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脓肿在CT中的扫描技术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41例脑脓肿患者做CT平扫和增强,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多发性脑脓肿12例,单发性脑脓肿29例。单发性脑脓肿其中发生于顶叶9例,颞叶7例,额顶叶5例,枕叶5例,双侧脑室体及脑室前角1例,小脑1例,丘脑1例。平扫为低密度区,其内可见低密度环,增强可见形态不一致的环形强化影。结论脑脓肿CT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掌握其扫描技术及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脑脓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econstruction,MPR)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成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顶叶5例,额叶3例,颞叶18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3例,丘脑1例;平扫显示患处呈低密度影,增强环状强化25例,结节状强化4例,不规则强化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脓肿CT诊断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8例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23例行MRI检查。其CT与MRI表现为:单发24例,多发4例。CT平扫示各个时期的脑脓肿表现不完全相同,典型病灶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灶或等低混杂密度的囊实性病灶(20~42Hu),其中2例病灶内含气体,增强后病灶中央无强化。周围有明显强化的壁,除6例囊壁欠光整外,其余病灶囊壁较光整。MRI平扫示病灶中央呈低T1WI、高T2WI信号灶,有环形的高信号的壁,增强后壁强化明显,病灶中央无强化。认为脑脓肿CT与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对脑脓肿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其中男8例,女4例。最小年龄15个月,最大年龄26岁,平均10岁7个月。12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法洛四联症9例,肺动脉狭窄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1例,大血管转位1例。发生部位有顶叶、枕叶、顶枕叶及额顶叶。CT平扫脓肿的中心为低密度,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等密度环,增强扫描环壁呈明显强化。MR表现为混杂的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可见厚薄较均匀一致的环形强化壁,多有分房状强化。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发绀型先心病,极易并发脑脓肿,CT及MR能够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脓肿CT表现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0年来经CT诊断,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21例脑脓肿,所有病例经CT平扫加增强检查。16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均行CT复查,最多复查5次。结果21例脑脓肿中,单发17例,多发4例。CT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低密度灶或囊状病灶。增强后仅2个病灶未见环形强化,其余病灶周围均见明显环状强化。脑灰白质交界处脓肿,多数近脑室侧脓肿壁较薄。17例非手术治疗复查CT,好转后表现为脓腔缩小,最后脓腔消失。4例手术穿刺引流复查,见脓腔缩小,直至完全消失。结论脑脓肿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脑脓肿首选方法,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发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34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内转移瘤,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见(61.8%),40岁以上32例(94.1%).结果:转移瘤均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好发于额顶叶.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25例(78.1%).平扫呈等或稍低、稍高密度,增强后病灶表现为两种形式:当肿瘤为实质性,呈均匀强化,占58.8%;当转移瘤内出现坏死囊变,则呈环形强化,表现薄壁或不规整厚壁强化.转移瘤主要需与胶质瘤、脑膜瘤和脑脓肿等鉴别.结论:掌握本病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对单发脑内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6例脑脓肿不同时期的CT表现,探讨CT对脑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及抗炎治疗证实的脑脓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脑脓肿不同期的CT表现特点。结果环形强化20例,低密度2例,结节状强化3例,不规则强化1例;额叶5例,颞叶10例,顶叶3例,小脑半球2例,枕叶2例,脑深部2例,多发脓肿2例。结论CT对脑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形强化脑脓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扫描对环形强化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临床抗感染治疗证实的环形强化脑脓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7-60岁。所有病倒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脓肿壁上均有一光滑的低信号“暗带”,增强扫描见脓肿壁呈厚度均匀的环状强化,内缘光滑,脑脓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暗带”最具特征性。结论:MR对环形强化脑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陆业军 《广西医学》2002,24(11):1750-1751
目的:回顾分析肝脏血管瘤的CT诊断特征,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的评价。方法:收集到62例肝脏血管瘤患,经CT检查所见,着重分析病变在CT平扫、增强造影扫描影像特征。结果:62例肝脏血管瘤中,女性39例,男性23例,单发45例,多发病灶17例,发生于肝右叶39例,左叶17例。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边缘呈结节状,团状强化,且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渐充满病灶之高密度影。结论:根据造影增强CT扫描特有征象,在诊断肝血管瘤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雄兵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06-606
目的 分析26例脑脓肿不同时期的CT表现,探讨CT对脑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抗炎治疗证实的脑脓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脑脓肿不同期的CT表现特点.结果 环形强化20例,低密度2例,结节状强化3例,不规则强化1例;额叶5例,颞叶10例,顶叶3例,小脑半球2例,枕叶2例,脑深部2例,多发脓肿2例.结论 CT对脑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葛乃永 《西部医学》2014,(4):512-514,5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CT诊断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有关资料,分析肝脏血管瘤CT特征和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共93枚肝血管瘤病灶,其中单发病灶36例(60.0%),多发病灶24例(40.0%)。表现为平扫门、腔静脉样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趋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晚期持续等密度充填是肝脏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癌IHPCC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8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9例,尾叶4例,CT上病灶呈分叶状、结节状,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改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后内部呈条索状强化,并向中心延伸.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IHP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立志  王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64-164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①CT平扫为单发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影、巨块型密度不均匀。②增强扫描病灶基本CT征象:增强早期边缘性强化或延迟强化区;无强化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囊虫性脑脓肿的MRI影像诊断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随访及临床抗虫治疗证实的囊虫性脑脓肿的MRI诊断;结果:(1)发病部位以大脑皮层顶叶多见;(2)MR检查以小环形或结节强化型多见;结论:单发囊虫性脑脓肿的MRI主要表现为消我的厚壁环形增强灶或结节强化影。  相似文献   

16.
25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临床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例进行分析。CT为西门子欢星+CT机。扫描厚/距5~10mm,大部分病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结果根据CT分型,检查结果为脑实质型20例。其中急性脑炎型2例,多发、单发囊型(囊泡)单发结节型及环状强化型16例,脑室型1例,脑膜型2例。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CT扫描出现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影或囊泡加头节,增强扫描出现点状、结节状、环状及壁结节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依据,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脾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增强CT扫描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5例单发,3例多发,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或卵圆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其中6例密度均匀,CT值30-40Hu,2例肿块内分别见更低密度影和粗大钙化,增强扫描:1例早期表现为肿块边缘结节状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但肿块边缘更加清楚,延迟期4例(4/5)表现为等密度强化。结论 延迟期等密度强化是脾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当发现脾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且怀疑血管瘤时,应作增强扫描并延时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CT诊断能力。方法经过对80例经手术病理、抗炎治疗及CT证实的80例脑脓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科学比较。结果 80例中耳源性脑脓肿占22例、脑内小脓肿6例;环形强化占80%,低密度占10%,结节状强化及不规则形强化占10%;其中额叶45例,颞叶10例,顶叶8例,小脑半球8例,枕叶2例;多发脓肿5例。结论 CT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临床医生又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脑脓肿,CT检查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近年来本院CT检查诊断的脑转移瘤84例,均经手术或临床其他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60例(占71.5%),其他原发肿瘤18例(占21.5%),不明原发癌6例(占7%)。结果 CT表现单发病灶26例(31%),多发病灶58例(69%)。发病部位高低依次为顶叶、枕叶、额叶、颞叶、小脑、丘脑及脑干。CT影像特点:①CT平扫脑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类圆形结节。②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呈环形或均匀强化。③病灶周围环以指套样低密度水肿区并多具有占位征象。结论 CT检查脑转移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具有定位准确、检查方便、特异性高等优势,是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T诊断应注意与脑梗死、胶质瘤、脑脓肿、结核球及脑囊虫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脓肿在螺旋CT的表现特点,探讨其CT的诊断证据,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有典型临床症状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17例脑脓肿患行头颅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层距5mm,并分析表现特点。结果17例脑脓肿患中,脑脓肿分布于大脑半球11例,小脑半球5例,基底节区1例。显示单腔脓肿12例,多腔脓肿2例,多发脓肿3例;平扫17例中12例脓肿壁显示完整、2例显示不完整的等密度环,增强扫描脓肿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螺旋CT扫描是早期诊断脑脓肿的首选方法,能具体显示脑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脓肿壁厚度、脑室情况,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