接种菌液后,早期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第5天后新生血管大量生长;HE染色可见第1、3天在角膜缘、角膜基质及前房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第5天后炎症细胞减少,角膜基质中纤维细胞逐渐增多;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表明,Thl细胞因子(IFN-γL-12)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及蛋白在角膜接种菌液后均出现表达,且IFN-γL-12的表达显著强于IL-4、IL-10;IFN-γ/IL-4比值在第3天达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T-bet mRNA在第3天达最高值;T-bet mRNA的表达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中,Thl/Th2型免疫应答共同参与调节机体的抗真菌免疫,但以Th1型应答为主;角膜感染真菌后第3天机体的免疫力达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