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杰  邢壮杰 《铁道医学》1998,26(2):105-106
目的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Guo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 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 ̄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40例49条肢体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自体大隐静脉片式膨 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穿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结论:此术式疗效好,不无不主奶反应,且手术操作简便,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适应证主要为轻、中度倒流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3.
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的疗效。方法对42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和静脉肌襻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表现腓总神经损伤,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行深静脉造影提示有显著的瓣膜样功能,随访15~3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瓣膜重建术应根据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液倒流的程度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kistner首次报告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名 ,从而区分了完全不同于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另一类新的疾病范畴 ,现已认识到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性疾病中最为常见 ,约占其中的 5 3.5 0 % [1] 。目前已有多种诊治方法 ,须根据病情和各自的技术条件 ,正确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获得最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下面就此作一概述。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检测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不全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有创检查 ,主要是X线造影 ,它是检测下肢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直观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股浅静脉瓣膜环包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下肢深静膜瓣脉关闭不全是近年来才被肯定的一种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本科自1994.2以来,用大隐静脉片环包股浅静脉第一个瓣膜壁治疗21例(27条患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27条患肢。男性18例,23条患肢;女性3例,4条患肢。其中左下肢18条,右下肢9条。年龄25~68岁,平均49.8岁。病程11个月~38年。平均17年1个月。1.2临床表现27条患肢均有浅静脉曲张、活动后小腿沉胀、胀痛。小腿色素沉着23条肢,其中全小腿3肢;小腿凹陷性水肿20条肢;皮肤增厚,湿疹样改变18条肢,慢性复发性小腿溃疡19…  相似文献   

7.
闫波  苏颖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F0004-F0004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疾病俗称“老烂腿”,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为下肢深静脉瓣受损导致深静脉血返流。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甚至踝部皮肤溃烂。常规单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常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下肢肿胀难以消退,  相似文献   

8.
刘金余 《上海医学》1991,14(2):111-112
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0年2月,采用包瓣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3例,共24条肢体.术后近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4~73岁,平均51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双侧1例。病程最短3~49年,平均19年。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患者探讨其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57例,6例给予保守治疗,4例实施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47例施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6例给予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效果满意;4例实施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的患者中,3例手术效果满意,1例术后症状较前好转;43例施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息肢均手术,效果满意,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针对不同患者可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戴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264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4例患者当中,年龄≥40岁的有984例,占77.85%;无明显诱因发病的有642例,占50.79%;发病前有明确外伤史(未行手术治疗)的142例,占11.23%;手术后发病的有316例,其中骨科手术史142例,占11.23%;妇产科手术史90例,占7.12%;普外科手术史42例,占3.32%;血管外科手术史23例,占1.82%;泌尿外科手术史12例,占0.94%;其他手术7例,占0.55%;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病的有20例,占1.58%;恶性肿瘤患者25例,占1.98%;类风湿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有27例,占2.14%;吸毒史8例,占0.63%;抑郁症2例,占0.16%;下肢DVT复发的62例,占4.9%.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因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重在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DVT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联合应用 DIOMED81 0 nm激光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2 4例病人 (男 1 8,女 6) ,共 35条肢体 ,分别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股静脉瓣膜包窄术和交通静脉结扎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 ,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观察 ,对临床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大部分病人于术后早期发现有沿大隐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硬结或曲张静脉处血栓样结节现象 ,一般于 4~ 8周内逐渐消退。 2例病人有足靴区溃疡均在治疗后 2~ 4周内迅速愈合 ;术后两周复查彩超 ,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平均住院日 6( 3~ 1 5 ) d。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戴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近期疗效可靠、创伤小、瘢痕少操作简便、安全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胡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4):229-229,255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致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胀痛以及踝部皮肤营养障碍等病变。 2 0 0 1年 4月~2 0 0 2年 3月我院以股浅静脉 (股深静脉汇入前的股静脉 )瓣膜包窄术 (简称包窄术 )治疗本病 6 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本组男 4 3例 ,女 18例 ;年龄 2 8~ 84岁 ,病程 1~ 30年。全部患者除浅静脉曲张外 ,还有肿胀、胀痛或沉重感 4 8例 (占 78.6 % ) ,踝部皮炎或色素沉着 30例 (占 4 9.2 % ) ,溃疡形成 15例 (占 2 4 .4 % )等症状。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5 7例 ,占 93.4 % ,有 4例为单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手术与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MCC、Ovid以及中国知网(CNKI),检索年限均自建库到2007年3月,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利用Revman 3.2统计软件对纳入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组急性期缓解率明显高于抗凝溶栓组[OR=3.62,95%CI(1.63,8.05)],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较溶栓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对5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消融成功48例,均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7.8月。其中38例完全恢复正常;10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血管直径较健侧缩小10%~25%。4例超声消融失败。结论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该技术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92例临床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查,2项检查都在同一时间段(间隔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对比分析其对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结果,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检出率是58.7%;红外热成像技术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检出率是63.0%;2组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计算,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1.7%、74.1%、67.6%、79.6%、60.5%。 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出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近,具有检查时间短、可大批量检查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手段,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9.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尹乐平  冯超  顾毅  刘彤  吴宗平 《四川医学》2003,24(10):1023-1024
目的:探讨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于2001年8月至2003年2月开展了腔镜下行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例。结果:本组26例病例均恢复良好,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结论: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结扎 浅静脉硬化剂法治疗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