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道支架在食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了34例中晚期食道癌或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支架置入术。其中食道癌27例、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所用镍钛合金支架直径1.8cm。手术均在X线监视下进行。术后24—48小时随诊观察,支架全部膨胀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因狭窄造成的进食困难均得到缓解。作者认为食道支架置入术能显著提高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静脉肾盂造影是由静脉内注射造影剂,经肾脏的分泌作用排人尿路.作X线摄影,从而显影,因其简便易行.危险性小,病人痛苦少,诊断价值高,不但能观察泌尿系的器质性改变,而且能测定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成为泌尿系统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自1983年Frimberger^[1]报告了采用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成功以来,国内外相继广泛开展了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及覆膜食道支架封闭食道——纵膈,食道气管瘘等技术,食道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晚期食道癌及手术后复发引起的食道恶性狭窄的重要手段^[5]。为了使食道内支架置入准确无误,而迅速,以求一次性置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支架精显(StentViz)和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评价支架可视性和膨胀性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同时接受StentViz和IVUS检查的PCI患者30例。分别在QCA、StentViz和IVUS图像中对植入的33枚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并进行不同方法间比较分析。对33枚支架共143幅StentViz影像作支架可视性分级评价。 结果 QCA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均显著大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支架偏心指数均显著低于StentViz、IVUS测量(P<0.05);StentViz测量的上述指标与IVUS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ntViz与IVUS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相关性(r = 0.956)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相关性(r=0.776)。StentViz测量的支架最小直径与QCA测量相比,同IVUS测量具有更好的一致性。143幅StentViz图像中支架可视性评价显示,支架显示优82.1%(评分4分),良15.3%(2~3分),差2.6%(0~1分)。 结论 StentViz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可视性,与QCA相比在测量支架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正> 静脉肾盂造影(IVP)是泌尿系统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不仅可以观察尿路器质性病变,而且可以了解肾脏排泄功能。但传统腹部加压IVP需按固定时间摄影,并且检查时间长,图像质量欠满意。近年来,我院将IVP改为透视下动态多体位相结合适时摄影的新方法,可完全显示全尿路情况,取得明显效果。现就新方法与常规IVP所取得的影像质量及诊断情况进行比较,以求进一步探讨动态多体位在IVP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将X线作为透视定位穿刺基准线的可行性,探讨该基准线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C臂X线机透视下,通过塑料、带皮猪肉块模型实验,利用X线直线传播的特性,找到X线定位基准线后,在该线方向上,进行穿刺实验,将穿刺到位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成功率96.7%和90%,不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成功率16.7%和6.7%。u检验u=6.25和6.45,u>2.58,P<0.01,表明用与不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其成功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又经30例临床验证,表明了使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定位穿刺,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结论:利用X线作为定位基准线,只需一根穿刺针,加上"三点成一线"的瞄准方法,就可实现透视下准确的定位穿刺。  相似文献   

8.
9.
X线摄影是脊柱创伤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为提高脊柱创伤X线检查的质量 ,我们采用在电视透视下定位进行X线摄影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仪器与对象 设备为GETX Ⅲ遥控X线机 ,其储片盒可储存 5 0张 2 5 .5cm× 30 .5cmX线胶片。 1999年10月— 2 0 0 1年 9月对 113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电视透视下定位X线摄影 ,其中颈椎 2 1例、胸椎 16例、胸腰段 2 8例、腰椎 4 0例、骶尾椎 8例。1 2 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或侧卧在X线机检查床上 ,摄影前首先对检查部位进行透视定位 ,然后选择摄影条件档 ,X线胶片可采用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矩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考试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 IS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先后经CTA和CAG检查,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以CAG为金标准,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腔狭窄程度≥50%,对CTA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CAG检查植入的160枚内支架中27枚出现术后再狭窄,占比16.88%,CTA检查内支架术后再狭窄28枚,占比17.50%,以CAG为金标准,CTA发现24枚狭窄4枚漏、误诊。经检验其灵敏度88.89%,特异度96.99%,准确率95.63%,Kappa值0.862。CAG对各级冠状动脉ISR的检查结果:在后降支9枚,右冠状动脉7枚,左回旋支7枚,左前降支3枚,左主干1枚。CTA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3.25%、95.34%、96.84%、95.68%、100%。Friedman检验结果可知,CTA和CAG对ISR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颅内支架后进行密切随诊是必要的,因为支架内再狭窄(ISR)或残存狭窄(RS)并不少见。用于微创随访的成像技术是需要的。本研究目的是在一种新的动物模型中比较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平板探测器CT血管成像(FD-CTA)  相似文献   

16.
江洁  刘贵伦  付赤学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73-1274,130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凝血酶封堵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2013年3月因股动脉穿刺引起的假性动脉瘤患者30例,假性动脉瘤35个,其中20个彩色多普勒诊断瘤腔大小形态明确,瘤颈部显示清晰,常规封堵一次成功。15个动脉瘤显示不满意,表现瘤腔呈多形性,瘤体较大,或出现瘤中瘤、瘤旁瘤,在常规封堵时不完全或不成功,在造影剂指导下行再封堵术,观察瘤体、瘤颈部形态,再次指导手术进针通路,观察瘤体封堵效果及造影剂的流向。结果15个假性动脉瘤行再封堵术时在术前造影均能良好显示,能观察到瘤颈部,可明确超声引导通道,术中封堵过程中可见瘤腔内造影剂迅速消退,血栓形成,假腔封闭,术后可清晰观察到股动脉边缘及封堵效果。术后随访24h及3~5d均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凝血酶封堵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超声引导起着关键作用,特别对于瘤颈及瘤腔显示不满意,瘤腔呈多形性,瘤体较大,或出现瘤中瘤、瘤旁瘤的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阶值。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重建(VR))作影像后处理。结果:中央型PE20例.周围型PE8例,混合型PE7例。结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轴位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都得到了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薄层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可以做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是一种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形态、发生部位及其他间接征象,有助于诊断或排除肺栓塞.MSCTPA具有快速、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已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17例经DSA证实,7例经手术证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曲面重建(CPR)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所有行CT血管造影的病人,都能清晰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附壁血栓,能准确测量动脉瘤的相应数据,其中Ⅰ型5例(20.8%),ⅡA型7例(29.2%),ⅡB型2例(8.3%),ⅡC型5例(20.8%),Ⅲ型5例(20.8%)。7例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能清晰显示支架的位置、范围和管腔通畅情况,4例手术后复查均清晰显示桥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作为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已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