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上以总胆固醇水平大致估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简便,本文根据我们调查的实际数据对此作简单讨论。从2001年北京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度体检资料中选取40-59岁中年人2817例(男1725人,女1091人),已除外甘油三酯水平≥4.mmol/L(400mg/dL)者,以基本健康对象的空腹血脂数据作统计。血脂测定按标准化要求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Friedewald公式计算。以线性回归统计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对关系。结果显示男女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直线相关,本文计算值与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关系的数据符合。而在相同的总胆固醇水平下,美国制定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NcoI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相关性,并对其与血脂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2例辽宁藉汉族健康人和84例老年MI患者的LDLR基因NcoI多态性及含量。结果LDLR基因NcoI等位基因频率健康人N+为0.667,MI组基因N+为0.768,MI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血清TC、LDLC、TG及LP(a)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NcoI多态性的N+型等位基因与M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46 A→G (Arg16/Gly)多态性在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506例30~69岁哈萨克族人的遗传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β2-AR基因+46A→G基因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清LDL-C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关系.结果 (1) 该人群β2-AR+46位基因型频率为AA 0.310、AG 0.455、GG 0.235.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38、0.462;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2)GG型者的血清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者,与AG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β2-AR+46位3种基因型对血脂影响的性别差异,发现女性中GG型与其他2种基因型相比,其LDL-C平均水平最高(P〈0.05).结论哈萨克族人群β2-AR基因存在+46位A→G 多态性,其分布频率为AA 0.310、AG 0.455、GG 0.235.该人群尤其在女性中GG型者的血清LDL-C水平明显增高,GG基因型频率与血清LDL-C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252例老年人进行了血清(T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脂肪肝的有无以及程度,探讨脂肪肝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伴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高血压组86例和对照组120例的LDLR基因型。结果LDLR基因分CC、CT、TT三种基因型,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CC基因型+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体质量指数及腰围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LDLR的C等位基因可能在老年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Xsp I位点多态性与内脂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LDL-R基因第2外显子Xsp I位点基因多态性,将22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基因型分为三组:X+X+组;X+X-组;X-X-组。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腰围、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内脂素明显升高(P0.05)。2X+X+组体重、腰围、BMI、LDL、ox LDL较X-X-组和X+X-组明显升高(P0.05)。3血清内脂素水平在X-X-组、X+X-组、X+X+组中依次升高(P0.05)。4血清内脂素与体重、腰围、BMI、总胆固醇(TC)、LDL-C、oxLDL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6、0.277、0.272、0.332、0.348、0.372,P0.05)。结论 1高胆固醇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体重、腰围、BMI、ox LDL、内脂素升高。2LDL-R基因Xsp I X+X+基因型组体重、腰围、BMI均高于X-X-组和X-X+组。3血清内脂素水平与LDL-R基因多态性有关,X+X+组内脂素水平最高。4内脂素与血清TC、LDL-C、ox LDL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的改变卢新梅(空军石家庄医院石家庄050000)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不仅有糖代谢紊乱,而且往往伴有脂类代谢异常。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是促成动脉粥佯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冠心病发生率呈正相关,而血清胆固...  相似文献   

8.
探讨不同浓度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细胞受体结合的影响。方法:用超离心法从人体血清中提取LDL,测糖化值并予以酶标,用酶联免疫受体法测定不同浓度胆固醇(0、5.0、10.0、25.0、50.0、100.0mm。l/L。)对正常组(HbA1c为4.76士0.25%,n=10)及糖尿病Ⅰ组(HbA1c为6.80士0.43%,n=1O)和Ⅱ组(HbA1c为11.57士1.83%,n=1O)的LDL细胞特异受体结合。结果:正常组、Ⅰ及Ⅱ组LDL糖化值分别为18.45士2.15、31.30士4.56、69.10士6.32Glycogroups/LDL,LDL受体结合在无胆固醇时最大,最高浓度胆固醇时最小。结论:胆固醇增高可引起糖尿病患者LDL受体结合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仪器对200例不同浓度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测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甘油三酯4.51mmol/L,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51m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浓度6.21mmol/L时,测定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21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帮助高血脂病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5岁以上普通健康中老年人群随机抽样201人,收集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并采静脉血3 ml。测定每个成员血清胆固醇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LFP)技术测定其APOE、LDLR和ER-α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胆固醇水平有差别,(P<0.05)、组间两两比较E3等位基因组胆固醇水平高于E2组(P<0.05);LDL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相关性:全性别、年龄≥60岁亚组中aa型LDL-Ch水平高于Aa型(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p等位基因组HDL-Ch水平高低于P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APOE,LDLR,ER-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DL-C和血尿酸(U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20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6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G、LDL-C、HDL-C、UA含量,计算LDL-C/HDL-C、TG/HDL-C的比值。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LDL-C、LDL-C/HDL-C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而TG及TG/HDL-C比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DL-C/HDL-C和UA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TG/HDL-C比值的预测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匀相测定法测定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值与Friedewald公式 (F公式 )计算结果 ,对比二法LDL C值的差异 ,评价二种方法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适用条件及影响LDL C值的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自然人群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测定其血脂 (TC、TG、HDL C、LDL C等 )水平 ,数据完整用于分析的为 2 5~ 6 4岁的男女共计 12 18人。结果 :1 TG≤ 4 5 2mmol L时F公式法与匀相测定法的相关性 (r=0 831)好于TG >4 5 2mmol L时 (r=0 6 2 0 )。 2 比较二种方法差值的绝对值 ,在TG >4 5 2mmol L组其差值较大 ,与其它各组差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3 总胆固醇 (TC)水平对LDL C结果也有影响 :TG≤ 4 5 2mmol L时 ,TC <6 2 1mmol L组二种结果的相关性好于TC≥ 6 2 1mmol L组 ;而当TG >4 5 2mmol L时 ,TC <6 2 1mmol L组二种结果的差异最大 (r=0 2 19)。结论 :Friedewald公式在TG水平≤ 4 5 2mmol L时与匀相测定法相关性较好 ,且TC <6 2 1mmol L时的相关性好于TC≥ 6 2 1mmol L时。在确保TC、TG、HDL C结果准确可靠的情况下 ,可以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的LDL C值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的情况,并为在婴幼儿时期此病的症前筛查提供确诊方法。方法 以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然后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最后对电泳结果异常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1个家系中检测出患儿和其父亲LDL-R基因的一种新突变,即在第4外显子的444位碱基发生杂合突变(T→A),相应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其母亲LDL-R基因正常。结论 LDL-R基因此位点的突变可引起FH,PCR-SSCP方法可用于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的确诊。  相似文献   

15.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伴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HincⅡ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伴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86例EH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者的LDLR基因型.结果 LDLR分CC、CT、TT 3种基因型.EH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EH组具有C等位基因者(CC基因型+CT基因型)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 LDL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H伴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800例高胆固醇血症(HTC组)、500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BTC组)及385例正常对照者(NC组)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结果 HTC组、BTC组、NC组LDL-C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HDL-C水平在NC组、HTC组、BTC组依次降低(P均〈0.05),HTC组与BTC组的BM I水平明显高于NC组(P均〈0.05);HTC组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TC组、NC组(P均〈0.05);不同基因型中TC、LDL-C、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关联显著。结论 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存在多态性,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根据病变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分别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甘油三酯、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总胆固醇与LDL-C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霞 《内科》2012,7(3):304-306
糖尿病目前已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成为冠心病和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指标。现就LDL-C与糖尿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外显子12中HincⅡ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在广州地区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清胆固醇患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型与高血压清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50例健康体检和50例高血清胆固醇患进行LDL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检验。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中,C等位基因(具有HincⅡ酶切位点)频率为0.71,T等位基因(无HincⅡ酶切位点)频率为0.29;在高血清胆固醇组中,C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0.74,T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26。两组间无显性差异。结论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HincⅡ多态性位点。该多态性位点与血血清胆固醇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