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在防止早产儿撤离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撤机失败的作用。【方法】将48例体重<2 000 g,胎龄≤32周,进行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成NCPAP组(24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撤机72 h病情稳定视为撤机成功。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结果】撤机后NCPAP组19例一次撤机成功(79.2%),直接头罩给氧组一次成功仅10例(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出现腹胀、喂养不耐受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经头罩给氧组是呼吸暂停,PaCO2升高和FiO2升高,而NCPAP组则为PaCO2升高和FiO2升高。【结论】早产儿撤离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立即使用NCPAP支持呼吸,可明显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有刨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在早产儿机械通气后撤机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7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后转入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拔除气管导管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儿使用SNIPPV作为过渡性撤机,对照组患儿使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后的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合并症及总的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撤机后治疗组患儿6、12、24 h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撤机成功率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呼吸暂停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总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撤机后的48、72 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SNIPPV与头罩吸氧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对早产儿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拔管撤机后的呼吸支持。方法将37例胎龄<37 w、体重<25 000 g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拔管后随机分入空气NCPAP组(气源为空气)和头罩供氧组(气源为浓度35%~40%的氧气),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观察呼吸,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总用氧时间。结果空气NCPAP组16例:撤机失败4例,成功12例,成功率为75.0%,总用氧时间(87.51±16.73)h,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低氧血症;头罩供氧组21例:撤机失败5例,成功16例,成功率76.2%,总用氧时间(116.35±19.24)h,撤机失败主要原因是呼吸暂停。两组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拔管撤机后应用空气NCPAP过渡,与头罩供氧过渡撤机成功率基本一致,但可显著减少早产儿用氧。  相似文献   

5.
程序化撤机协议在急诊监护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协议在急诊ICU中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79例实施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进行随机化分组。协议组按照程序化撤机协议的流程每日进行自主呼吸功能评测,达到评测标准的病人进行2h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完成SBT的病人将撤离呼吸机。对照组按照常规撤机方法撤离呼吸机。结果协议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4d)比对照组(中位数为6d)更短(P=0.0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proportional-hazards回归模型显示协议组比对照组更早脱离呼吸机(RR=1.82,95%CI为1.03~3.34,P=0.041)。SBT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协议组机械通气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在急诊监护室中使用程序化撤机协议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地佐辛预防鼻内窥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地佐辛组(D组,n=30)、芬太尼组(F组,n=30)和生理盐水组(NS组,n=30),分别在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芬太尼1μg/kg和生理盐水10 ml.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的躁动评分(R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D组和NS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缩短(P<0.01),呼吸抑制率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和F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的RS及VAS评分降低(P<0.01),D组和F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鼻内窥镜手术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作用较芬太尼弱,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陈飞 《现代保健》2012,(28):28-2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撤机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30例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PSV组和SIMV组。观察两组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撤机成功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机械通气患者PSV撤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划分为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其中常规组采用气管插管术,研究组采用气管切开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予以治疗,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帮助患者尽快自主呼吸,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55例,入院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序贯组改用序贯B iPAP面罩无创通气,对照组继续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结果序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可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NRDS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NCPAP组(46例)和头罩给氧组(46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NCPAP组41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89.13%(41/46),头罩给氧组33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头罩给氧组[15.22%(7/46)比36.96% (17/46)、6.52%(3/46)比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头罩给氧直接脱机更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宣教方式对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撤机成功率及撤机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收治ICU行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给予常规沟通宣教和在此基础上加用非语言性宣教;比较两组患者14d内撤机成功率、撤机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14d内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撤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行非语言性宣教可有效提高早期撤机成功率,缩短撤机时间,并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即将撤机的28例患者在压力支持(PS)为8cmH20(1emil20=0.098kPa)通气模式下3、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测定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计算浅快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结果28例患者撤机成功率为89.3%(25,28),撤机成功组25例,撤机失败组3例。通气3min时,两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及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84±52.62)ml比(390.67±33.53)ml、(46.00±7.18)次/(min·L)比(60.67±4.16)次/(min·L)](P〈0.05),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前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拔管后2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士0.06比7.55±0.11、(91.20±24.14)mmHg(1mmHg=0.133kPa)比(61.67±8.73)mmHg](P〈0.05)。在PS为8cmH2O,通气30mi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2h)时,浅快呼吸指数〈60次/(min·L)撤机成功率达100.0%(28/28)。结论PSV结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临床撤机简单易行、无需患者配合,撤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呼吸机撤离时的呼吸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呼吸力学指标的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2例机械通气撤机时,新生儿在持续气道正压(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min等条件下的呼吸力学指标范围.根据拔管48h内是否重新插管,将以上病例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 成功组的呼吸力学范围:平均气道阻力(Rawmean)为(93.7±14.3)cmH2O/(L·S)(1cmH2O=98.07Pa)、呼吸系统顺应性(Crs)为(0.65±0.09)ml/(cmH2O·kg)、呼吸功(WOBp)为(1589±133.2)g·cm/(min·kg);失败组:Rawmean为(98.6±15.5)cmH2O/(L·S)、Crs为(0.57±0.08)ml/(cm H2O·kg)、WOBp为(1782±148.6)g·cm/(min·kg).Crs与WOBp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脱机成功率为95.4%.结论 呼吸力学的检测对新生儿呼吸机的撤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呼吸系统顺应性和呼吸功的检测,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金属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990年至1997年的28例金属导管患者、1998年至2002年的30例一次性气管导管患者、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使用呼吸机时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的32例患者,分别设为A、B及C组,观察各组患者在用管期间导管气囊破裂、脱落情况、计算各组患者气道出血例数、气管导管堵塞例数、撤机与拔管时间等.结果 B、C组患者气囊破裂、脱落例数与出血例数比A组少(P〈0.05);A、C组导管堵塞例数比B组少(P〈0.05),拔管时间也较B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气管导管、撤机后换用金属导管在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单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新式组采用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传统组使用麻醉喉镜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术.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的时间、首次操作成功率、黏膜损伤程度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插入气管导管,与传统组比较,新式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后即刻相比,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升高,新式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DBP低于诱导前即刻,传统组气管插管后即刻SBP、DBP高于诱导前即刻(P<0.05).两组均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新式徒手经口气管插管术在操作上无需传统麻醉喉镜及特殊器械,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心血管反应小,为人工气道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影响急诊监护病房机械通气(≥5 d)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收集撤机成功患者(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患者(撤机失败组)入院时基础疾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Alb),B-型钠尿肽水平(BNP),肌酐水平(Cr),气管切开时间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卒中、Alb、Cr、BNP、气管切开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BNP、Alb等方面的评估在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昆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1-3793
目的:比较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治疗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17例存在NRDS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气管插管后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支持治疗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成功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观察组6h后Pa0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h、12 h及24 h PaO2均显著升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8% vs.28.2%,P<0.05).结论:NCPAP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均能显著改善NRDS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二者疗效相近,而NCPAP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②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③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病情好转情况、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通气例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较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提高病情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