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4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TCA术,其中有5例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梗塞相关血管(共115支血管):左主干3例(2.6%),前降支56例(48.7%),回旋支12例(104%),右冠状动脉44例(38.5%)。TIMI血流:0级82例(71.3%),1级17例(14.7%),2级16例(14.0%)。结果111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97.4%)。住院期间死亡3例(2.6%),均为心原性休克患者,其中2例经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死亡。85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73.9%)。随访95例患者,2例后期死于心力衰竭,9例出院后出现心肌缺血,其中8例再次行PTCA术。结论直接PTCA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溶栓治疗低。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夹层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重要的并发症。Nhlbi将夹层分成6个不同类型,我们设想,如果不同类型的夹层其临床预后亦不同,处理上可区别对待。为此,本组筛选105例PTCA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包括E+C夹层9例,E型19例,D型10例,C型16例,B型15例,A型7例,无夹层29例,比较了各类夹层PTCA结束时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时的狭窄程度,最小动脉内径,夹层长度,以及各类夹层的临床预后。结果表明:E+C,E,D型夹层不稳定,残余狭窄在PTCA早期明显加重,急性闭塞,心肌缺血事件和临床干预率明显高于A,B,C型夹层,因此处理比较积极。A,B,C型夹层相对稳定,可采取保守治疗。无论有无夹层,PTCA术后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弹。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一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89支血管)和117例老年前期(149支血管)冠心病患者的PTCA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老年组血管扩张成功率94.4%,临床成功率92.3%,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1%,再狭窄发生率为32.5%。以上结果与老年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症状改善率两组相同,都在90.0%以上。仅老年组再次PTCA频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x2检验,P值<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冠脉血管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人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不断增加,这是一组有着特殊临床病理生理的人群,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合并的慢性疾病、心功能状态、病变局部的解剖以及能否进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等因素。老年冠心病人的介入治疗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成功率一严格的病例选择标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29例长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国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对PTCA成功的229例患者用门诊随诊或信访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0.5~8.4(平均2.3±1.8)年。结果显示:76例(33.2%)患者心绞痛症状复发,随访期中死亡2例(0.9%),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塞6例(2.6%),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1.7%),重复PTCA29例(12.7%)。以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84.8%,8年为70.5%。Cox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病变狭窄程度及术后前降支残余狭窄程度与发生心脏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呈正相关。提示国人PTCA可取得较好远期疗效;术中尽可能减少前降支残余狭窄,可能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及其适当处理对策。  方法 :对我院进行的所有 PTCA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穿孔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行 PTCA治疗 172 8例 ,并发冠状动脉穿孔 6例 ,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 ,发生率为 0 .35 %。3例漏入心包 ,2例形成冠状动脉左心室瘘 ,1例形成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经球囊长时间加压扩张 ,穿孔全部闭合 ;无一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死亡。  结论 :PTCA并发冠状动脉穿孔并不常见 ,只要及时发现 ,恰当处理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常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其发生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对经PTCA的16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平均血压和心率的观察。结果表明,PTCA后股动脉血浆E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冠状窦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平均血压和心率在PTCA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血浆ET水平升高可能与PTCA时缺血缺氧有关,并且可能是PTCA后冠状动脉收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糖尿病 (DM )合并冠心病和非DM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作对比研究。方法 从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1月对 2 4 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 ,其中DM患者 30例 ,非DM患者 2 13例 ,PTCA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疗效。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 ,复杂病变多 ,多支病变比率高 (43.3% )、非DM组多支病变比率为 16 .9%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TCA术后 :DM组术前平均狭窄 (91.3± 12 .6 ) % ,显著高于非DM组 (86 .7± 5 .7) % (P <0 .0 1) ,术后残余狭窄DM组为 (15 .7± 9.7) % ,非DM组为 (7.3± 3.1) % ,临床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92 .3%与94 .2 %。结论 PTCA是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即时再通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作用。方法对溶栓治疗失败的36例患者进行补救性PTCA治疗。患者心功能Kilp分级:Ⅲ级和Ⅳ级4例,Ⅱ级和Ⅰ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塞相关动脉:前降支17例,右冠状动脉14例,回旋支4例,中间动脉1例。PTCA前TIMIⅠ级和Ⅰ~Ⅱ级血流各2例,余32例均为TIMI0级。36例均进行PTCA治疗,其中13例患者置入了支架。结果术中除3例失败外,31例患者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Ⅲ级,2例TIMIⅡⅢ级,残余狭窄≤50%,成功率为91.7%。院内并发症:1例在PTCA成功后当天因顽固性休克和心室纤颤死亡;1例于第3天死于心脏破裂,住院病死率为5.6%。14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再狭窄。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失败后,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施行补救性PTCA治疗,成功率高,对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可能有利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成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IVUS技术观察了8例冠心病患者PTCA前后的病变管腔内径、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并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进行了评价。IVUS显示:PTCA后病变管腔内径、面积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01);斑块面积在PTCA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IVUS技术可区别病变管腔内的斑块及钙化程度,并准确识别夹层的范围,它所提供的血管成形术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这一技术还可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式及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磁图法在冠心病患者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德国SQUID公司的7通道心磁图仪,分别检测55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在PTCA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和50例健康人的心磁图,比较PTCA术前、术后不同时刻病理性电流区域存在的强度和时间,并分析定量指标异常磁图比(RAM)STT间期中严重异常的心磁图占总磁图数的百分比。结果冠心病组PTCA术前的RAM为(7200±2688)%,对照组为(3922±253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PTCA术前的RAM(7200±2688)%和PTCA术后24h的RAM(6782±299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CA术后1月时的RAM(5052±3175)%较PTCA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心磁图是PTCA术后效果监测的很有价值的一种无创性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TRU)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 (男性 34例 ,女性 6例 ) ,平均 (5 9 3± 9 1)岁经桡动脉入径困难的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的PCI患者 ,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血管超声检测尺动脉内径 (3 30± 0 2 2 )mm大于桡动脉内径 (2 4 3± 0 33)mm(尺、桡动脉内径比值为 1 35∶1 0 0 ) ,P <0 0 5 ,作为选择性PCI TRU的对象。记录PCI TRU各项操作时程 ,量化比较术前与术后右侧尺、桡动脉Allen′s试验时间、血管内径、截面积、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血流阻抗指数等变化。结果 应用 6F指引导管对 4 2条血管的 4 8处病变行PCI TRU ,均获得成功。置入支架 4 8枚 ,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先行切割球囊切割成形治疗后置入支架。指引导管置入时间 (4 30± 0 5 9)min ,X线透视时间 (2 5 90± 0 4 9)min ,总PCI TRU时程 (5 6 6± 14 8)min。术后无须停用肝素 ,即刻拔出动脉鞘管 ,局部加压包扎 ,无体位活动限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5 2 1±0 4 3)d。PCI TRU术后 1个月随访血管内径、截面积、血流速度、血流阻抗指数和指端血氧水平的各参数值也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亦无右侧尺动脉闭塞及尺神经受损表现。结论 对桡、尺动脉双侧Allen′s试验均阳性 ,经桡动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置入支架的长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PTCA+支架治疗对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6年12月~199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A和PTCA+支架治疗的938例冠心病患者中的790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84.2%。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和信访。随访时间为0.9-12.7(3.5±2.4)年。结果随访期中死亡4例(0.5%),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22例(2.8%),重复PTCA98例(12.4%),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1.3%)。以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12年的生存率为99.5%,无心脏事件生存率1年为88.2%,12年为80.6%。Cox回归分析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和是否放置支架与心脏事件呈负相关,而病变支数与心脏事件正相关。与单纯PTCA组比较,PTCA+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PTCA率均显著降低。结论PTCA、特别是PTCA+支架治疗对我国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血管重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手术的特点、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后果。方法 本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的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 ,2个年龄组 (年龄≥ 70岁及 <70岁 )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 高龄组 91例患者 (116个病变 ) ,低龄组 16 0例患者 (191个病变 )施行了PCI。相对于低龄组 ,高龄组的女性构成比、多支病变及钙化弥漫性病变较多。高龄组病变的影像学成功率 93 1% ,与低龄组 (91 6 % )相当。而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 8% ,显著高于低龄组 (1 3% )。结论 尽管高龄组病变的影像成功率与低龄组相当 ,但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龄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PTCA与择期PTC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率进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冠脉成形术及靶病变特点与其相似的择期冠脉成形术各70 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 和B型病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型病变的成功率即刻组低于择期组(57.14% 对92.86% ,P< 0.05)而并发症率高于择期组(57.14% 对14.29% ,P< 0.01),闭塞性病变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型病变不宜于造影后即刻行冠脉成形术。闭塞性病变可于造影后即刻试行冠脉成形以避免次全闭塞进展为完全闭塞后才进行手术。造影后即刻冠脉成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对63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61例复杂病变(包括慢性闭塞、分叉病变、长病变和再狭窄)病人成功置入支架(96.82%),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2例病人放置支架后出现侧支血管阻塞,3例出现动脉夹层,2例支架内形成再狭窄。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