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1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行腰椎动力摄片 ,发现合并有腰椎不稳 ,其中 2 1间隙出现椎间盘突出 ,17个节段伴有腰椎不稳。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不稳节段用颗粒骨植骨、Moss 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腰椎融合术。结果 :术后随访 1~ 2年 ,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优 14例 ,良 3例 ,可 1例 ;椎间隙融合率 94 4%,未发生断钉退钉现象。结论 :对合并有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症同时采用后路椎间隙植骨 ,Moss Miami系统固定融合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自2000年7月~2007年1月,采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融合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临床较多见,约65%-95%的患者经手术后获得满意疗效。2008年8月-2010年3月,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单侧小开窗椎间及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3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较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8~65,平均45岁.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16例,L5S1椎间盘突出13例,L4、5及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7例.单节段不稳29例(L3、4 2例,L4、5 14例,L5S1 13例);多节段不稳9例(L3、4、L4、52例,L4、5、L5S1 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症状,经1~2次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诊断依据:①腰腿痛症状;②体位改变时腰痛症状加重;③CT、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④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示腰椎椎体间相对水平前后滑移超过3 mm[1].所有患者符合上述4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合并一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同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23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优19例,良4例.术后随访9~36月,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 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同定及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谢硕胜1陈海1自1992年至1996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9例,对其中36例术前存在腰椎不稳和/或可能在术后出现明显腰椎不稳倾向者,我们在椎间盘切除的同时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收到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9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并同期内固定与植骨融合稳定脊柱。结果 39例平均随访22.9月,根据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良率89.7%。结论 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诊断明确的退变性腰椎不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突出间盘的同时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稳定脊柱,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4例,良6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单侧小开窗椎间及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治疗3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取得良好的较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8-65,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采用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9.2)岁,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56.1±7.3)岁,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植骨融合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并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和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5~38个月(平均28.2个月).B组随访时间24 ~ 36个月(平均27.6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亦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或沉陷.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术后改善率及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前者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少、住院费用低的特点,可以作为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采用手术植入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32个,其中1个间隙植入2个6例,植入1个12例,2个间隙各植入2个1例,2个间隙各植入1个2例,其中19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椎间隙感染和排斥反应。摄X线检查示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恢复。结论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防止和治疗腰椎不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枚融合器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1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结果本组经0.5-5年的随访,无神经根损伤,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7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较小、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工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与传统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和椎管减压的基础上,42例行cage融合器椎体间植骨(A组,植骨仅用减压时取下的松质骨),36例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变化、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2周的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A组优良率92.86%,B组72.22%(P〈0.05);植骨融合率A组95.24%,B组83.33%(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腰椎不稳症,均能有效的恢复腰椎的稳定性,cage椎体间融合在症状改善、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维持、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比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经椎弓根螺钉固定 ,髓核摘除 ,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 4 7例 ,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优 :2 0例 ;良 :2 1例 ;可 4例 ;差 :2例 ,优良率87.2 % ;术后随访 1年~ 3年 ,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 ,椎弓根螺钉无松动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植骨融合率第一年为 82 % ,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 ,脊柱间融合 ,达到脊柱稳定 ,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 a 4个月,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纠正滑脱同时处理突出椎间盘,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已成为其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术式有不同方式的开放手术,各种介入和微创外科治疗。开放术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术式,我科2006-07~2008-10采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后路钉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行两侧扩大开窗摘除椎间盘 ,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 植骨块 2~ 4个月愈合 ,手术优良率 87 5 %。结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时 ,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摘除椎间盘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