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手术后侧入路切口不愈合的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总结322例腰椎后侧入路手术切口不愈合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Ⅰ期切口愈合率93.5%;Ⅱ期切口愈合率5.3%,痂下愈合率0.62%。结论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全身因素、镇痛药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肥胖及脂肪液化、手术时局部热损伤效应、止血药物的局部应用、生物材料和无机材料、脑脊液漏、机械压迫或牵拉和缝合技术的影响,在施行该类手术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5年中胫骨骨折骨不愈合采用改良切口胫骨后侧入路自体髂骨移植实施手术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能在3个月拆除石膏后弃拐负重行走,疼痛消失,X线片示骨不连已骨性愈合,2例骨延迟愈合。结论改良后侧入路可以避开原胫前瘢痕及前方感染病灶,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可值得信赖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骨不愈合3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愈合是四肢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10%,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骨折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骨不愈合仍时有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3年9月收治的骨不愈合37例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临床中的手术入路大致分为五类: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前后联合入路、前外侧切除肋横突入路和微创入路。本文就目前手术入路的最新情况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肱骨干骨折传统手术入路为前外侧,但有桡神经损伤之虞。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肱骨干中下1/3骨折3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以该院6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1例,其中研究组予以内外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予以后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内翻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优良率为96.77%,常规组患者优良率为83.87%,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内外侧入路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不损伤伸肘装置,复位固定安全可靠,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6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40例,术后优良率95%,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25例,优良率84%.二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入路愈合时间为2-5个月,后侧入路愈合时间为3-7个月.结论 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有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不损伤伸肘装置的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6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采用肘关节内外侧入路方法治疗40例,术后优良率95%,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方法治疗25例,优良率84%。二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入路愈合时间为2-5个月,后侧入路愈合时间为3-7个月。结论肘关节内外侧入路对伸肘装置损伤小,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有利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路与后路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脊柱结核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按术式分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A组),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8例(B组...  相似文献   

11.
12.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5岁,于1999年底发现右侧腹股沟中下方皮下有一3mm×3mm×3mm大小肿物,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2000年4月不慎挤破后局部自行涂抹各种外用消炎药及深海鱼油不见好转,因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故未予重视。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与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双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均进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联合双切口组行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正中切口组行单纯膝正中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手术指标、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3.78±30.01)min、(115.92±28.95)min,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310.67±43.20)mL,较正中切口组(254.20±45.11)mL增多(P<0.05);术后引流量(120.06±28.47)mL,较正中切口组(145.21±30.29)mL减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118.36±2.30)d较中切口组(155.20±2.17)d缩短(P<0.05);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56%,高于正中切口组的80.00%(P<0.05);术后12个月联合双切口组膝关节屈膝度(110.27±8.20)°、伸膝度(1.75±0.23)°,均高于正中切口组的(98.24±8.15)°和(0.83±0.20)°(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11.11%,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双切口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复位更加满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恢复,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 < 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 < 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本科11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中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来源及抗生素使用、术前营养状况和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云生 《华中医学杂志》2004,28(3):190-190,192
目的 比较常用垂体腺瘤经颅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 采用额外侧入路,开颅后由额外侧抬起额叶底部,一般不必切断嗅神经,显露视交叉前间隙,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21例垂体腺瘤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无死亡,效果良好。结论 额外侧手术入路有以下优点:①不损伤嗅神经;②显露视交叉前间隙角度理想;③手术损伤小,耗时短。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术式简化了手术操作并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而被眼科及外科各领域广泛采用。我们自1997年以来采用经结膜入路小切口不缝合下睑袋成形术26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的发展,高能损伤的增加及基层外科手术的逐渐开展,目前股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58例,回顾分析其中38例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总结骨不愈合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切口入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我院采用腹横纹切口为入路 ,行阑尾切除术 ,应用 80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10 0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5岁 ,均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员均恢复良好。1.2 方法以麦氏点为中心 ,沿腹横纹走向切开皮肤 ,皮下 ,长约 4~ 6cm ,腹外斜肌腱膜按其肌纤维方向分开 ,余下同麦氏切口行阑尾切除术。2 讨论此方法优点为切口方向与神经走向基本一致 ,故与原麦氏切口比较 ,不易损伤下腹壁皮神经 ,且切口方向腹壁张力方向相同 ,与皮纹一致 ,所以术后切口疼痛轻 ,不易裂开 ,随访 4…  相似文献   

20.
荆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351-1353
目的:总结采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探索快捷、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桡骨远端小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在C型臂透视下,经关节外复位,有明显骨缺损者同时植入人工骨或肢体骨,同时采用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或关节外固定加科氏针固定。结果:本组129例(其中11例双侧)均采用掌侧入路,切口复位,T型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平均随访23.59个月,远期疗效优良率92.14%。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选用掌侧手术切口,具有手术损伤相对小,不需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桡骨掌侧面平坦,手术易于操作,手术操作不进入掌侧韧带结构,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复位效果好,植骨不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功能锻炼开始早、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较实用切口,对内、外固定均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