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8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868-1869
目的:观察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163例(191眼)随机分为两组,鼻内径路组85例(97眼)行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颜面径路组78例(94眼)行传统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术后8个月随访,鼻内径路组治疗有效率94.8%,颜面径路组有效率9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患者,颜面不留瘢痕,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优于传统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32例(38眼)行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置管。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97.4%。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置管术优于传统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18例(2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0。硬管鼻内窥镜指引下,实施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不置管。同时7例合并鼻腔、鼻窦病变(鼻息肉、慢性鼻宴炎2例。鼻中隔偏曲5例),同时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至18个月,治愈12例(15眼),好转4例(5眼),无效2例(2眼),有效率为90.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可避免颜面部切口,损伤小、疗效高。同时可处理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49例、泪囊造孔组48例。泪囊造孔组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联合组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患眼视力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泪囊造孔组(P0.05);术前,两组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视力略微降低,但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泪囊造孔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联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显著,能降低慢性泪囊炎复发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影响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确诊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在排除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狭窄后施行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术后随访7~18个月。【结果]52例术后获得痊愈,随访期间无复发。5例患者因造口窄小,续行造口扩大术后痊愈。【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手段,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24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24眼)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22眼(91.7%);好转2眼(8.3%).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创伤小,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结果完全无溢泪34眼(1次治愈),治愈率为94.4%,2眼好转。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造瘘术具有不损伤内眦韧带及泪泵机制,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颜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6个月复查随访,治愈28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3.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予泪囊硅胶管置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治愈80眼(94.1%),好转4眼(4.7%),无效1眼(1.2%)。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术中植入硅胶管及重视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要点及对策。方法总结26例(26跟)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患者护理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26例患者中痊愈16例(61.54%),有效6例(23.08%),无效4例(15.38%),护理差错1例(3.85%)。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肯定,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124例(15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吻合术组和造孔术组各62例(77眼),吻合术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造孔术组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造孔术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6.1%,说明两组术式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造孔术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显著高于吻合术组的60.2%(P0.05)。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造孔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造孔术不会引起面部皮肤瘢痕,符合现代外科手术的微创要求,符合患者的审美要求,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老年人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人慢性泪囊炎更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21例(22眼)老年人(≥60岁)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术后进行泪道冲洗、鼻内镜检查随访3~68个月。结果治愈20/22眼(91%)、好转1/22眼(4.5%)、有效率21/22(95.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简便快捷,尤其适合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3.
高军  刘秀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00-870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与注意事项。方法针对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的1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心理、术前、术后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泪囊造孔引流良好。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效果良好,注意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有助于良好手术效果的取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03年7月~2007年9月13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了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的136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治愈13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无效者在鼻内窥镜下进一步处理后治愈。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高,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9例慢性泪囊患者进行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 ,16例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3例术后 2个月失访。结果 本组 19例 (2 1眼 )慢性泪囊患者 ,19眼治愈 ,2眼好转 ,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术野清晰 ,操作简单 ,无面部切口疤痕 ,损伤小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38例(40眼)行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微填塞技术,术后6~12个月随访。结果治愈34例(36眼)好转2例(2眼),治疗有效率9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将浸有0.2g/LMMC棉片充分接触骨窗,鼻黏膜,泪囊黏膜切口5min。术后成功率86.2%。结论MMC在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中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6例(18眼)慢性鼻囊炎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护理.方法 回顾2008-10-2010-07慢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围手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共16例(18眼),其中男6例(6眼),女10例(12眼).结果 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治愈16眼,好转1眼,造孔锁闭1眼,总有效率94.4%,无一例出现眼部并发症.结论 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及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鼻腔渗液的观察护理、鼻腔和泪囊的有效清洗引流及清理局部增生组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6例(18眼)慢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护理。方法回顾2006年10月~2008年7月慢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共16例(18眼),其中男6例(6眼),女10例(12眼)。结果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治愈16眼、好转1眼、造孔闭锁1眼,总有效率94.4%,无1例出现眼部并发症。结论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及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鼻腔渗液的观察护理、鼻腔和泪囊的有效冲洗引流及清理局部增生组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中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中期患者86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及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造瘘口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造瘘口面积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鼻黏膜出血、面部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置管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可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减小造瘘口面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