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培杰  刘鲁祁 《山东医药》2005,45(33):63-63
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术(OPCAB)的基础.如何做好体外循环下CABG的心肌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燕振中 《山东医药》2006,46(10):42-43
分别测定不同时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平均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心肌再灌注6h及再灌注24h,CABG组患者CK-MB、cTnI血浆浓度较OPCAB患者明显增高。认为CABG对心肌的损伤程度较OPCAB严重,OPCAB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3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8例,合并室壁瘤6例,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16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2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诊6~36个月,无死亡.2例患者有心绞痛发作。结论CABG术对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可再血管化血管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心肌损伤和术后出血较少,但仍有发生。2002年6月~2003年12月,我们在10例OPCAB中应用抑肽酶,预防OPCAB心肌损伤及术后出血,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ONCAB)与非体外循环(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各40例,术前即刻、术后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检测cTnI水平.结果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逐渐下降;OPCAB组cTnI浓度峰值较ONCAB组显著减低.发生心肌梗死5例,其中ONCAB组3例,OPCAB组2例,cTnI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观察cTnI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70岁以上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传统CABG因体外循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70岁以上患者CABG仍是本领域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比较≥70岁与〈70岁患者OPCAB的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  李儒正  谭威 《山东医药》2008,48(32):126-127
9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46例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 d及术后4 h、24 h、72 h、5 d、7 d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TnI、CK-MB及血脂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现术后4、24 h,CCABG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OPCAB组;术后72 h,两组cTnI水平亦有明显差异;两组术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OPCAB对心肌的损伤程度低于CCABG;OPCAB可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可降低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不采用体外循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是一种具有微创性的心脏外科手术,减少乃至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损伤,较常规体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造影技术、血管吻合装置、稳定器、心肺转流等技术的进步,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包括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完全内镜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以及"杂交"技术(Hvbrid,PTCA+MIDCAB)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避免因体外循环(ECC)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所接受。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共行OPCAB手术36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最新进展,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bass grafting,0PcABG)是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OPCABG由于不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多数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龄、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升主动脉钙化、再次搭桥手术等,老年患者常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OPCAB避免了主动脉插管所致的粥样斑块脱落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比,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CCABG组(n=15)和OPCAB组(n=21),记录两种方法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手术和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近期临床指标。结果与CCABG相比,OPCAB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缩短[(183.65±52.71)min vs.(273.32±36.53)min]、住院时间缩短[(8.60±1.38)d vs.(14.30±3.18)d]、24h引流量明显减少[(278.31±138.50)ml vs.(473.84±121.76)ml]、血肌酐明显下降[(105.65±19.42)mmol/L vs.(139.41±38.61)mmol/L]。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CABG组和OPCAB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旁路移植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长于OPCAB组,旁路移植支数、住院费用多于OPCAB组(P0.05)。结论与CABG相比,OPCAB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在体外循环(CPB)下为9例肾功能不全(RJ)的重症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应用了改良超滤(MUF)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7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CCABG组176例和OPCAB组196例,比较两组移植血管数量、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引流量及输血量、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以及移植血管通畅率。结果 C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OPCAB组,住院时间短于OPCAB组,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均大于OPCAB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OPCAB组(P0.05)。术后2周、3个月以及1年,两组移植血管〔包括左乳内动脉(LIMA)和大隐静脉(GSV)〕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BG和OPCAB术后移植血管通畅率差异不明显,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n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