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抗Cpn抗体及ICAM、CRP、IL-6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抗肺炎衣原体(Cpn)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的CHD病人300例,以342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抗Cpn IgA、IgG、IgM抗体及ICAM-1、CRP、IL-6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抗Cpn Ig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Cpn IgM抗体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抗Cpn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D病人血清ICAM-1、CRP及IL-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抗Cpn抗体的高阳性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联系,而CHD患者血清ICAM-1、CRP及IL-6水平的升高也提示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0例CHD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CpnIgM、CpnIgG进行检测。结果:CHD组CpnIgM、CpnIgG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结论:Cpn感染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肺炎衣原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其致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对 86例冠心病 (CHD)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A组 ,55例 )和症状稳定患者 (B组 ,31例 )与非CHD患者 (对照组 ,2 6例 )进行外周血Cpn特异性抗体IgG、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C 反应蛋白 (CRP)水平检测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结果 3组Cpn特异性IgG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78.1 8%、54 .84%和 42 .30 % ;Cpn IgG阳性率、CRP、TNF α、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 ,A组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但B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TNF的均值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结论Cpn的感染与激活在ACS的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 ,其致病机制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用ELISA检测样本Cpn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应用乳胶凝集法检测CRP。结果 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Cpn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组Cpn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ACS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SAP组,正常组和S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CpnIgG抗体阳性组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CpnIgG抗体阴性组。结论 Cpn感染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但因果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与肺结核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00例确诊肺结核病患者(病例组),均通过影像或培养确诊为肺结核;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筛选出的与病例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30岁以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共100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感染判断标准为:急性感染:IgM(+),IgG(-);慢性(隐性)感染:IgM(+),IgG(+);既往感染:IgM(-),IgG(+).对IgM(+)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 对照组、病例组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分别为57.5%、97.0%,其中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5%、11.0%,慢性感染率分别为3.0%、10.0%,既往感染率分别为53.0%、76.0%,急性感染率、慢性(隐性)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gM(+)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为:总感染率分别为57.4%、97.5%,其中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4%、5.8%,慢性(隐性)感染率分别为3.0%、13.7%,既往感染率分别为53.0%、78.0%,急性感染率、慢性(隐性)感染率、既往感染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周后复检结果与复查前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病感染者的肺炎衣原体IgG、IgM抗体阳性率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总感染率高达97.0%,提示结核病感染几乎均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上治疗肺结核时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的Cpn抗体(CpnIgG、CpnIgM)水平及DAN,同时观测C反应蛋白(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AMI组CpnIgG、Cpn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P<0.05),Cpn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Cpn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OR=3.653,P=0.025;OR=3.174,P=0.033)。AMI组中Cpn(+)组CRP、TC、TG、LDLC高于同组中Cpn(-)组(均P<0.05),且IgG与CRP、TC、LDLC呈正相关(P<0.05),调整与CRP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CRP仍呈正相关;OMI组中Cpn(+)组TG明显高于Cpn(-)组(P<0.05),IgG与TG呈正相关。结论Cpn感染与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血脂、CRP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肺癌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n)和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癌标本43例和非肺癌呼吸科病人19例肺组织中Cpn特异性抗原.结果:肺癌组Cpn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癌组中Cpn-Ag阳性率88.4%(38/43),对照组阳性率26.3%(5/19),p<0.0001.结论:肺癌患者易患Cpn感染,Cpn感染与肺癌有一定的关系,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咳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央波  钟浩 《临床医学》2008,28(5):57-5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CC)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68例儿童慢性咳嗽和6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实验检测血浆Mp、Cpn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Mp、Cpn感染情况分别是Mp感染27例(39.7%)、3例(5.0%);Cpn感染12例(17.6%)、1例(1.7%),混合感染分别是2例(2.9%)、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染负荷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4例ACS患者和66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n)、幽门螺杆菌(Hp)、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巨细胞病毒(CMV)、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Hp)特异性抗体(IgG、IgM),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病原体DNA,并检测两组的炎症介质(sICAM-1、IL-6、hsCRP).结果 ①ACS组Cpn、Hp、HSV-1、CMV病原体IgG阳性率和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病原体DNA检测与抗体检测结果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各病原体IgG阳性均与ACS相关.②ACS组中各病原体感染患者sICAM-1、IL-6、hs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均P<0.05),且4种病原体IgG均与sICAM-1、IL-6、hsCRP呈正相关.③ACS组中3种以上病原体IgG阳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种病原体IgG阳性患者ACS发生率及其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高于1、2种病原体IgG阳性患者(P均<0.05).结论 Cpn、Hp、HSV-1、CMV感染与ACS、炎症反应独立相关,不同毒力的Hp感染与ACS无关,感染负荷可增强炎症反应,增加ACS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84例 ,缓解期患者 36例及健康志愿者 30例为研究对象 ,采取微量免疫荧光法 (MIF)测定血清Cpn特异性抗体IgA、IgM、IgG ,并在SAS6 .12统计软件平台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Cpn IgG平均滴度分别为 (136 .0± 2 5 4 .7)、(85 .2± 15 0 .8)、(5 7.7± 96 .7) ;Cpn IgA平均滴度分别为 (2 1.7±32 .3)、(9.8± 10 .6 )、(4.2± 6 .9) ,Cpn急性感染率分别为39.0 %、16 .7%、6 .7% ,慢性感染率分别为 2 0 .2 %、38.9%、3.3%。经统计分析 ,Cpn IgG、Cpn IgA抗体滴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即哮喘急性发作期最高 ,缓解期次之 ,正常对照组最低 ,P <0 .0 1或 /和P <0 .0 5。结论 :急性Cpn感染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诱因 ,慢性Cpn感染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重要影响因素 ,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彤  李凡 《临床荟萃》2006,21(6):396-39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C反应蛋白(CRP)、血脂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度对照蛆患者各35例外周血Cpn IgG抗体,同时测定血脂度CRP。结果AMI组、AP组及对照组血清Cpn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2%、65.7%及25.7%,AMI蛆、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AMI组与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RP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我脂蛋白A(apoA)AMI组、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MI组、AP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MI组也明显低于AP组(P〈0.01);Cpn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与血中CRP、TG、LDL-C及apo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4、0.64、0.36和0.32),而与HDL-C成负相关(r=0.78)(均P〈0.01)。结论CHD患者Cpn感染率明显增高,Cpn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影响脂质代谢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1 1 2例 (其中脑梗死患者 69例 ,脑出血患者 43例 )、其他疾病患者 50例的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及IgM抗体 ,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 67.4%、52 .5 %、34 .0 % ,其中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则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病例血清TG浓度明显高于肺炎衣原体IgG阴性的病例 (P <0 .0 5) ;HDL C则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血管病可能有明显的关系 ,尤其是脑梗死。其可能的机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 ,引起血管局部损伤 ,以及改变了血脂浓度而增加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抗凝血酶原抗体(aPT)的含量,以探求其与该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HCD患者血中的aPT(IgG及IgM型)及总抗磷脂抗体(aPL)(IgG及IgM型),同时计算其阳性率和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结果49例CHD病人IgG,IgM,IgG/IgM-aPL的阳性率分别为22.4%,14.3%和28.6%,而对照组分别为5%,5%和10%,说明aPL在CHD病人中有明显的升高(除了IgM外,P<0.05)。CHD病人的IgG,IgM,IgG/IgM-aPT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0.2%和18.4%,对照组为2.5%,2.5%和5%,虽aP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如此,在AMI病人中aPL和aPT均比OMI和AP病人高,aPT更为明显。结论aPT可能是AMI的危险因素之一。aPL和aPT在一些CHD病人血清中有较高的水平,检测这些患者血中的aPL及aPT,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临床研究及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老年脑梗死组88例及对照组80例外周血CpnIgG抗体,同时测定血脂。结果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血清Cpn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5%及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pn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G滴度与血中TG、LDL—C及apoA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47、0.65和0.43),而与HDL—C成负相关(r=-0.81)(P〈0.01)。结论Cpn感染可能是老年患者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之一,Cpn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肺炎衣原体 (Cpn)特异性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用直接免疫荧光 (DIF)检测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 ,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 (MIF)检测Cpn抗体。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和正常人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6 2 %和 30 % (P <0 .0 1) ;血浆中CpnIgG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72 %和2 8% ,P值 <0 .0 0 1;血浆中CpnIgM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16 %和 12 % (P值 >0 .0 5 )。结论 :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和血浆中Cpn -IgG的高检出率均见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 ,但抗原的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肺炎衣原体(Cpn)DNA的检测方法.方法用淋巴细胞分层法和低渗溶血法提取PBMC.设计2对引物用套式PCR(nPCR)法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外周血PBMC中Cpn-DNA.同期临床5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DNA阳性率32.7%,对照组阳性率为1.8%,两组差异显著(P<0.001),OR 26.2,95%CI 3.52~194.98.冠心病组中无症状组阳性率为29.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阳性率为39.6%,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为29.9%,各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用nPCR法检测PBMC中Cpn-DNA,可为临床Cpn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应用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并探讨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实验组选取3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IRP 22例,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患者(ICUS)8例〕骨髓上清液和15名缺铁性贫血对照者骨髓有核细胞孵育,对照组选取1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自身骨髓有核细胞与骨髓上清液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孵育45 min后骨髓造血细胞(CD15+、GlyCoA+和CD34+细胞)膜抗体阳性率,并与其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骨髓直接Coombs试验16例阳性,14例阴性),骨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者共16例,阳性率53.33%;其中8例ICUS患者中4例骨髓膜抗体出现阳性,阳性率50%。实验组CD15+IgM中位阳性率为0.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0%(P<0.05);CD34+IgG、IgM中位阳性率分别为0.64%,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0.05)、0.00%(P<0.05);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0.83±0.75)%,(2.12±1.98)%,明显高于对照组(0.47±0.43)%(P<0.05)、(0.68±0.64)%(P<0.01)。CD15+IgG、IgM阳性率分别与CD5+B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与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骨髓红系比例及树突细胞亚群比例(DC1/DC2)呈明显负相关,与CD5+B细胞比例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部分IRP及ICU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存在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抗体(IgG或IgM),且阳性率的高低与疾病的进展呈一定相关性;部分抗体可作用于正常骨髓有核细胞膜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8.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问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57.5%(23/40),正常儿童28人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32.1%(9/28);P=0.039。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27/40)和42.9%(12/28),P=0.043;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oA(25/40)和35.7%(10/28),P=0.030。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较密切关系。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可为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