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5.
刘屏周老中医从医60余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善长之处.笔者现就刘老治疗闭经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德敬老先生于1931年出生于当地中医世家,16岁跟随父亲学习并从事中医;19岁参军,并随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因战伤致腿残荣立二等功,23岁退伍,政府因其行医特长安排他转业至卫生行业,继续从事中医工作,81岁寿终,行医至79岁,行医历程近60载。六十年代前后处于基层医疗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这种环境给他提供了对中医全科医疗的广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张老先生在内外妇科等多科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8年,我院为发展中医业务聘请他而来,而这近10年的行医历程是老先生行医生涯的最后一站。在这十年间,我有幸与其在中医科共同工作,应诊病人,而这也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老先生对许多病例的处理,以及他对以往典型病例处理的回顾,受益颇大。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曹某某,女,54岁.1998年10月5日初诊.
患者近五六个月以来干咳无痰,2次CT、3次胸片检查均提示"右侧肺癌?纵膈淋巴结肿大,两肺散在多发性转移灶不能除外",住院期间,痰找癌细胞3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次并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均未发现癌细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CKD)证候类型、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阅读明清时期各家医案,整理CKD相关医案构建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组方用药、症状、证素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deler 14.0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医案175例,涉及233味中药、115个症状、7个病位证素和16个病性证素。药物使用频次≥平均频次药物62味,其中高频药物是茯苓、泽泻、甘草、熟地黄、牡丹皮、黄柏。药物关联规则将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10%、70%,得到二阶关联组合24项;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10%、90%,得到三阶关联组合23项。复杂网络生成的核心组方为泽泻、茯苓、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甘草、白术、陈皮、牡丹皮。系统聚类得到茯苓、泽泻、熟地黄、牡丹皮等14组药物聚类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2个公因子。频次分析CKD病位证素以肾、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湿热、水停为主。结论:CKD多为... 相似文献
10.
11.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是不能有效缓解其并发症,中医辨证论治血液透析并发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可操作性强、不良作用小的优点。此文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瘙痒和不宁腿综合征并发症为例,分析其病因病机、辨治方法及用药,并列举临床医案。 相似文献
12.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症,常因情志、劳累等因素诱发[1],其病名首见于《伤寒论》.《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心悸症状的医案达29例,还有部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患者心悸的症状名,但是根据对患者症状表现的论述可知当属心悸范畴.陶翔在做医案统计发现,医案中出现心悸惊悸怔悸... 相似文献
13.
曾治一病人,女,53岁。每天都有两三次发热、汗出,患病已1年。诊其脉缓软,舌淡苔白。查其饮食、二便、睡眠皆佳。曾按阴虚治疗,服药20余剂无效。 相似文献
14.
湿疹(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渗出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因其病因复杂,仅靠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湿疹有其独特优势,近年来备受好评。李博鑑教授全面继承外科心得派与中医皮肤科泰斗朱康仁之学术思想,临证善于灵活融会多种辨证方法治疗皮肤病,创立了红皮病辨治五法、平衡燥湿治湿疹、银屑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等皮科新论。李博鑑教授对湿疹有独到的体会,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26个病证共77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母子相及、相乘、相侮4类五行辨证医案,其实质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认识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研修,有幸多次跟随众多名老中医亲授教导学习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身居内蒙古大学医院中医全科,担负着全校学生、教师及辖区居民的诊疗工作,在临床中,不专门从事皮肤科工作,但对于大学医院的特殊性,可见大量的皮肤病患者,笔者现择3例难治性皮肤病病例分享给大家。1湿疹病例摘要:患者李某,老年男性,72岁,已婚,内蒙古大学退休教授,呼和浩特市居住,主因全身泛发皮疹,反复不愈3年余, 相似文献
18.
19.
中风病,西医统称为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早在《内经》即有类似中风病证的记载,至《金匮》则进一步明确了中风的概念,阐明它的因证脉治。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别,外风宜散,内风宜熄,而活血通络则相同。中风多突然发病,临床以语言不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甚至昏迷等为主要特证。 相似文献
20.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26个病证共77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母子相及、相乘、相侮4类五行辨证医案,其实质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认识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