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光川 《家庭医生》2008,(19):52-52
有这样的说法: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如果肿瘤是恶性的,无疑就是最沉重的打击。而如果这个恶性肿瘤是肺癌,就更像已经拿到一张死亡通知书。 诚然,肺癌可怕,其发病在我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已经升到第一位。不过,虽然杀伤力巨大.但及时规范治疗,肺癌也可以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是一种慢性病。  相似文献   

2.
患了肺癌,往往会反复发生肺炎,所以,控制肺炎是肺癌治疗和康复过程的一大难题,治疗要靠医生,但病人自己并不完全被动,主动寻找一些有效、易行、适合各自特点的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网页上,一位肺癌患者介绍了自己用吸雾治疗对付肺炎的经验。特摘录、改编后刊载如下,对肺癌患者控制肺炎会有所启示。对反复发作的老慢支患者控制病情也有借鉴作用。此外。吸雾疗法对一般的喉炎、咽炎、气管炎、鼻炎、肺气肿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谷葳 《长寿》2007,(4):4-5
储大同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首席科学家兼伦理委员会主任.国家抗肿瘤药GCP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上长期从事用生物治疗配合化学治疗的方法诊治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黑色素瘤和肾癌,疗效显著,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主要著作有《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肺癌》《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手册》《肿瘤急症手册》等。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二升,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肺癌患中的80%左右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治疗方法从作用范围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前以手术、放疗为主,后包括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其中化疗应用最早,经验最多。近年来新药相继问世,用药方案不断改进,疗效明显提高。但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细胞周期作用点和机制不同,联合用药可以达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提高疗效的作用。因此综合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多学科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肺癌治疗基本原则。肺癌不仅仅局限于肺部,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采用全身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另外,肺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也需要不同层次和不同作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美国的头号癌症杀手,其致死人数甚至超过了其后三大癌症的致死总数(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肺癌如此致命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当其被确诊之时,通常已出现了咳血等明显症状,此时一般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程度并很难治疗。最新的血液测试能较早地极为准确地诊断出患病的几率,被称作LC测试,检测在肺癌各个不同阶段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这在健康人群中非常少见。只凭此一项检测就可确诊肺癌,同时也可与胸部X透视、CT断层扫描和其它成像技术一起确认早期肿瘤。[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吴志 《大众健康》2011,(12):58-58
传统化疗药物是癌症治疗药物的主力军,但由于其“地毯式”轰炸的明显副作用,不少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而降低治疗标准。分子靶向治疗是在对肿瘤分子生物学了解的基础上,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特异性差、毒副作用大的缺点。目前,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乳腺癌、肺癌等领域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弹头射频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2组,A组36例患者行39次射频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进行对比观察,B组35例行CAP或FAP方案静脉联合化疗。结果:A组36例于治疗后10 d,20例于治疗后30d,15例于治疗后60d进行了CT复查,10d后69%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20%以上,30d后75%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上,60d后53%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50%以上13%肿瘤消失,无手术死亡,A组有效率66%明显高于B组的22.9%(P<0.01),结论:CT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健康必读》2004,(2):26-26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癌症是不可治愈的。几百年以来,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经验的沉淀积累,形成了目前恶性肿瘤治疗上的四种模式,即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和近年兴起的生物治疗。这四种治疗方法在癌症治疗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医学表明,早期乳腺癌经过手术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而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肺癌.也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1 最郁闷的肿瘤医生 近年,我国肿瘤治疗领域的医生中,比较郁闷的大概是胃癌专科的医生。 经过不断的宣传,能早期发现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肿瘤的主流治疗方法多且相对规范,治疗效果明显变好。病人幸运,医生也因此信心倍增、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2008,(23):25-25
“现在认为,肺癌是一种慢性生活性疾病。”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舜教授,在今年的“肺癌关注月”活动中这样表示。即使无法彻底切除肿瘤,如果通过治疗可以控制其生长,肺癌病人同样也可“与狼共舞”,带瘤生存。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多在40多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以70-74岁为高峰发病年龄。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仍以手术切除为最佳治疗方案,其疗效远高于非手术治疗。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1月共收冶258例65岁以上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肿瘤的大小及其浸润的程度,实施了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或局部的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晚期肺癌在临床上均已失去了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而其它治疗方法也难以奏效,支气管动脉化疗术(BAI)是经肿瘤供养动脉直接灌注化疗药物,一方面可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已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晚期肺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现收集我科1994年9月至2004年9月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术治疗晚期肺癌资料较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生》2010,(7):51-51
最近,一项面向亚洲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性肿瘤疫苗研究启动。 Ⅲ期肺癌的死亡率很高,仍有相当大的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在亚洲,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亚洲病人的遗传学特征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尤其是以局部瘤细胞灭活为主要手段的微创靶向治疗,成为最新肿瘤治疗的主导方向。晚期肺癌病人微创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小病人的痛苦、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机体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功能的完整性,最终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肺癌病人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胸腔镜下的手术、内镜引导下的治疗、通过影像引导下的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对于早期和中期的肺癌病人,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晚期的肺癌病人,尽量选取微创靶向治疗的方法,首先要减轻肿瘤负荷,然后再配合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以及进行中医中药等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专家小记:李龙芸教授是清华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及博士生导师。擅长呼吸内科疾病和肺癌的治疗。曾于1985年及1994年赴加拿大MeGill大学进修,学习呼吸内科疾病及肺癌的治疗和实验室研究工作。在协和医院从事内科临床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于1986年至今开展了前瞻性小细胞及非小细胞癌的治疗研究,已使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1991年获香港郑荣斌医师肿瘤研究基金资助,进行了肿瘤个体病人的药物敏感试验、肺癌癌基因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学》2007,(7):59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大城市在肺癌的临床诊断、手术技术、抗癌药物及放射治疗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导致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肺癌治疗的不规范。病人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那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致使许多肺癌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维持治疗是指在完成规定疗程化疗后,无进展疾病的患者在二线治疗前的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治疗。其目的在于取得最大的肿瘤缓解率和生存期[1]。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恶劣,预后凶险。以同样播散范围比较,小细胞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诊断前的症状期短,确诊后的生存期亦短。如不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诊断起的中位生存期不足三个月,二年生存率小于1%。因此,我们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以期延长该类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王淼 《现代养生》2014,(21):18-19
肺癌治疗方式分很多种,主要视肿瘤大小、治疗部位、肺癌型态(非小细胞肺癌或是小细胞肺癌)、疾病分期、患者个人健康状况而定,其中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标靶治疗等。早期发现的肺癌(即第一、第二期),外科手术方式通常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但是,一旦肺癌转移或到了晚期(即第三期或第四期),多半只能进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肺癌危险度与非肿瘤肺部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发现非肿瘤肺部疾病对肺癌危险度的直接影响。方法 在甘肃省进行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到在1994年1月至1998年4月期间发生的886名肺癌病例(男性656名,女性230名)。病例调查表中收集了多种诱发肺癌危险因素的资料。其中包括非肿瘤肺部疾病史(肺结核,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炎),初次发病诊断年龄和年份,接受治疗和法院情况等。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找出非肿瘤肺部疾病史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结果 在对主动吸烟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肺癌危险度的增加与肺结核及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直接有关,其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OR=2.1(95%CI:1.4-3.1)与OR=1.4(95%CI:1.1-1.8),哮喘与肺炎也使肺癌OR值增加,其值分别为OR=1.4,(95%CI:0.9-2.1)。与OR=1.5(95%CI:1.0-2.3)。当只对有病理诊断的病例和由本人回答的资料进行分析时,肺结核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导致肺癌危险度的增加也是显的。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以往的肺结核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使致肺癌危险度显增加。哮喘和肺炎与肺癌的关系虽然也是正相关。但还没达到统计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